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善医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88|回复: 1

乡村医生和农村医生待遇以及未来(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0 11: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村医生和农村医生待遇以及未来   
我  国十三亿人口当中有八亿是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国家关心的最大的公共利益。奔小康,必须先有健康;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病者有其医”。“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当今社会讨论的热点。我国不少农村,特别是比较边远的山区缺医少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显然无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者,应尽力促进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使乡村医生无眼前之虑,无后顾之忧,从而更好地扎根乡村,全身心地服务于基层,施医于农民。
过去的“医改不太成功”,原因是用了占GDP5%的卫生总费用,只覆盖了占人口20%的卫生服务;政府财政在乡村医疗系统的投入微乎其微。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医改新的指导方针是:着重关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要求做到“公平”、“效率”;中央十四个部门组成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为制定新医改方案奔忙。这一切,表明了党中央关注民生,一定要把这件实事办好的决心。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卫生工作者,都对此寄予极高的期望。做为长期工作在这次医改重点之一的农村卫生第一线的乡村医生,更希望医改能出台一个好政策,解决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久拖未决的实际问题。
在现有的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中,乡镇卫生院这一级的困境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并逐步得到解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村一级的医疗机构被社会逐渐淡忘了。对村级医疗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村医问题,媒体极少给予报道。其实,由于村医待遇不合理,我们不得不担心老无所养的实际问题,村医人心浮动,后继乏人,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农村卫生服务网底的健全;老乡医要求政府提供养老金,在岗村医要求改善待遇,“空白村”村民要求改善“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不管是从破解“三农”,还是从“医改“的角度看,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农村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村医待遇不合理的表现
1、村医资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许多年来,社会上对村医的偏见是“学历低、技术落后、知识老化、医疗事故频繁”。媒体上也常有贬损之词。其实,乡医队伍全都是初、高中毕业回乡知识青年。他们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参加工作,经过县乡卫生部门的虽简单然而却是最实用的培训就上了岗,当时利用“一根针、一把草”本着不花钱少花钱也治病的原则,解决了那个年代农村缺医少药和无医无药的难题,同时为控制当时农村中流行的几大类传染病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经过1973年至1976年培训、1982年的县级复训考核认证,1987年的地区级考核认证,1992年的省级“三年系统化教育”考核认证,持证者大都已大踏步前进了,基本上达到了中专医士水平。其中的优秀者还考取了“乡村主治医师”的中级职称。但奇怪的是这一学历和职称,国家并不予承认。《执业医师法》公布之后,乡医不能直接报考国家执业医师。其中部分好学上进者,只好又通过艰难的自学考试取得国家大、中专学历,并参加国家医学考试,取得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虽然这一比例目前只占村医队伍中的少数,但这样的人才在卫生所工作,应该是政府所追求的大方向,而政府却没有积极有效的鼓励政策。
医学是经验科学,乡医队伍经过了几十年的第一线卫生服务实践,已经成了农村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有一组数字显示,1995年,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人次是9.38亿人次,2001年是8.24亿人次。那么在8亿人口的广大农村,其它的病人哪里去了呢?当然不可能全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而是全由乡医们包了。村医年看病的人次,是乡镇卫生院医生平均看病人次三倍以上。也就是说,村医队伍目前的状况,事实上至少已经是一支“熟练技工”队伍,是农村中弥足珍贵的卫生服务人才资源。
2、村医收入无保障。首先,村医所担负的农村公共卫生任务,政府从来没有给过合理的补贴,主管部门只与村医签订责任状;村医一直是一群“干活有人叫、吃饭没人管”的失落群体。其次,为了照顾农民,政府把村级卫生所的收费标准定得极低,收费项目也极少,象量血压、测体温、产前检查等都是免费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用的常用药,利润也不多。对于这种低价位的、非营利的、带有公益性质的服务,如果缺乏最起码的运转资金,必定逃脱不了难以为继的厄运,所以国家也在近年来给了乡医一点津贴。
再者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碰上困难的乡亲,讲医德就得先赊帐,村医们的手上差不多都有为数不少的死帐、呆帐。碰到危急情况必须上送转诊的,病家一时手头无钱,往往都是乡医掏腰包让病人先送医院再说。为了让卫生所正常运转,村医只得和家人一起种责任田。开山种果、搞付业,自己贴钱来维持。2005年“感动中国”的贵州省村医李春燕,把嫁妆都贴进去为乡亲们服务,2006年“全国优秀乡医”王莲菊把爱人办养殖场赚来的钱拿来办卫生所的事迹,还有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新疆二堡村的李玉莲40年如一日的敬业奉献精神,凡此等等就是村医和家人一起“以农养医、养公共卫生”的典型。而象这一系列的人和事,在我们乡医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外界却很少有人知道。如此沉重的担子,放在乡村医生柔弱的肩上,一扛就是几十年。
3、“撤村改居”后的乡村医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各种开发区、移民区的出现,不少的村委会已改为居委会,而这些原来就是农村直接为农民防病,从医三十多年的老村医,因行政村被冠以居委会之名的影响,已被拒在乡村医生之行列,没有被政府认定为乡村医生的资格,而规范化培训,当然也不会通知他们去参加,他们的执业许可证不能年检,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计,尽管他们四处呼喊,至今仍没有结果。
4、村医承担着高责任风险。村医在承受着低医疗收入的同时,也要承担医生行业同等的风险,出了事故有理没理都要破财。轻者几年白干,重者倾家荡产连累家人。连村医最经常的上门服务,在病人家中输液,被请到外村出诊等等,稍不留神,都涉嫌“非法行医”,“超范围行医”之罪。
二、村医不合理待遇导致的严重后果
l、村医老无所养。乡村医生队伍目前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多岁,老的已达80多岁。据某县2006年统计,全县336名乡医中,医龄超过38年的就有130名,这一比例其它县市也差不多。自从民办教师转制有了归宿之后,乡村医生们便不停地要求政府出台保障生活的政策措施。主管领导们口袋里没有钱,但农村卫生工作还得要做,便只好在每次考核发证的时候,一次又一次无奈地对村医们说:前边就有片梅子林!村医们相信未来,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用青春乃至全部的心血,铸造了农村卫生事业的辉煌。但是自2005年,省政府出台“乡医男60岁,女55岁即不予注册”规定以来,对退休乡医的善后至今依然只字未提。老村医们从十几二十岁起,就满怀激情地为农村卫生事业辛劳付出一生,到头来没能得到些体面的回报,乡村医生们为在职没有收入保障和老来的生活毫无着落而忧心忡忡,这一窘境,令所有乡村医生们都心寒。
2、村医人心思动,出现了“空白村”。据2006年中国农村卫协会统计,目前全国乡村医生总数为80万。一支曾经多达350万的队伍,已大量减员。就仅剩下的这80万,也许还有大量“水份”。人心思动。一有机会,年轻些的谁都会马上改行。村医职业成了公认的“橄榄核”,含之有味,弃之可惜。
由于村医的改行,已经导致了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出现了25%左右的破裂。越来越多“空白村”的村民们不得不吞下一颗“看病难、看病贵”的苦果了。为了缓解这一矛盾,2006年以来,政府说出钱对“空白村”进行医疗网点的重建,说一次性补助3000元,把原来乡医叫回来,但由于收入过低,恐怕前脚补贴重建,后脚就人走关门了。有的“空白村”找了个有学历的毕业生去,但也因为收入不足以维持起码的生活而识时务走人,村医难当啊!
3、村医队伍后继乏人:目前乡医队伍中,40岁以下的已经极少,3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村医的子女也极少愿意再当村医。专业学校毕业生,大多选择在城里工作,就是“打游击”也希望在城里,乡镇卫生院是不大愿意去的,更不要说去村级卫生所了。
以上事实证明,如何为农村三级卫生网打造一支“留得住、管得着、用得上”的卫生服务队伍,不仅是乡镇卫生院一级要解决的问题,在村级也同样刻不容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做的事很多,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健康,则是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的大事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引起的残疾病人日渐增多,而随着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了众多的“老弱病残”、“空巢老人”和“留守祖孙”。这类弱势人群更需要社会关心。虽然,农村现在交通已大大改善,农民口袋里也有了几个钱,农家摩托和拖拉机也增多了,这些都为农民生病上乡镇、上县市医院就诊提供了条件。但农村毕竟地域广阔,如果不管大病、小病统统往上跑,来回折腾,光是往返车费和陪护误工,就会大大增加就医成本,等于把更多的农民推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破产的深渊。所以,农村既需要政府越来越多的诸如“新农合”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政府提供一支有效守护健康的卫生服务队伍。毫无疑问,村医在“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下,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肩挑,一年365天全天候为村民提供“简、便、廉、效”医疗服务的模式,是既高效率,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要求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国家需要的也是这种模式。
既然农村卫生服务乡村医生有存在的必要,那么政府就要更加重视乡村医生这支队伍。村医的需求是什么?具体的要求是:正确评价村医工作,给村医应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将村医比照民办教师转制,承认村医资质,解决村医的历史遗留问题;拨出一笔资金,做为对村医几十年辛劳付出的补偿;按工龄计算,给退休的村医发放养老金,对在岗的转投养老保险,并保障他们的收入。制定合理的收入风险比例等等。这样做了村医老有所养,在岗的生活有所保障,风险系数低些,人心稳了,农村卫生岗位有了吸引力,“留得住、管得着、用得上”的队伍也就不愁后继乏人了。乡村医生应和卫生院的职工一视同仁,顺理成章地将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均在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范围之内,自然为今后合作医疗降低报销门坎,扩大受益面,乃至将来的“全民免费医疗”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期望医疗卫生改革应该有一个好的政策给广大农村的农民和乡村医生带来实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国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3-10 12: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shanyixing.com.cn ( 京ICP备19002974号-1  

GMT+8, 2024-11-27 11:10 , Processed in 0.0568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