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7-18 0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童中药用药存在药物剂型少及药物用法用量不当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儿童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为进一步开发适合儿童的中药新剂型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药物通过适宜的剂型有选择性地发挥临床作用。不同剂型具有各自的特点,以适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不同的用药人群、不同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药物。了解并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及药物的理化性质与疗效的关系,开发适合儿童特点、起效快、疗效好的新制剂,是药学工作者的紧迫任务[1]。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如使用不当极易引起中毒[2]。所以儿童临床用药尤为需要高度重视。 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  药物剂型少[3] 我国的传统中药老剂型加速更新换代,陆续推出了一些新剂型。但存在问题是移植新剂型过多,重复生产新剂型。而由于种种原因真正适宜儿科使用 的剂型不多,表现在目前适合小儿的剂型仅有口服液、冲散剂、注射剂、微型颗粒、含化剂等少数几类,尤以单味为多。 1.2 药物用法用量难以准确掌握 由于患儿不懂服药的重要性,除年长儿外,多数小儿不会自觉服药,由于中药汤剂苦涩,还会出现拒服或服后呕吐等。婴幼儿服药最不易合作,常造成拒服,或入口后不肯咽下,或往外吐出,强行喂服,易出现口腔黏膜或齿龈受损出血。甚至药液呛入气管或引起窒息。临床上大多以成人剂型减量给药,药物剂量难以掌握,致使小儿用药不足或过量的情况时有发生[4]。亟待改革、研制和开发儿童中药新剂型,使之真正符合临床用药需求、处方组成及剂型特点,达到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的临床用药目的。改革、研制和开发儿童中药新剂型的工作,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对大量中药进行植物化学和药理分析,在运用生物技术、有效成分研究、精简临床用药、临床新疗效、不断研究开发中药单味和复方新剂型等方面有重大突 破。 2.1 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 临床治疗,中药煎剂应用最广,其优点在于能随症加减,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精神,煎剂服后在体内吸收也较快,往往能迅速到达病处,但对于重急病儿,煎剂缓不济急,加上小儿服药困难,故治疗时应注意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我国中药发展亟待研制开发用于临床的中药剂型应是复方冲剂、复方口服液、复方颗粒泡服剂、粗颗粒散剂、滴鼻剂、气雾剂、灌肠剂、输液剂、乳膏剂等患者易于接受和应用的剂型。 2.1.1 膜剂 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服、口腔、眼科、耳鼻喉科、创伤、烧伤、皮肤及妇科等,随着透皮治疗系统(TTS)的不断发展,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2.1.2 控释制剂 控释制剂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药物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中释放与作用器官或特定的靶部位,不仅给药方便,还具有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释药平稳、恒定,不良反应少,适合儿童用药的特点[5]。可代替静脉滴注,也可根据机体需要自动控制给药速度。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疫苗控释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其中,对注射用疫苗控释制剂研究最多,而对便于接种的口服和鼻用疫苗控释制剂的开发前景广阔,将是新药开发的主攻方向。 2.1.3 栓剂 栓剂不仅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还可通过直肠吸收到全身治疗作用,直肠给药后,药物不直接通过肝脏,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可用此剂型,尤其适于小儿用药,临床治疗儿科高热首选栓剂为小儿消炎痛栓。如小儿消炎栓是以连翅、黄芩等制成,从兔血药浓度经时变化曲线看出,曲线开始上升陡而快,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说明栓剂吸收快,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能维持较长时间血药浓度。 2.1.4 气雾剂 气雾剂具有剂量小,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并可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4]。用于婴幼儿不能口服者。 2.1.5 饮片颗粒剂 中药饮片颗粒剂是近几年生产使用的一种经科学提取,将散剂进一步精制成不需煎煮、加水即溶的新型中药剂型,应用方便、卫生,很有发展前途。有专家建议:为使颗粒剂物美价廉,应生产3~4味的著名小方剂颗粒剂,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减组合,方便临床使用。复方颗粒剂如达原散、消积散、三甲散、顿咳散等,对小儿常见的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6 口腔崩解片 系一种在口腔内不需水即能崩解或溶解的片剂。其特点为,不需用水或只需少量用水,也无需咀嚼,药物置于口腔内,遇唾液迅速溶解或崩解后,随着服用者的自主及不自主的吞咽动作进入消化系统吸收后起 效。该类制剂主要用于一些特殊人群的使用,如老人、儿童、吞咽困难或特殊环境下的病人等,主要考虑的是临床需要和使用的顺应性。近年来口腔崩解片技术基本成熟,国外已有品种上市。 2.1.7 口服液 口服液是在汤剂、合剂基础上的改进,具有吸收快,用量小,服用简便等特点,加之有的已制成水果口味,小儿更乐于接受。临床儿科常用的有清肺化痰口服液、消积止咳口服液、黄芪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等。2.2 根据小儿治法用药特点,确定小儿中药喂服方法和中药用量 小儿服用中药,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新病、急病要多煎一些药量,分几次服;而慢性病、调理病2次/d服药。不管急病还是慢性病,小儿一日服中药汤剂的次数不得少于2次。小儿服中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给婴幼儿喂药,更需耐心,可以先喂几口药,吃少许甜食,慢慢再喂,每次喂药时间可控制在5~10min。汤药中可加适量调味品,如白糖、蜂蜜、冰糖、橘子汁等。2.2.1 服药方法 婴幼儿服药最不易合作,常造成拒服,因此喂药时可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但喂药动作要轻柔,喂药后将患儿抱起后轻拍击其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学龄期儿童均能自己服药,但要加强督促,防止他们将药倒掉。对重危病儿,神志昏迷,若用中药应鼻饲给药。丸剂、片剂研碎后放在温开水中易有沉淀而阻塞鼻饲管,可用米汤调匀后注入,注入时宜缓慢,注入后需用温开水冲鼻饲管,防止堵塞。 2.2.2 中药用量 小儿中药用量与成人有别,在临床处方用量时,不能简单地把成人的用量用于小儿,必须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等方面,采用合理的用量。由于小儿用药一般均得病即止,用药时间较短,加上给服时药物多有浪费,所以小儿中药用量按年龄较成人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一类药性平和的中药,更是如此。但对辛热、苦寒、攻代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在使用时对其用量必须严格按比例用量。药学工作者在加大进行相关医药知识普及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努力研发出新的“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的剂型为临床及众多家庭服务。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7-18 09:28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