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善医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18|回复: 2

大新县“红人”村医 减免乡亲医药费超15万元(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8 09: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11月24日,72岁的赵朝日因犯老胃病,找农建平开药。最后,他花费10余元拿了6天的药。
  在乡村医生的队伍中,42岁的农建平显得特别:他的穿着有点潮,西裤配上黑底细花纹衬衫;他经营的诊所比一些城里的社区医院还大,三层楼,有液晶电视,有饮水机;他的患者不少,最多的时候,一天超过200人。当然,最让人惊讶的是,这位扎根在大新县桃城镇桃城村20年的村医,为众多困难病患减免医药费超过15万元。
  “豪华”乡村诊所免费提供食宿
  记者最初听说一名村医为病患减免医药费超过15万元时,难免打个问号:2010年前,乡村医生每月政府补助仅30元,如今也只有300元,对于大多数靠出诊看病,勉强维持生计的村医而言,15万元不是小数目。
  11月24日,记者进农建平诊所,不禁大吃一惊:诊所位于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桃城村的马路旁,三层高的楼房里,治疗室、输液厅、药房、化验室一应俱全。因患者较多,农建平和他聘请的3名医生坐诊,开的都是电脑处方。临近中午,能容纳60人的输液大厅里,已经坐满了病患和陪同亲属。他们一边打着点滴,一边看着墙上液晶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打发时间。这里俨然是一所设备齐全的小型现代化医院,与狭小简陋、人迹寥寥的乡村诊所形象截然不同。
  一些病患慕名而来。诊所电脑里的记录显示,南宁、博白、天等,甚至贺州等地远道而来的患者不少。当然,来这里的更多是“熟客”。当日,记者刚进诊所,碰巧遇见病患冯胜华。冯胜华家住诊所附近。前段时间,他因视神经萎缩赴上海就医,回来后的两个多月里,就一直在诊所注射上海带回来的药水,农建平分文未取。这天,冯胜华再次塞给护士注射费,仍旧被拒。农建平笑说,乡里乡亲,举手之劳。
  这样的“举手之劳”在诊所里随处可见:诊所二楼的卫生间里,安装了淋浴花洒;厨房里,大电饭锅、一次性碗筷“随时待命”;一间专用空房间,摆着床铺,放着被褥……这些都是为路途遥远的病患准备的。农建平说,有的病人路途远,当天不能返回,住宾馆贵,就让他们免费留宿;有的病患没人陪医,打着点滴不方便去就餐,诊所买回骨头和猪肉,熬锅粥,病人自取。
20年为病患减免医药费超15万元
  早在1992年,农建平刚开的诊所远没有那么“豪华”。从老照片上看,那间30平方米的平房既是诊室又是宿舍,也是厨房。早些年,除了完成乡村医生的一些简单“规定动作”,农建平长期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看病。哪家孩子缺锌,哪位老人血压高,他都一一记录。掌握这些情况,再加上自身的技术、父亲传下的秘方,农建平对症下药的准确率十分高。一来二去,小诊所的病人渐渐多起来,收入也渐渐上涨。
  在农建平1996年、1997年的工作日记上,登记着每天前来就诊的病人数量,每天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那时候,桃城村4000余户人家,家庭困难的不少。来看病的人一时半会拿不出钱,农建平就让他们欠着,实在拿不出的,最后都不了了之。记者随手翻阅,1996年6月1日的记录中显示,当天45人前来就诊,欠账的共10人,最后打勾的(即后来补交医药费的)仅3人,剩余7人最少的欠了0.5元,最多的欠了67.7元,共总174.8元医药费,至今未还。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在发生,时多时少。
  因为给病人减免医药费,农建平还遇上不少趣事。那年,桃城村一名村民来看病,医药费共25元,知道对方贫困,农建平说,等你有钱再补上吧。这名村民倒也“落落大方”:“要不,你再借我25元买肥料,好记账。”于是,村民在农建平的诊所看了病,还带着肥料钱回了家。到了收甘蔗的季节,该村民带着两根甘蔗来还债,“孩子读初中,实在困难,只有甘蔗还债”。50元钱换两根甘蔗,农建平倒挺看得开,“患者口袋里没钱,还能上门找你,说明信任你”。而患者的信任,让农建平感到满足。
  到后来,农建平不再做记录了,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信任感,“患者看病,有钱自然会付。实在没钱,记录下来意义也不大”。
  20年过去,粗略算下来,农建平为困难病患减免的医药费已超过15万元。
  医术精良回报社会
拿出1万元,给全茗镇乔苗村塄隘屯铺上了石渣路;资助2000元,帮助残疾的李兰萍开花店;农民梁金荣前来就诊,无人照顾,在农建平家免费住了20多天……这些事情在当地口口相传。2007年,农建平获得了“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称号。
  大新县卫生局局长许有才告诉记者,他1998年毕业刚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就听说了农建平,“医术、医德好,还不定期给五保户、孤寡老人免费就医送药”。记者和农建平随机走进街边的粉店,粉店老板忙着和农医生打招呼,两人是看病时认识的。再走进一家餐馆,店老板也拉着农建平拉家常,原来他以前给老板的母亲看过诊。虽然老人已经去世十余年,农建平仍能道出老人的姓名、病史,甚至对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都记得清清楚楚。
农建平赢得不少老百姓的信赖,自己也收获不少感动。今年中元节,农建平一共收到了乡亲们送来的36只鸭子。农建平说:“村里人都很好,你不收费,帮他治好病,他一直记得你。逢年过节送来自己养的鸡鸭,不收还不高兴,一来二往都成了朋友。”
  记者问农建平,为何会做这些义举?农建平说,他父亲也是老村医,时常教导儿子,做医生不是做生意,关键在治病救人,不在赚钱多少。
  从医20年,农建平关注的重点从感冒、发烧等常见疾病,转移到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上,进而,又把“火力”集中转向治疗村民干农活易患的腰椎、肌肉病痛等“痛症”领域。其间,他曾多次自费到北京、南宁学习进修。农建平的想法是这样:提高了医术,来看病的人自然会多,收入有了保障,就能帮助更多人。当然,他更希望能把村民的疾病在基层就解决,免去病人来回折腾的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2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建平村医学习的榜样!
发表于 2013-1-31 15: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shanyixing.com.cn ( 京ICP备19002974号-1  

GMT+8, 2024-11-23 15:39 , Processed in 0.0630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