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10-10 19: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1 益肾蠲痹丸的研制思路和药物配伍有哪些深意呢?

  朱良春:痹证的治疗原则,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留者去之,虚者补之。如果初起或病程不长,风寒湿痹,当以温散、温通为正治,湿热痹则以清热利湿为主。久病则邪未去而正已伤,久病耗伤气血津液,就多错综复杂,比如说久病多虚,久痛入络,久病亦多痰瘀、寒湿、湿热互结,如此则邪正混淆,胶着难解,不易取效。应以攻不伤正、补不碍邪为基本指导思想。

  我们体会到,痹证的形成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就是一开始初起,也要充分顾护正气。我提出“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益肾壮督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使正胜邪却。蠲痹通络,多辛温宣散,走而不守,药力难以持久。通过益肾壮督,使药力得以加强,疗效巩固。

  “益肾壮督”有两个意义:一是补益肝肾精血;二是温壮肾督阳气。阴充阳旺,自然可以驱邪外出,也可御敌不致再侵,何来反复发作?筋强骨健,必然关节滑利,客邪不会留注不去,痰浊瘀血无由而生,何患顽痹缠绵不愈?故益肾壮督是痹证治疗中首要考虑点,如此可使痹症迁延难愈的痹症得到根本的治疗,当然,“益肾壮督”仅仅是扶正固本,以利驱邪的重要治法,顽痹也并非仅用一法而治,而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采用两种、三种或者更多的方法合用,疗效才好。比如“益肾蠲痹丸”就是融汇了益肾壮督、养血祛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虫蚁搜剔诸法于一炉而组方遣药的。

  过去认为类风关的骨质破坏是不可逆性的,但通过病理模型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明,中药“益肾壮督”治本、“蠲痹通络”能阻止骨质破坏的进展,并使其大部分得到修复。

  除了少数患者原来有胃病的,吃了此药后胃有点胀,极个别过敏的病人吃了后有皮肤瘙痒感,这两种情况,胃不舒服的可加一点徐长卿、凤凰衣,徐长卿15克,凤凰衣10克就行了,皮肤瘙痒一般加地肤子30克,白鲜皮30克,瘙痒的感觉没有了,我们还没有见到引起药疹的情况,也没有发现其他副作用。在2004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检索筛选,认为“益肾蠲痹丸”是当前中成药中唯一有修复骨质损害的药品。

  问题2 恶性肿瘤手术并放化疗后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应考虑哪些问题?

  朱良春:中医治疗肿瘤,第一,是救人,如果人都不在了还治什么病呢?首先以人为本,要扶持人的正气,调整阴阳。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转移的治疗,更要强调这一点。通过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治疗肿瘤病人第一步是“话疗”,西医是化疗,而我们是“话疗”。是通过讲话劝导病人消除思想负担和顾虑。

  我曾经面对一个失去信心的晚期食道癌老人,通过对话交流后,增强了对治疗的信心,病人顿时精神提起来,抬着担架来的,“话疗”之后能被家人搀扶下楼。来时已不能进食,回去后两小时即喂几口中药汁,经治疗两天后,进流质已畅通了,两周后能搀扶着上楼就诊。“医乃仁术”,这个“仁”呢,是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你”和“我”,是病人和医生的合作,互相信任,你对我信任,我对你负责,这样建立了信心,吃药才能效果好。用语言启发他,消除他的顾虑,对治疗疾病很重要,“话疗”对肿瘤病人特别重要。

  其次是要在辨证论治上下工夫。恶性肿瘤的治疗**是扶正驱邪,在肿瘤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扶助正气,顾护胃气的原则。我一再强调扶正非常重要,保留一分元气就有一分生气。通过扶助病人的气血津液,使阴阳达到平衡。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治疗的侧重也有所区别,早期邪盛而正气未虚,治疗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中期邪盛正伤,治疗扶正祛邪并重,晚期正虚邪盛,治疗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务求攻不伤正,阴阳气血平和,重在补脾益肾。祛邪可加用虫类药如蜈蚣、地鳖虫、全蝎等。

  肿瘤淋巴系统的转移较多,猫爪草、天葵子、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都可加用,但不能忘记扶正。癌性疼痛非常痛苦,我们可用内服加外敷,减缓其疼痛。用制南星可减轻骨转移的关节疼痛,我的学生徐凯教授在临床上作过统计,证实了使用制南星治疗后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10-11 16:48

发表于 2015-10-10 20: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