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37

难经一至六难复习总结

鲁世香 于 2016-11-18 07:19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8 07: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六难主要讲脉的阴阳平衡
只要知道何为阴,何为阳,何为太过、何为不及就能辨别阴阳的偏盛偏衰。
临床还是要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时要舍症从脉,有时要舍脉从症。
一难: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
“独取寸口”之理有三:
(1)寸口是脉之大会。
(2)寸口是胃气变见之处。
(.3)寸口是原气通会之地。

二难寸关尺的长度与阴阳属性
一.寸口部位划分
        进行了三部划分,
把高骨(桡骨茎突)定为关部,
关上为寸,
关下为尺,
寸关尺是为三部也。

寸口三部长度
        从鱼际穴到关部的一寸内,但实际切脉即关上一寸内的九分为寸部;
        从关部到尺泽穴一尺内,即关下一尺内的一寸为尺部;
         关部即寸部和尺部中间分界之处在桡骨茎突下一豆指处。

左手(阳)
寸:阳中之太阳一心(小肠一阳明)
关:阴中之阳一肝(胆一少阳)
尺:阴中之少阴一肾阴(膀胱一太阳)
右手(阴)
寸:阳中之太阴一肺(大肠一阳明)
关:阴之至阴一脾(胃一阳明)
尺:阴之少阳一肾阳[命门](三焦一少阳)
二难说明了寸口脉中寸关尺三部的位置.,长度,范围及阴阳属性。

三难尺寸脉的太过与不及。
在临床上,可以这样认为,
洪长弦实有力的表现可视为脉太过;
微弱沉短无力的表现可视为脉不及。
以上脉之表现是相对平脉而言,
可为一种脉见于寸关尺其中一个部位的独立表现,
也可同时一种脉见于寸关尺三部整体表现。

但真脏脉
即此难中的溢覆脉,
相对而言
是要同时存在脉太过和脉不及,如
寸部脉太过(九分),
相对而言
尺部就脉不及(一寸),
为溢脉,
外关内格,
阴乘之脉(阴盛阳虚);

寸部脉不及(九分),
相对而言
尺部就脉太过(一寸),
覆脉,
内关外格,
阳乘之脉(阴虚阳盛)。

这里的溢覆脉是寸关尺三部整体部位改变了,
或向上寸部整体移位为
溢脉;
或向下尺部整体移位为
覆脉。


1.阴阳太过不及的分类标准:
寸为关之前者,阳之动,脉形应该长九分而现浮,过九分者为太过,不足九分者为不及。

尺为关部之后,阴之动,脉形应当出现长一寸的沉象,超一寸叫太过,不足一寸叫不及。

2.覆(复)脉和溢脉的部位脉形:
倘若寸脉阳气太盛直向上冲达到鱼际部的,好像水满自溢一样,是阴气太盛逼使寸脉之气上冲,而尺部反而无脉的叫着溢脉,为外关内格,叫阴乘之脉。
倘若阴气搏动处脉形直向下超过一寸甚至深入尺部的,好像倾倒的水一样,是阳气太盛逼使寸脉之气下移入尺部,而寸部反而无脉的叫着覆(复)脉,为内关外格,叫阳乘之脉。

3.关格的分类:
外关内格一一肝肾阴盛,逼使阳气上郁肺心,阴在内阳在外,阴在下阳在上,也就是阳气被关闭于外而阴气格据于内。
内关外格一一肝肾阴虚,心肺阳气乘虚而下,逼使阴气下趋外离,阳在上阴在下,阳在内阴在外,也就是阳气被关闭于内阴气格阻于外。
4.阴乘和阳乘的机理:
阴乘一一肝肾阳虚外不抗寒,寒邪入里,逼阳上越外散,即阳虚阴乘其位。
阳乘一一肝肾阴虚外不抗温抗热,温热之邪入里,逼阴下趋外离,即阴虚阳乘其位。
覆溢之脉属于真脏脉,为濒死之脉,是在正气很虚外邪很盛出现阴阳格据之象,为胃气将绝。其临床意义是从理论上讲明只有内伤才会招致外邪入侵,而且外邪入里是沿着内伤路线乘虚而入。
三难论述的尺寸太过、不及的异常脉象。

四难:脉有阴阳,从两个方面讨论脉的阴阳,一是根据切脉时病人的呼吸及医者指下用力轻重来分别五脏的正常阴阳脉象,二是举六种脉象,各两两相对,说明脉象的阴阳属性。


寸关尺五脏平脉阴阳

寸在上(上焦)为阳主呼气,故脉浮,
左寸浮在血脉层为心脉,
心为火,主血脉主神志,
为阳中之太阳一心(小肠一阳明),
故脉浮大舒散有力为钩
即(浮)洪;
右寸浮在皮毛层为肺脉,
肺为金,司呼吸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为阳中之太阴一肺(大肠一阳明),
故脉浮滞短小为毛
即(浮)涩。

关在中(中焦)为阴阳之中枢为呼吸之间,
故脉不浮不沉,
左关不浮不沉在筋层面(肌肉与骨中间)为肝脉,
肝为木,主疏泄主升主动而藏血,处在下焦,但位置在脐上为中,
为阴中之阳一肝(胆一少阳),
故脉长(细)直有力为弦
即(沉)弦(细);
右关不浮不沉在肌肉层为脾脉,
脾为土,主运化主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为后天之本,
为阴之至阴一脾(胃一阳明)
故脉从容和缓柔软为缓
即(浮)缓。
尺在下(下焦)为阴主吸气,
故脉沉,
沉在骨层面为肾脉,肾为水火之脏,先天之本,主藏志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纳气藏精。
左尺沉为肾阴脉,
肾主水为阴,
为阴中之少阴一肾阴(膀胱一太阳),
故脉沉按有力为阴沉;
右尺沉为肾阳脉(命门),
命门为相火,
为阴之少阳一肾阳[命门](三焦一少阳),
故脉沉举有力为阳沉。

各经脏腑病脉表现

一阴一阳者,
脉沉而滑,
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为(一)阴是为主,
滑[往来溜利,如盘走珠]为(一)阳是为辅,
此为病在里,是气虚热蕴湿阻;
一阴二阳者,
脉沉且滑兼长,
沉为(一)阴是为主,
滑为(一)阳,
长[脉幅长度超过本位,气血旺盛)为(二)阳,
共为辅,是正气来复,
此为病将要好转;
一阴三阳者,
脉浮兼滑兼长,兼时一沉,
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一)阳是为主,
滑为(二)阳,
长为(三)阳,
沉为(一)阴,
共为辅,
此好病在表,病将要好转;
一阳一阴者,
脉浮而兼涩,
浮为(一)阳是为主,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阻]为(一)阴为辅,
此为湿邪袭表,此病是太阳伤湿证;
一阳二阴者,
脉长中兼沉兼涩,
长为(一)阳是为主,
沉为(一)阴,
涩为(二)阴,
共为辅,
此为内伤阳气,寒湿阻滞,
正气来复,病将要好转;
一阳三阴者,
脉现沉涩短时兼有一浮,
沉为(一)阴是为主,
涩为(二)阴,
短[脉短而小,不能满本位,往来艰涩,局限于中间血流不足]为(三)阴,
浮为(一)阳,
共为辅,
此为正气虚衰,邪气旺盛,阴阳将要离决,病转为危,预后不良。

第五难诊五脏脉的指法。
1.五脏脉搏的位置:

肺主皮毛,故其脉在皮毛层面;
心主血脉,故其脉在血脉层面;
脾主肌肉,故其脉在肌肉层面;
肝主筋,故其脉在筋的层面;
肾主骨,故其脉在骨的层面。
2.诊脉指法轻重:开始诊脉时,三指排列于寸关尺上。
指力如三粒大豆的重量,即轻手按皮层为肺脉;
指力如六粒大豆的重量,即按至血脉层为心脉;
指力如九粒大豆的重量,即按至肌肉层为脾脉;
指力如十二大豆的重量,按至平筋层为肝脉;
指力重按至骨骼层面,而手指上举轻按时脉象振指有力急迫为肾脉。
3.其临床意义在于指法轻重可根据各脏腑所主层面细心体会,有如现代临床所用的浮中沉三种切脉方法。病的层面和脉的层面是相应的,病在什么层面,脉就在什么层面。

第六难脉象的阴阳虚实(以浮取、沉取所得脉象的大小来区别脉的阴阳虚实.。本难主要阐明阴脉与阳脉,实脉与虚脉的理解、鉴别,同时说明在脉诊上辩别阴阳虚实的方法,可以把诊脉手法和脉象结合起来。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沉之损小,浮之实大。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一一
阴盛阳虚

脉象分析(字面理解):
浮(表)一一阳
损(虚)一一阴
小一一阴
为阳虚;
沉(里)一一阴
实(盛)一一阳
大一一阳
为阴盛。
诊脉手法分析(实践感悟):
浮(轻手)取
脉无力
而虚小,
为阳虚;
沉(重手)取
脉有力
而盛大,
为阴盛。

沉之损小,浮之实大一一
阳盛阴虚

脉象分析(字面理解):
沉(里)一一阴
损(虚)一一阴
小一一阴
为阴虚;
浮(表)一一阳
实(盛)一一阳
大一一阳
为阳盛;
诊脉手法分析(实践感悟):
沉(重手)取
脉无力
而虚小,
为阴虚;
浮(轻手)取
脉有力
而盛大,
为阳盛。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1-19 06:3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06: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