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7304

舌诊基础—望舌2

刘凤梅 于 2020-4-1 15:21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 15: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 . 舌下络脉
  正常人舌下位于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大络脉,称为舌下络脉。也叫“瘀络”, 舌下面的粘膜正中线形成一条连于口腔底的明显皱襞,叫舌系带,舌系带两侧,透过粘膜可见有浅蓝色的舌静脉,中医称谓舌下络脉,或称舌脉。正常人舌脉隐现可见,直径不超过2.7厘米,其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望舌下络脉的方法是: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自然放松,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异常。

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皆为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气滞、寒凝、热郁、痰湿、气虚、阳虚等.

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舌下络脉的变化,有时会早于舌色变化,因此,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舌下络脉诊法是指对舌下络脉之颜色、形状、充盈等情况进行诊察,以帮助判断疾病的方法。正常舌下络脉隐现于舌下,脉色暗红,脉形柔软,无弯曲紧束等。不超过舌下 1/3 。故凡察血瘀者当先视舌下脉。

舌下络脉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于色泽和形态两方面。舌脉色青紫,其形粗长或怒张,提示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其色淡紫,脉形粗大或怒张,提示寒邪凝滞或气虚血瘀;其色紫红,脉形怒张,提示热壅血滞,其色淡红或浅蓝色,脉形细小,提示正气虚弱。所以舌下络脉的变化,主要提示瘀血病变的存在,根据其色青紫 、淡紫、紫红,分别确认瘀血属气滞、寒凝 、气虚,还是热壅。

将“瘀络”,舌下络脉异常程度分为0度、Ⅰ度、Ⅱ度、Ⅲ度四个级别。

0度者即舌下两条静脉隐现,主干直径在2.6毫米以下,长度不超过舌系带止点,整条舌下静脉无扭曲、怒张;

Ⅰ度者(++)即主干饱满,直径不超过2.6毫米,长度不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1/2,轻度弯曲;

Ⅱ度者(+++)即主干饱满,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长度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3/5,轻度弯曲;Ⅱ度者(+++)证明身体内气血不通。

Ⅲ度者(++++)即主干饱满,曲张明显,直径增粗超过2.6毫米,长度超过舌系带止点与舌尖3/5或将及舌尖,外带有粗枝状分支或鱼子酱刺状。Ⅲ度者(++++)表示体内有早期肿瘤。

正常舌下络脉▽

舌下络脉短而细▽


舌下络脉粗胀▽

舌下络脉曲张▽

六、望舌苔
(包括正常苔、薄苔、厚苔、腻苔、腐苔、霉苔、润苔、滑苔、燥苔、糙苔、剥苔、类剥苔、地图舌、镜面舌)

1、正常苔
正常苔的颜色为苔薄色白、颗粒均匀,胖瘦、干润适中,而舌色呈现淡红、清爽的颜色。

2、薄苔
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又称见底苔。见于正常人或表证
薄苔属于正常的舌苔,薄而均匀的分布在舌面,中心稍厚。薄苔原本因胃气上蒸而形成.
有病时,舌苔薄表示病初起,病邪在表,病较轻浅。

3、厚苔
透过舌苔见不到舌体的苔,又称不见底苔。见于里证
厚苔多表示病邪较盛,由表入里
或肠胃功能障碍,而有消化不良
或内有痰湿,随着病情进展舌苔会逐渐加厚。

4、腻苔
腻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舌面罩着一层粘液成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看
见。
腻苔多因水湿不化而成,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

5、腐苔
腐苔苔厚而颗粒粗大疏松,形状如同豆腐渣堆积舌面,容易刮落。
多为邪热蒸腾胃中腐浊上升而成
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主胃气衰败,湿浊上泛

6、霉苔
气阴两虚,湿热秽浊之邪泛滥

7、润苔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见于正常舌苔
或疾病过程中津液未伤

8、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主寒
主湿

9、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津液耗损
湿浊内阻,津液不能上承。

10、糙苔
苔质粗糙。
干结粗糙--热盛伤津之重症
粗糙而不干--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11、剥苔
指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
剥脱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剥脱部位有时与舌面脏腑分部有关。
舌红苔剥--阴虚
舌淡苔剥--血虚或气血两虚
先天性剥苔常见于舌面中央人字沟之前,呈菱形

12、类剥苔
是指舌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乳头可见。

13、花剥苔
花剥苔,苔腻滑--正气已虚,湿浊未化

14、地图舌
指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移动者
主胃气亏乏
胃阴枯涸
或气血两虚


15、镜面舌
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舌色红--胃阴干涸
多见于阴液严重损伤的病症。
若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
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
若舌光而形色枯萎者,为元气耗伤的危重病症。

(二)苔色(包括白苔、黄苔、灰黑苔)

1、白苔
舌苔薄白而润--正常舌象;表证初起;里证轻证;阳虚内寒。
舌苔薄白而干--风热表证。
舌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水湿内停。
舌苔白厚腻--湿浊、痰饮、食积内停。
舌苔白厚腻而干--湿浊中阻,津不上承。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温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
苔白而燥裂,扪之粗糙--燥热伤津。

2、黄苔
薄黄苔--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
黄白相兼苔--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黄腻苔--湿热蕴结、痰饮化热,或食积热腐。
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阳虚之体感受湿热之邪。



3、灰黑苔
灰苔与黑苔同类,灰苔即浅黑苔。
意义--主里热或里寒的重证。
苔质的润燥是判断灰黑苔寒热属性的关键
灰黑苔,舌面湿润,舌质淡白胖嫩, --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黑苔--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霉酱苔(苔黄赤兼黑) -- 宿食湿浊久积化热上熏;血瘀气滞;湿热夹痰。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4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3-3-27 14:59

发表于 2021-1-4 06:54: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 19:2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很好!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 21:2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梅姐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10:4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