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6-12-29 17: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伤寒名家姜建国治疗痛经经验 (转载)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骸,甚至剧痛晕厥者。现代医学仅以镇痛、镇静、解痉等对症治疗,或者口服避孕药抑制排卵、抗前列腺、子宫松弛剂、钙剂对抗剂以及其他内分泌制剂。根本无法彻底治愈,且反复用药对身体造成不可预知的破坏性作用。
1古代医家认识
《傅青主女科·经水未来腹先疼》云:“妇人有经前腹疼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夫肝属木,其中有火,舒则畅通,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然经满则不能内藏,而肝中之郁火焚烧,内逼经出,则其火亦因之而怒泄。其紫黑者,水火两战之象也;其成块者,水煎成形之状也……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之郁,则热之标可去,而热之本未除也,其何能益!方用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行经后少腹疼痛》云:“妇人有少腹疼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方用调肝汤。”以上论述为痛经的临床辨治奠定了基础。
2虚实夹杂,以实为主
姜建国教授认为,痛经病机大多数是虚实夹杂,以实为主,而单纯属实或单纯属虚者少见。虚者,最为常见的是阳气虚衰或肾气不足;实者,最为常见的是瘀阻胞络或痰阻胞络。其中,虚实夹杂尤以阳虚寒凝、胞络不通为主。
3用药经验
姜建国教授根据《内经》“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的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痛经以寒凝经脉者较多。并以《伤寒论》的芍药甘草汤和当归四逆汤为基础,化裁温通化瘀方:炒白芍、炙甘草、肉桂、小茴香、乌药、生蒲黄、炒五灵脂、当归、延胡索、桃仁、红花、川芎。 肝气郁结急躁易怒者,加柴胡、醋香附、川楝子等以舒达肝气;气虚明显者,加黄芪、党参等以益气;阴虚者,去小茴香、肉桂防辛温伤阴,使阴虚更加明显,加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早莲草滋阴凉血;脾虚便塘者,加炒白术、炒山药、茯苓健脾益气;输卵管不通加王不留行、皂角刺、地龙以通行经络,化瘀消癥;有粘连或子宫肌瘤者,加炙穿山甲、三棱、莪术、全蝎、蜈蚣以破血逐瘀,消癥散结。
临床用药应注意两点:其一,芍药与炙甘草用量较大,一般芍药30-60 g、炙甘草15 -30 g,体现了芍药活血通络、甘草甘缓挛急的止痛机制。其二,除非极其严重的痛经,一般不主张连续每天用药,应秉承《伤寒论》针对“时发热自汗出”而“先其时发汗则愈”的定时发病定时治疗的旨意,针对行经定时疼痛的特点,采用定时用药的方法,即每月事先备药3剂,行经时的第一天开始服药,连续服3剂,下月行经时仍然如此治疗,直至完全治愈。
4 病案举例
女,23岁,月经期小腹剧烈疼痛多年,于2011年10月15日就诊。月经先期4d,量可,色可,有血块,平素小腹凉,喜暖,手足冷,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寒凝经脉。处方:小茴香l0g,肉桂l0g,乌药12g,炒五灵脂l0g,当归12 g,炒白芍60 g、炙甘草30 g、生蒲黄l0g、延胡索15 g,桃仁l0g、红花l0g、川芎12 g,3剂,水煎服。月经来前一天或当天服用,连服3剂,如此连续治疗几个月经周期。2012年2月17日告服药3个月经周期后痛经已治愈。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12-29 19:59

发表于 2016-12-29 19: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6-12-29 19: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