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麻黄(去节)6两,桂枝(去皮),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去皮尖)40枚,石膏如鸡子大,(碎),生姜(切),三两,大枣12枚,(掰)。
方剂学剂量:麻黄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杏仁6克,石膏12克,生姜9克,大枣3枚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方剂学明显的剂量不足,特别是麻黄,即便是用等比例缩减,也应该是18克。估计是编写方剂学的老师害怕学生出问题,谨慎了再谨慎的结果。
大青龙汤治疗的是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类似于麻杏石甘汤证,但是发热恶寒要比麻杏石甘汤严重很多。一般情况下,麻杏石甘汤主证是咳嗽,外感并不重。但是大青龙汤里热相对较轻,外感病很严重,能够出现高热,恶寒也很严重。
大青龙汤的组方,可以从中找出麻黄汤、桂枝去芍药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也就是从这三个方子组合化裁的。
和麻黄汤相比,大青龙汤麻黄的剂量加倍,从三两到了六两。在伤寒论原书,6两麻黄等于是94克。
桂枝、甘草、杏仁都有所缩减。减杏仁是因为这个症状咳嗽是次要症状,有的患者有,有的患者不明显。减桂枝是因为桂枝也有温里的作用,对于里热已经生成的患者,桂枝不宜多用。
去掉白芍,减甘草,是为了更好的出汗,桂枝汤用芍药甘草取微汗,特别是芍药,能够制约汗出
用石膏清里热,这个石膏的用量并不大,而且还有桂枝的制约和抵消作用。因此可以看出这个病是表邪很重,刚刚入里,里热还不重。如果里热重,应该加大石膏用量。
这个里热主要还是阳气抗邪于表的副作用。
大青龙汤是表邪严重,发热恶寒都很重,这种病人,如果不积极治疗,会迅速传变,甚至会直接传入少阴心肾,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要发急汗,发大汗。
大青龙汤用双倍麻黄发汗,桂枝和生姜辅佐。去掉妨碍发汗的白芍,加上一个同样是辛凉却有解表作用的石膏。
石膏虽然辛凉,但是它也有透表作用,白芍是酸味药,能够有收敛汗孔的作用,石膏是辛味药,没有这个作用。
石膏是硫酸钙,硫酸和钙反应生成石膏,需要释放大量热量。如果要分解硫酸钙,就会消耗大量热量。用石膏入药,钙质会被分解并积累到骨骼上。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热量,所以石膏的清热是直折,是直接把热消耗掉。
大青龙汤整个组方,都是为了尽快的排邪,去掉了妨碍发汗的药物,增加了发汗的力量。就算是缩小比例,也仍然是峻汗方,变不了缓慢的发小汗,发微寒。
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是应急的方。不能经常使用,也不可以代替用来桑拿。使用大青龙汤,只能使用一副药,如果病没有好,还存在余邪,可以使用缓和的桂枝汤来清理。
关于大青龙汤中麻黄的用法。麻黄使用必须量大,必须足够能发出大汗,却不能太过。太过伤阴耗阳,甚至可以汗出太多,亡阴失水而死。
所以用大青龙汤,可以在医院使用,配合输液,就算是病人出汗,也不至于汗出太多导致亡阴失水死亡。
如果是病人没有在医院,或者没有输液条件,可以麻黄单包另煮。麻黄汤煮的过程中要求先煮麻黄,去上沫,后纳诸药。因为麻黄有导致眩晕的副作用,特别是新产的麻黄。现在大部分时候医生发懒都给开一块了,如果遇到需要大剂量使用的时候,麻黄还是应该分开单包另煮去上沫。和其他药物分开煮,兑服。
只要是达到了发汗目的,其他药物还可以喝,麻黄要丢掉不能用了
我比较欣赏麻黄分开兑服的方法,容易精确控制剂量,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病人自己用可能会有危险。这种方法要比输液好。对于一个高热恶寒的病人,输液的确是给了阴液的来源。但是也损伤了病人的正气,特别是外寒还很重,在里虽然有化热却不重,用冷水输液不只是止汗,而且还会郁遏寒邪外出。
不只是大青龙汤,所以伤寒表证都不适合输液,本身伤寒表证就有恶寒,遇到点冷风就受不了,现在给病人强迫灌几瓶凉水,的确有点留病的意思。 |
|
|
|
|
共 6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1-6 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