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地骨皮30克,炒桑白皮30克,炙甘草3克,挫散,加粳米一撮,水两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这里有有一点疑问,就是炒字
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甘草(炙一钱) 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
,食前服。
学海案∶“聚珍本”甘草作半两。
这是原文。炒各一两可以理解为地骨皮和桑白皮都炒。
大家看一下是不是能这样理解。
泻白散肺热咳喘证,症状为: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这个症状和白虎汤证是不是很像?
白虎汤也可以治疗肺热,为什么要用泻白散呢?
泻白散用桑白皮作为主药,桑白皮是止咳平喘药,药性甘寒,可以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桑树可以说是一身是宝,桑叶是清热解表药,比如桑菊饮。桑枝是祛风湿药,桑葚是养阴药。这些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用平和。
桑白皮虽然可以清热泻肺,却不伤肺,这一点要比石膏柔和。
地骨皮是清虚热药,甘淡寒,功效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和清实热的知母相比,地骨皮的作用也很和缓。
作为小儿药证直诀的方子,泻白散用桑白皮和地骨皮配合,用于小儿肺热,要比白虎汤石膏知母的作用和缓,更能体现小儿稚阳,肺为娇脏的特点。
但是桑白皮和地骨皮都没有辛味,没有宣发作用,而石膏是辛凉解表药物,白虎汤作为辛寒折热的代表,能够辛寒宣发和苦寒直折两条途径泄热,而泻白散用甘寒药物,其清热能力和白虎汤相比药为差。
而且泻白散没有辛寒宣表药物,原则上不适合用于外感病
因此泻白散和白虎汤相比,白虎汤适用于外感病入里化热,肺胃热盛,外宣内清,是清热重剂
泻白散用于小儿肺热,作用平和,而且缺乏宣发药,不适合外感病,如果是外感风热,还需要加宣表药物。
关于小儿肺热的鉴别,舌脉当然是一个方面,其他的特点还有眼白发红,在眼睛的分区中,眼白属肺,白为肺,眼白发红,或者有红血丝,是肺热。
咽喉红肿也是肺热
鼻子起小疖子,口腔上火不能吃奶而喘咳的,都可以是肺热
还有面颊潮红
小儿咳喘,肺热占据大部分,但是现在很多保健医却宣传所有的病都是寒,特别是那个台湾的原始点疗法,明明人家是肺热咳嗽,却让人家喝姜汤。
对于外感病的寒热分型,本来不是难事,经过一些简单化的误治以后,现在这些小毛病也需要仔细分辨了
泻白散作为一个基础方剂,可以有很多的加减方,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是我来分析,今天我举例一些泻白散的加减方,大家来分析这些方子吧。
《杏苑生春》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麦冬。
《丹台玉案》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天冬、麦冬、五味子、贝母。
上面两个都是治疗肺热的
《症因脉治》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甘草、荆芥穗、防风、柴胡、葛根。主治肺热喘咳,兼可以疏风解表。
《症因脉治》同卷同名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干葛、石膏。功效清泻伏热
《张氏医通》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竹叶、粳米。主治肺热咳嗽,手足心热。
《种痘新书》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芯、马兜铃。主治麻疹咳嗽
《杂病源流犀烛》地骨皮、甘草、人参、茯苓、知母、黄芩、粳米。治疗晨嗽
《杂病源流犀烛》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人参、茯苓、知母、黄芩、粳米。治疗晨嗽
《医方简义》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知母、粳米。治疗肺火喘咳。
《医宗金鉴》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麻黄、杏仁、粳米。治疗寒遏肺火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苦参、蝉衣。治疗荨麻疹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浮小麦。治疗盗汗. |
|
|
|
|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1-5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