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第十七难原文: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知也。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文意: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提出第十七个疑难问题:人患了病,有的很快就会死亡,有的不经治疗却就痊愈了,有的连年累月经常治疗却不见痊愈。那么这些生死存亡的不同转归,是否可以通过切脉的方法全部知道呢?
然:可以通过切脉的方法知道。让我逐条举例说明。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医家临床诊病时,如果病家闭着眼睛不想见人,这是肝胆热疾,头痛头胀,照理肝胆部(左手关脉)应当出现弦硬而长的脉象,可是,在肝胆部(左手关脉)却出现了肺脉——浮短而涩的脉象,这是肝胆的正气亏耗了,病邪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到达肺脏,并由肺脏克制肝胆,造成人体只有下降的气机,没有上升的气机,这也就是阴阳离决,所以,很快病家就要死亡了。
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涩而微者,死也:医家临床诊病时,如果病家睁大着眼睛不躲闪来客并且口渴,心胸部及以下硬痛胀满,这是心小肠热疾,照理心小肠部(左手寸部)应当出现紧实而数(洪大)的脉象,可是,在心小肠部(左手寸部)却出现了肾脉——沉涩而微的脉象,这是心小肠正气耗尽,病邪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到达肾脏,并由肾脏克制心小肠,造成人身阳气殆尽,血脉凝涩,这也就是阴阳离决,所以,病家很快就要死亡了。
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医家临床诊病时,如果病家如果吐血,同时又出现流鼻血,这是脾脏虚证,脾气 不足不能统血,脾虚则肝郁,肝气升则致吐血和鼽衄血,照理脾胃部(右手关部)应当出现气血不足的沉细脉象,可是,在脾胃部(右手关部)却出现了肝阳偏亢的脉象——浮大而弦硬,这是脾胃正气耗尽,病邪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到达肝胆,并有肝胆克制脾胃,造成人身血气殆尽,这也就是阴阳离决,所以,病家很快就要死亡了。
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诊脉时,如果病家胡言乱语,这是温热病症,邪热侵入营血,身体应当发热,脉象应当洪大(心经受热邪困扰),可是,见到的症状确是手足厥逆发冷,脉象却是沉细而微(肾经寒水之气遍及全身),说明心经正气耗尽,病邪沿五行相克到达肾经,并由肾经克制心经,阳气没了,阴气盛了,这也是阴阳离决,所以病家很快就要死亡了。
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诊脉时,病家如果腹部胀满,并且不断地泄泻,这是内伤在脾,外感寒湿的外感病,照理脉象应当沉微细涩(脾虚湿困之象),可是,却出现了弦硬而滑的脉象(肝克土),这说明脾经正气耗尽,病邪沿五行相克到达肝经,并由肝经克制脾脏,运化没了,寒湿盛了,这也是阴阳离决,所以病家很快就要死亡了。
其意义有三。其一,可生可愈的病变都具备两个条件:正盛邪虚,病邪不向更深层发展,脉证相投,病情可不治自愈,或稍治即愈。其二,连年累月经久不愈的病情,正邪相持,邪气缠绵不除,正气难以恢复。其三,病情严重,致人死亡的病变,正虚邪盛,病邪沿五行相克路线深传,逐一破坏各个脏腑,正气殆尽,阴阳离决,也就是说,肝病出现肺脉,心病出现肾脉,脾病出现肝脉,肺病出现心脉,或者热病出现寒脉,寒病出现热脉。换句话:病人在生病时出现了相克脉之死,出现了相生脉之活。欢迎各位老师指正!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0-26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