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80

过敏性休克

商南詹绪军 于 2014-7-21 15:40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1 15: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概念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致敏物质进入机体产生的严重的Ⅰ型变态反应或过敏样反应的心血管症状,机体的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的组织胺类的炎性介质,致使毛细血管渗漏,体循环血管扩张,血管容量增加,有效血容量不足,静脉回心血量锐减,心腔空虚而出现心血管系统的虚脱,血压降低或测不出,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这类临床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人们习惯于用过敏性休克来替代严重的过敏或过敏样反应。
二、诊断
    (一)发病急骤,5分钟内(速发型)占50%,20分钟内占40%,30分钟内占30%(后两者为迟发型)。
    (二)有接触致敏物质的过程,如使用或接触某些药物、食物、血液和血清制品、植物以及化学物品等。
    (三)全身反应主要是血压下降,收缩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8.0千帕(60毫米汞柱),或测不出血压,脉压差<2.7千帕(20毫米汞柱),尿量减少或无尿,可有四肢厥冷、烦躁、意识不清、抽搐、昏迷、精神障碍、皮肤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或其他皮疹)等。
    (四)呼吸道症状如喉痒、喉头水肿、胸闷或窒息感、声嘶或喘鸣等。
    (五)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六)循环衰竭如心慌、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
    根据病史、全身荨麻疹、喘息和循环衰竭体征,排除注射性血管神经性晕厥、低血糖昏迷后可以确诊。但对于无皮肤或呼吸道过敏而循环衰竭很快发生者诊断困难,如发生在6小时之内检测血清胰蛋白酶可以协助诊断。
三、急救
    (一)肾上腺素0.5~1.0毫克静脉注射或皮内注射,小儿0.5毫克静脉注射或皮内注射,维持血压在10.7千帕(80毫米汞柱)以上,根据病情可10~30分钟重复注射0.5毫克。
    (二)维持气道通畅或给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导管吸入25%~30%氧,必要时持续机械通气。
    (三)抗过敏药物使用。一次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毫克;另可选用苯海拉明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三四次,或异丙嗪25~50毫克静脉注射、甲氰咪胍0.4~0.8克+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注射、氯苯那敏5~20毫克肌肉注射等。
    (四)补液扩容。由于过敏性休克属于血管性休克,主要是血液分布异常,在抗过敏处理的情况下,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可能重新分布,休克随之纠正。因此,补液要注意速度及心肾功能。最重要的保持静脉通路,绝对不能在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取掉输液静脉通路,换管路,不能换体内针头。
(摘自《全国基层卫生人员急诊急救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7-22 06:38

发表于 2014-7-22 06: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感谢提供学习资料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