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上医院 ,谁都想能遇到一位好医生,特别是儿科医生,因为孩子不能表达病情,诉说他们的痛苦,好的儿科医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修炼出来的。什么样的医生才算是好的儿科医生呢。有专家认为八个字可以概括:“孩子愿找,妈妈放心”。
著名儿科专家张金哲教授就说到,做一个好的儿科医生必须要有较好的素质,特别是儿科医生,他发现在儿科病房,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妈妈不在时,某个孩子拉着某个医生或护士的衣襟,跟着她跑来跑去。或者某位妈妈去找某个医生询问病情,满脸的虔诚。这样的医生往往医术高明,平易近人,既受到孩子的喜欢又受到家长的信任。这就是一位好的儿科医生。
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儿科医生还是太少了,甚至“ 白衣天使” 在儿科已被严重扭曲。有时我们听到妈妈吓唬孩子说:“别哭啦,再哭大夫来啦。”这让人感到很尴尬和难过。因为在过去,妈妈吓唬孩子会说:“ 再哭大灰狼来了!” 不知道何时医生代替了“ 大灰狼” , 在孩子心中成了恐怖、吓人的形象。而平时家长跟医生说话也总是小心冀冀甚至有的只是交代公事,多一句都不敢说。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医生和患者没有好的沟通,导致患者觉得和医生之间有距离。而良好的沟通是提升医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沟通其实就是交朋友,要让医患之间的那条沟清除,还直得做出一些努力。交朋友的方法就是向病人和家属讲病,这就是沟通。如果儿科医生肯花时间和家长谈心,结合实际深入浅出,讲解患儿的病情从病因病理到临床疗法与预后, 面带微笑语言清晰,诚恳关心肯定能和患儿家长成为朋友甚至成为他们的家庭医药顾问。当然这要花时间,费脑筋,甚至挤出一些医疗科研精力。但这是儿科医生的神圣任务,做到这一点就会受到患者的欢迎。当然,仅仅是交流还不够好的儿科医生,还要从以下三方面修炼自己:品德修养、行为修养、技术修养。品德修养。儿科医生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四个字:爱、敬、谦、诚。
对病人要爱,特别是对孩子。你不喜欢孩子就很难让孩子喜欢你。这其实是个人生选择问题。有专家认为在进医科大学之前就应该明确学医的目的根本。不想面对患者的,最好提前改行。特别是讨厌孩子的人, 不要勉强做儿科医生。儿科医生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个孩子在妈妈眼里都是最聪明、最可爱的。这是母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医生要善于安慰、劝说、排解。即使是孩子耍混、打人、骂人。医生都应该和颜悦色、温柔抚慰。
对家属要敬。我们要认识到家属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而对于儿科大夫来说家长就是服务对象。有人说我是为孩子服务的,孩子是病人, 家属一块儿掺合个什么劲。这种想法不对。因为对孩子的诊疗处处都得依靠家长的合作。
对同事要谦。医疗工作都是集体活动不能一个人做。要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如照片, 打针、取药、透视、做化验都需要合作。要诚恳对待同事,对于同事的意见也应虚心接受。
对工作要诚。我们跟病人的关系是生死托付的关系。病人把命都交给你了,这是多大的面子和信任啊! 你有一件事不诚实, 你欺骗了人家人家不信任你了, 很难再恢复信任,再进行医疗工作、治病就会非常非常困难了。
行为修养。儿科医生的品德要通过文明的行为表达给患者和家长行为修养总结起来就是:言必信, 行必果风必正, 貌必亲。言必信,答应患者的事,一定要按时实现,不管什么原因失信,都必须做出解释,当面道歉。对小孩子本人也不能忽视。医生不能总是修改医嘱。今天告诉病人明天要做检查,可自已连申请单都没有写,这样病人对你就不信任了。跟病人讲话,特别是关键的东西, 得想好了再说别太随便了。用通俗的语言让他们能懂的话把该说的都说明白了。行必果。特别是给小孩做任何的操作, 操作要稳重、熟练、快捷,要高度负责, 肯担风险。
儿科医生还要熟练抱孩子做一些儿科护理等, 都要做得很熟练。这样家长就会相信你是“ 老内行“ 。至于医疗技术操作更有代表性和影响性。交朋友和拉关系要严格区分, 行医中文朋友是为了争取家长合作治病,不是为个人私利。儿科医生必须要面目可亲,微笑服务, 这点可能有时难以做到,因为儿科病人多,而且不配合检查,但是医生 一定要先穿着得整齐、整洁,得讲卫生。摸孩子前洗手,要举止文明。因为孩子生病家长本身的心情就不好,若是医生不能理解他们就会让家长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医生要有修养。若是医生能治好病, 病人才需要你。对技术精益求精也是医德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技术修养就要不断读书学习,不断的充电,练基本功并进行科研与学术的交流。读书也要讲方法,要有一本教科书和有参考价值的书。如《实用儿科学》等。这些书是要经常翻阅的。遇到看不懂的病,可以查阅一些参考资料,知病而不详或不确也查一查。看完病人即刻再系统复查一遍。对加强理解和记忆更为有利。这样书本中常用的部分就翻熟了,保你少犯错误,以减少误诊的机会。
近年来,医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教科书修订再快也赶不上时代, 必须随时看杂志。一两本必看的杂志每期都不能缺。站在书架前一个小时就能看完全部目录和有兴趣的文摘,需要全文阅读的。等有时间再细读,认为有用的留下索引备查。
科研与交流。医学永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正所谓“ 良药苦口”,不要说孩子, 成年人吃药都很勉强, 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很多病是治不好的。但医生似乎已司空见惯,有些麻木不仁。而医德高尚、勇于负责的医生对技术必须精益求精想病人所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科研。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但是, 用于病人就必须找根据、做实验、取得可以试用的条件。具有普遍性意义的, 则应写出论文在杂志发表并和同行一起交流。医生的进步,医学的进步, 都是靠杂志与学会活动。医生的晋升要求有论文也是希望你不要只遵循别人做过的常规作“二手医生” 。不思进取至少也是给全心全意打了折扣。
通常人们都认为孩子是天使, 孩子的纯净和天真带给我们很多快乐,而一个好的儿科医生则是天使的守护神。有个儿科医生说到:爱自已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儿科医生,肯定不想看到孩子生病时痛苦无助的眼神,那么努力去修炼自己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是很重要的,只要有病人就不能没有医生,做儿科医生三十多年,记不清接诊多少生病的孩子,抢救过多少危重的病人,一个医生的成长不是几天几月就能速成,而是需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病案、经验和教训,我要感谢我的小病友和家长们,是他们支持和帮助了一个儿科医生的成长,因为平凡的人给了我最大的感动,每次进步都让我心慰,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儿科医生最大的心愿。
|
|
|
|
|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10-27 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