发表于 2014-7-8 06: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热是小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临床上常用药物。发热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发热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机体吞噬细胞功能加强,抗体的产生增多,增加白细胞活力以及肝脏解毒作用等,这有利于免疫系统杀灭细菌与病毒。但是,高热(﹥38.5℃)和持久发热可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体力消耗,感觉不适,甚至引起惊厥而危及生命。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在发热时易发生惊厥,脑细胞可能遭受损伤,从而造成不良后果[1]。因此,有效、积极退热仍是儿科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由于儿童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其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等诸方面,有着许多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不能把儿科用药简单看成是成人的缩影,要从药物的品种、剂量、剂型、用法等方面做出细致的考虑。本文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儿童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探讨儿童合理使用解热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使儿童使用药物时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1  儿童生理特点及对药动学、药效学的影响
  1.1 生理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年龄在0~18岁属儿童时期。小儿发育分为新生儿期(出生后28天内)、婴幼儿期(1个月~3岁)和儿童期(3~13岁)3个阶段,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因此,该时期内具有患病率高、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等特点,对药物也具有特殊的反应[2],用药中必须更加重视其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小儿用药“成人化”现象。
  1.2 药动学方面
  小儿消化和吸收方面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呕吐和腹泻,干扰消化道给药。组织脂肪含量偏低,可影响脂溶性药物的分布。血浆蛋白总量不足,同一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会低于成年人。小儿肝脏发育未完善,肝药酶活性不足,而肝血流量相对高,肝药酶易受诱导而活性增加,但葡萄糖醛酸结合酶活性较低,药物的结合解毒能力差,易蓄积中毒[3]。肾功能发育不全,药物消除能力较差,尿液pH较低,多数弱酸性药重吸收较多,排泄少而慢,半衰期明显延长。
  1.3 药效学方面
  小儿处于生长旺盛期,内分泌系统与营养代谢易发生失调,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能力较差,易出现水盐代谢紊乱,发生脱水等,如患儿应用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时,剂量不易控制,一旦过量,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小儿对激素类药物非常敏感,尤其是长期使用,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成长。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敏感,相对成人而言更容易发生惊厥或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2  常用的解热药及作用特点
  2.1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2.1.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到目前已应用百年,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但在儿科应用时副作用较大,主要有严重的胃肠道粘膜损坏、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哮喘,剂量过大引起出汗过多而致虚脱,当流感、水痘病毒等感染时应用阿司匹林会引起Reye,s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目前临床上因该药的药理作用弊大于利,在儿科已趋于淘汰。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与赖氨酸的复盐,它在体内水解生成阿司匹林和赖氨酸,所以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是一样的[4]。它保持了阿司匹林的原有药效。其特点是可以用于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从而避免了阿司匹林样的严重胃肠道副作用,疗效确切,起效快,血药浓度高,副作用小,但维持时间较短,同样具有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适用于高热易惊厥儿童和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赖氨匹林药效静滴优于肌注,但是静滴给药最好在10~15min内滴完,使药物在体内迅速达到治疗剂量及浓度, 发挥最佳药效[5]。
  2.1.2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WHO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是目前2个月以上小儿的首选退热药,尤其适用于哮喘、流感和水痘的发热者,耐受性好,用药较为安全,口服给药吸收迅速完全。但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过大或使用过长则可能引起肝损害、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甚至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儿童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鼻炎和荨麻诊等,湿热儿童患者应禁用此药。据文献报道,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日6克),或长期服用将引起严重的肝毒性,10克可致死。市场上的此类儿童用药有多种,包括口服液、干糖浆、口服滴剂、栓剂等。
  2.1.3 布洛芬
  布洛芬是FDA唯一推荐用于临床的非甾体抗炎药,它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胃肠道不良反应比阿司匹林少,且易耐受,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比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更快,体温下降更明显,维持时间更长,但使用时应避免用药过量和过频。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的解热药物,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的患儿。布洛芬虽无肝毒性,但可引起肾脏损害,对伴有有效血容量减少的患儿和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2.1.4 安乃近
  安乃近属于吡唑酮类药物,水溶性在,可制成注射液,但肌注时局部可发生溃烂坏死,故慎用于肌注。目前临床上常用滴鼻液(10%~20%),通过鼻粘膜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退热迅速,用药简单,可用于婴幼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此药作用强而快,但不良反应较严重,主要为肾损坏、严重皮疹和药物热、粒细胞缺乏症,一般不作为首选药。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6]。目前在美国等国家已完全禁止使用,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1.5 尼美舒利
  尼美舒利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较强,因而其抗炎作用强而不良反应较小。尼美舒利中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时,比布洛芬更高效、更安全,而且口感更好[7],常用剂型为颗粒剂和栓剂。
  2.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有较强的退热作用,机制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原的释放,抑制PGE的生物合成,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内热原的敏感性,对感染毒血症的高热有退热作用。有抗炎、抗毒、抗免疫和抗休克作用,但无病毒、抗菌作用,使用不当时可促进细菌或病毒感染扩散而加重病情[8]。因此,在选择该类药退热时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以免掩盖症状,延误诊断,酿成小病变大病的不良后果,该类药不轻易使用。
  2.3 中成药
  小儿发热多由感冒引起,又多为病毒性感染,中成药中羚羊角粉、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或滴丸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和提高免疫力的综合效果,选用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病情较轻时可单独使用,发热严重可与其他解热药联合使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3  小儿解热药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3.1 低热不要急于应用解热药
  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退热。只要体温低于38.5℃时,一般不用解热药,因为适度发热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让患者好好休息,多喝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并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或采用物理降温便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因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原则上不宜采用解热药。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应慎用解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情况下,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单方外用栓剂进行退热[9]。高热不退应及时就医。
  3.2 选择合适的药物
  解热药只是对症治疗,药效仅能维持数小时,体内药效消除后体温会再上升。选用解热药时,一是要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治疗作用;二是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三是利用最经济的药物。有关研究证明,退热药疗效由大到小依次是:尼美舒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和阿司匹林[10]。而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药,WHO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为首选退热药。
  3.3 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
  儿科古人谓之哑科,自古就有“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之说。为保证药物达到“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必须精确计算好儿童用药剂量,要注意剂量-效应关系。近年来,由于肥胖儿童较多,采用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因此必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由于药物遗传代谢方面的原因,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由于个体不同、疾病不同、病情不同,用药剂量也会在差异,而且疗效也有差异,在治疗过程中有时需要作血液浓度监测。另外,还要注意延长间隔时间,一般间隔4~6h,当体温降至正常停药。
  3.4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和用药途径关系到药物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可明显影响疗效,须仔细考虑和决断。一般来说,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胃肠给药较安全,对小儿来说,溶液和分散片优于片剂、粉剂,果味溶液小儿乐意口服。新生儿不宜皮下注射给药,因可损害周围组织吸收不良。较大的婴幼儿肌肉多、血循环较好,有利于肌注药物吸收,但可引起疼痛和硬结形成。静脉给药是药物发挥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重危患者最常采用,但要按规定速度滴注,切不可过快过急。总之,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需要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来决定,急重期先静注、静滴,病性稳定后可改为肌注,恢复期可口服治疗。
  3.5 优先选用小儿专用剂型
  小儿用药的依从性较差,给药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特殊性,选用小儿剂型可以保证给药剂量准确和患儿易于接受。一般小儿专用剂型主要有三方面特点:①剂量小规格化。按照小儿剂量标准设计单位剂量,避免因分割成人剂型造成的误差和对药物性状的破坏。②给药途径合理,给药方便。③合理增加甜味剂,剂型和包装采取小儿喜爱的形式。
  3.6 注意用药时间和复方制剂
  解热药疗程一般不宜超过5天,一般选用一种解热药即可,不要联合用药或随意加大剂量,并避免重复用药导致药物使用过量,因解热药有单方和复方制剂,如绝大多数抗感冒药物中含对乙酰氨基酚。临床退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之过急则有害健康。解热药是通过出汗达到退热目的,因此,用药后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大量出汗导致病人虚脱或休克。用药后1h再测量体温。尽量饭后服用,不宜空服给药。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科用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科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儿童由于正处于生育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系统等发育不完善,其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差异较大。因此,小儿用药须充分了解药物性能、毒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证,以及恰当的剂量和用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小儿各年龄段的生理特点,选择最佳药物,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目的,并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7-8 07:00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7: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期是小儿发热高发期,谨转本篇给同仁们交流,请同仁们关爱儿童!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