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常 心 电 图 数 据 参 考 表 波段 | 肢 体 导 联 | 胸 导 联 | I | II | III | aVR | aVL | aVF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 P波 | 方向 | 直立 | 直立 | 直立 | 倒置 | 多向 | 直立 | 多向 | 多向 | 直立 | 直立 | 直立 | 直立 | 时间 | 正常P波时间<0.11s,双峰间距<0.04s。P波时间>0.11s,且切迹双峰间距>0.04s,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 电压 | 肢体导联、胸导联P波电压<0.25mV,肢体导联、胸导联P波电压>0.25mV,提示右心房肥大 | P-R间期 | 成人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随心率及年龄而异,年龄小或心率快时P-R间期较短,反之则较长。P-R间期>0.20s,见于I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为<0.12s,见于预激综合征或房室交界心律。 | R-R间期 | 成人R-R间期为0.60~1.00s。60S除以R-R间期的时间得出心率的结果,正常成人心率的结果是60~100次/min。 | Q R S波群 | 时间 | 0.60~1.00s,婴儿与幼童为0.04~0.08s,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波群时间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 形态 | | | | QR、RS、RSR、QS | QR、QRS、RS、多变 | QR、QRS、RS、多变 | RS | RS | RS | RS | R | R | 电压 | | | | <0.5mV | <1.2mV | <2.0mV | <1.0mV | <1.00mV | | | <205mV | | Q波 | 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R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得超过0.04s,而且无切迹。正常时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V3导联极少有Q波,V5、V6导联常可见正常范围内的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心肌梗死。 | | 下移 | 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损害的征象、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 上抬 | V1~V3导联<0.3mV,其他导联均<0.1mV,上抬超过正常范围且弓背向上,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若为弓背向下则见于急性心包炎。 | T 波 | 方向 | 直立 | 直立 | 多方 | 倒置 | 多方 | 多方 | 多方 | 多方 | 多方 | 直立 | 直立 | 直立 | 电压 |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若低平、双向或导置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或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轻度增高无临床重要性,若显著增高则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与高血钾。 | Q-T间期 |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Q-T间期延长有较重要的意义,见于心肌缺血、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低血钙、低血钾、及胺碘酮、奎尼丁等药物影响。 | U波 | U波是T波后0.02~0.04s时出现的一个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电压低于同导联的T波。明显U波升高见于血钾过低,也可见于服用奎尼丁、洋地黄、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11-3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