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年,不仅老百姓看病可以报销,减轻了负担,看不到工作前景的基层医生也越来越能体会到这份职业带来的自豪感。卫生院由原来的土瓦房变成了3层楼;乡村医生的工资由原来的400元涨到了现在每月近3000元。 乡镇卫生院由土瓦房变3层楼房
随着咸阳卫生事业的发展,乡镇卫生院在2008年之后,建设速度加快,崭新的门诊、住院综合楼矗立起来。“这样的建筑规模在10年前根本不敢想。”王战国是乾县临平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他介绍到,作为乾县规模比较大的基层医院,临平镇中心卫生院在解放后就已经存在了。
“听老人说,那时只是个卫生所,3个人和3间土瓦房,基本都是中药。”王战国说,1967年该院成为地段医院,医护人员增加到20多人,有70~80间房。2000年,盖起2层门诊楼,随后又盖起2层住院楼。2010年,国家财政拨款900万元,开始开工建设了一共2栋3层楼的门诊、住院综合楼,预计明年可以交付使用。
王战国说,10年前,由于医院条件差,连简单的阑尾炎手术都无法进行。而10年后的今天,该院的条件可以进行胆结石手术。“过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10年前一支青霉素8毛钱,现在只要3毛2分钱。”群众对于乡镇医生不信任,不来看病,医生的业务也不能提高,“当时看不到基层卫生工作的前景。”
乡村医生待遇提高
谈起基层卫生工作的变化,临平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儿科主治医师谢宇深有感触,“1985年,我高中毕业就来到临平医院进修,一干就是27年。”谢宇的父亲是一名乡村“赤脚医生”,从小他就跟父亲学习医术,“上学时,别人背英语,我背汤头歌。”1985年,父亲送他到临平医院进修,从护士到医生,最后留了下来,“进修的5年,没领一分钱工资,但学到很多东西。”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考,他成为了一名儿科医生。
“最大的变化就是,医生待遇提高了,职业自豪感增强,学习进修的机会也增多了。”谢宇算了一笔账,2002年时,他每月的工资只有400元,生活一般,只能靠从事些副业增加收入,贴补家用;而到了今年,工资已经涨到了2700元,“在农村这样的工资应该算不错的了。”谢宇说,从医最重要的是患者的信任,他已经在基层工作了27年,不想离开,“我会一直干到退休,为乡亲们看病。”
据了解,从2006年起,咸阳市着手实施了“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振兴计划”,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同年,咸阳在陕西省率先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全额预算管理,全市5000多名乡镇卫生人员生活有了保障,空着的乡镇卫生院,医生重新回来,病人日益增多。
投入8亿建设卫生基础设施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咸阳抢抓国家政策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等中、省补助资金,累计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经费8亿多元,组织实施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项目。
先后建成了9个县医院、7个妇幼保健院、6所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14个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楼、13个医疗救治传染病科(区)楼以及9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8个乡镇卫生院和3058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全市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极大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建设。
在农村,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探索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村卫生室硬件设施及医疗服务水平基本能满足医改提出的“小病不出村”的目标要求。
在城市,建立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的新型二级服务体系。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范围覆盖秦、渭、兴平89万人口,“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格局基本形成。
来源:咸鱼网—今日咸阳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2-11-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