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844

靳三针组穴特色

四川陈国庆 于 2015-5-7 15:15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15: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四川--陈国庆 于 2015-5-7 15:20 编辑


针灸治病的选穴,不离局部、远部及随证选穴的原则,而选穴的运用又不离主穴及配穴两类。事实上,所有的三针穴组均作为主穴而设,临证还需辨证配穴。


1.根据腧穴局部作用组穴  


对于局部症状比较突出的病证,以病灶的周围或其上、中、下三部选穴配方,着重在于突出局部的治疗作用,加强了腧穴的近治作用。此类穴组有眼三针、鼻三针、面瘫针、面肌针、褐三针、耳三针、突三针、颈三针、腰三针、坐骨针、肩三针、膝三针、踝三针等。例如鼻三针,是由迎香、鼻通和印堂三穴所组成,且每个穴的应用都有其理论依据。如果将鼻分成上、中、下三段,位处上段的印堂穴为督脉所过,可以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鼻疾症见打喷嚏、怕风、易感冒出汗等症状,多属肺气虚、阳气虚);鼻通穴位于鼻的中段,为经外奇穴,顾名思义,它有通畅鼻窍的作用;鼻下部的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善通鼻气,专治不闻香臭,是治疗鼻疾的常用要穴。


2.根据脏腑经脉相关理论组穴  


治疗脏腑病变,主要选用与该脏腑有关的特定穴。中医理论中所讲的脏腑,是肉眼看不到的,指的是我们人体的一个个功能团。比方说“心”,所指的不是心脏,而是“神”。经络系统中的每一条经脉都有相对应的脏腑与之相连属,并随着经脉在人体内的循行,可与多个脏腑发生联系,专治脏腑功能失调类疾病,如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靳三针”中的胃三针、肠三针、乳三针、阴三针、阳三针、尿三针、胆三针等组穴就是根据脏腑经脉相关理论来组合的,又称之为“内景三针”。如胃三针由中脘、内关、足三里穴组成,中脘为胃之腹募穴,足三里为胃之合穴、下合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专治“心、胸、胃”病证,因胃与脾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通过调理脾胃对五脏六腑皆有治疗作用。又如肠三针由关元、天枢、上巨虚三个穴组成。从字面上看,肠三针是治疗肠道疾病的,而从中医学理论来看,它治疗的是中医所讲的“腑”所主的相关疾病。大肠主津,可传化糟粕,如果大肠功能失调,会导致皮肤干燥,此谓不润。如果要滋润肌表,就要调理大肠的功能,从而化生津液。同时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功能正常,自然呼吸顺畅,肺功能就好。小肠生血,分清泌浊,饮食的精华部分到了小肠,清的变成血液,浊的变成尿液。肠三针在任脉和胃经上,阴中之阴为任脉,阴中之阳系胃经,两经均具有生血的功能。所以肠三针可以用来美容,还可以治疗贫血。


3.根据经脉循行结合穴位局部治疗作用组穴


人体经络系统成树状分布,以十二经脉为主干,以奇经八脉为养分储蓄池,以大小络脉为枝叶,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网络周身。所有经脉各行其道,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在“靳三针”中,足智针就是根据经络循行规律结合穴位局部治疗作用而独创的。足智针由涌泉、泉中、泉中内穴组成。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为肾经经气始发之处,为肾经的“泉眼”。《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此处所言“足心”,乃足掌心,与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的定位相呼应,应在足底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中点连线的中点,正好是足底凹陷最明显处,并将该处形象地命名为“泉中”穴。在“泉中”与然谷之间的经脉所过处,再取一个“泉中内”穴,位于“泉中”向内旁开约0.5寸处,处在肾经上。按照“头上有病足下取”这一传统说法,单独针刺涌泉疗效固然好,但显得力量单薄,若顺着肾经经气循行的方向,在其路径上增加“泉中”和“泉中内”两穴,与“涌泉”具有明显的协同加强作用。顾名思义,足智针可用于治疗神志类病证,如中风后遗症、失眠、眩晕、抑郁、健忘、痴呆、多动、弱智、自闭等。


4.根据腧穴所在经脉协同主治作用组穴  


十四经穴的主治既有其共同性,又各有其特殊性。根据这一原理,靳老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适应证广泛的三穴处方。例如:手三针与足三针。手三针由曲池、外关、合谷穴组成。合谷穴不仅能治疗手腕部病症,还能治疗颈部和头面部病症,是为主穴。由于头面部病症多因火热上扰,属于热证、实证为主,而曲池、外关,一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一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清利头目、行气止痛等功效。《素问·血气形志》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曲池、外关两穴作为配用,既可针对病位,又可针对病性,用之统泻手三阳经之火。


足三针由足三里、三阴交及太冲穴组成。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因为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腹部,性属阴,所以足三里要当成阴穴看。《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主藏血,正所谓肝肾同源,所以太冲也是性属阴的腧穴。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汇之处,性极阴,所以脾经、肝经、肾经这三条阴经结合在一起,专治阴、血类病证。


5.根据腧穴的特殊作用组穴


还有一种组穴方法是根据腧穴的特殊作用来组合,比如定神针、四神针、智三针、晕痛针、痫三针、手智针等。以定神针为例,定神针是一组治神要穴,由印堂和阳白组成。督脉为阳脉之海,内络于脑,印堂在督脉上,自古有“悬阳”之称,可知印堂乃阳气汇聚之处。《灵枢识》记载,印堂又名“下极”,与心相应,为观察心神强弱之要穴。阳白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于两目瞳仁之上,而肝胆相表里,开窍于目,藏魂,此穴与眼神有密切关系。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古人认为,胆,担也,有力量,善担当之意。阳白顾名思义,也是阳气汇聚之处,少阳胆气足,则诸藏之气安定,不逆乱也。《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此处两卫乃眼睛的代称。古人认为,印堂和双目是人的神气表露之处,因此定神针有定神的作用。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5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5-8 17:11

发表于 2015-5-7 16: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总结分享
发表于 2015-5-7 16: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
发表于 2015-5-7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5-7 2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5-5-8 17: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