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10-8 19: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寸口脉为什么可以诊察全身疾病呢?

《内经》里有较多的论述,到《难经》则有进一步的发挥。其机理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从寸口与胃气的关系来看,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而手太阴起于中焦。所以《素问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0-14 10:28

发表于 2016-10-8 2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0-11 00: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下面的内容不全。没写完,看着看着就没了有空时能补全吗。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丽金 发表于 2016-10-11 00:08
老师,下面的内容不全。没写完,看着看着就没了有空时能补全吗。

对,不知道为什么丢了。我是刚刚用,也许有错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流注之始,且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可见手太阴肺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全身气血有密切关系。而寸口部位刚好是肺经的经穴“经渠”和输穴“太渊”,“太渊”又为脉之会,为气血流注最为显现的浅表部位。因此,全身气血的盛衰及运行状况都可以反映到寸口脉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寸口,中医又称脉口、气口,其部位相当于现代解剖学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
独取寸口脉,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为什么叫寸口,又有脉口、气口之不同名称呢?王叔和《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说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而《素问·五藏别论》王冰次注所云:“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皆同取于手鱼际之后同身寸之一寸,是则寸口也。”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一》亦注云:“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
寸口脉为什么可以诊察全身疾病呢?《内经》里有较多的论述,到《难经》则有进一步的发挥。如《素问·五藏别论》云:“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经脉别论》云:“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及《难经·一难》说道:“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等论述。
由上可见,寸口脉既是动脉(动脉即脉动,与现代解剖学动脉之义不甚相同),也是经脉。但也有学者不同意此说,而认为“脉是脉,经是经”,脉是血管,经不是血管;动脉不等于经脉。
脉是血管,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是血液聚集之处,《内经》及前人早有明示。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篇云:“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营气与血液同行于脉管中,如《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腑,乃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脉管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如《灵枢·逆顺》篇云:“脉之盛衰者,可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元·滑寿《诊家枢要·脉象大旨》云:“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治。”明·李月池《四言举要》云:“脉乃血脉,气血之先。”
脉也是经脉,《内经》早已明确指出。如《灵枢·逆顺肥瘦》篇云:“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脉乃经脉也,起于手太阴肺之经脉。
寸口脉乃手太阴肺经之脉循行所过之处,《灵枢·卫气》篇云:“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为十二经脉之首。其循环次序是,经脉起于手太阴,大肠胃脾少阴心,再加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循。
为什么手太阴肺之经脉为十二经脉之首,这是因为“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灵枢·经脉》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篇)、“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灵枢·营气》篇),水谷入胃,化生精微,上注于肺之经脉,变为营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中焦……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灵枢·营卫生会》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邪客》篇)、“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素问·痹论》),而《灵枢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5: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找到一些资料,有兴趣者可以读一下,不明白的就跳过去,等学过《内经》和《难经》再找出来读读,会有不同的体会
发表于 2016-10-11 21: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6-10-13 21: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学习西医的,觉得好难哟。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