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0-3-22 1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复习一下古人对疫疠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蔡德亨


吳君斯论,谓疫疠非风寒暑湿四时常气之为病,乃别感戾气。邪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募原:即膜原,胸膜与膈肌间的部位。]去表不远,附近于胃。越出某经,因现某经形证。其传有九,统在表里,出表斯顿,入里为逆。可谓深悉病机,适合仲景奥旨。至其治法,吃紧在达原一散,乘邪初发,破其伏结,使邪从中溃,出表汗解,不致牵缠反复,变生他患。(清·郑重光巜温疫论补注·补注温疫名实引经析义下篇》)

  

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得非时之气,长幼病似以疫。余论其不然,夫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如秋晴多热,春雨多寒,亦天地之常事,未必为疫也。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气有多寡,在方偶有厚薄,在四時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多少强弱,触之即病。邪之口鼻入,舍于伏膂之内。(明·吴有性《医门普度温疫论·卷上·原病》)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战国·巜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疫疠一症,都从口鼻而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非比伤害六经,可表可下,夫疫为秽浊之气,古人所以饮芳香,以袭芬芳之气者,重涤秽也。及其传变,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是以邪在上焦者,为喉哑,为口糜,若逆传膻中者,为神昏、舌绛,为喉痛、丹疹。(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


复习古人的智慧,对今天抗疫会有启发,明清时期,医家对于疫的认识相当成熟了,数千年来,我们祖先已经历过无数次的抗疫斗争,从最早的黄帝内经中都有记述.现在在国家的強有力领导下,在党中央的指挥下,中西医结合定能战胜病魔。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从中医角度分析,应属瘟疫,但不是温疫,其特点是寒湿型,这基本上得到共识。寒湿特点,往往患者畏寒,胸闷气短,乏力,精神不振,咳嗽,甚至脘腹痛,腹泻,低热连绵,甚至寒热往来。



  在进入中、重期,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那時寒久必凝,湿遏气滞,阳气渐衰,由低热或寒热往来转而高热神昏。实际上,这次新冠病毒通过人体粘膜侵入,直接影响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体免疫混乱,而感冒病毒或流感病毒也会引起人体免疫混乱,但没有这次来势凶,发展快,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注意到这一点。



  在预防上要顾护卫气,有強壮的防护能力,才不会被病毒感染,我们常会用黄芪、防风、干姜、黄芩、生甘草。来预防。


对于肠胃不好,有湿气的,我们用益气,芳香化浊的方子,藿香、佩兰、炒苍术、炒白术、干姜、枳売、黄芩、太子参、焦楂肉、莱菔子、生甘草。



己经感染了,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发热或寒热往来,咳嗽,痰少,胸胀不舒,头胀而无明显肠胃道症状的,可用柴胡、干姜、生麻黄、桂枝、炙麻黄、杏仁、细辛.黄芩.生甘草。如无痰,干咳、咽痛,加麦冬、川贝母、射干。



如有肠胃道症状,脘腹不舒,甚至疼痛,伴腹泻,低热,胸闷,口干的。可以用芳香化浊,健脾和肺,藿香、佩兰、干姜、柴胡、炒白术、化橘红、罗汉果、黄芩、生甘草来治疗。



如遇高烧,口干舌燥,咳嗽频频,伴胸闷气短的可以用水牛角、细生地、柴胡、干姜、生麻黄、炙麻黄、桂枝、杏仁、细辛、生甘草。



如出现呼吸窘迫,头胀,说话困难,咳嗽胸痛,肢冷,出现重症危象,说明阳气渐衰,水湿停留。应益气温阳利水。生晒生、炮附片、干姜、柴胡、葶苈子、猪苓、炙芫花、红芽大戟、甘遂、大栆、炙麻黄、杏仁、细辛、生甘草。来救治。


关键,要注意,这次感染的是寒湿之邪,处方用药可以不一样,每个医生会有自己的习惯用药,但不能离开一个原则,用药一定要注意温热药必须用,以温祛寒,这是中医寒则热之的原则,用清热解毒药不在杂,在专,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治急性,传染性疾病是抢時间,不容许你随便试试的,这次病毒首犯是肺,清肺首当其冲就黄芩和鱼腥草。


我这是一家之言,在这期间,用这指导思想治疗了些病人,谈点体会供我们村医们参考。

                            2020年2月6日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0-3-22 11:38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