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3-6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善医行四圣心源[六气解]有感心得4
一一一暨吴虹菲老师讲课的第二十五课

仲景[伤寒],
以六经立法,
从六气也。
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
六经之变化虽多,总外乎六气。

我们学习了六气的发病机制,下面就是理法方药了。
人生于天地中和之气,六气循环为圆则无病,圆运动发生偏行,疾病则生,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就是以药的偏性治人之偏气。

土之药
中土立运化,脾升胃降,为四象之枢纽,效黄龙镇守中土,保其中枢地位的药物皆可为土之药。

粳米
培土和中,填补中气,补阳补阴,补气补血,万能补虚药。

甘草
众药之王,人称国老。培土和中,解百草毒,调和药性。
炙甘草性温而气缓,偏于补中。
生甘草较熟甘草性凉而气冲,偏于行,长于解毒、泻火。

茯苓
利窍除水、升阳燥湿、生津止渴、宁心益气。黄老认为一切内伤疾病皆可用茯苓,用茯苓独取燥湿和升脾阳二功。

半夏
下冲逆而除咳嗽,
降浊阴而止呕吐。
除湿化痰、行郁散痞,
黄老用之来降逆肺胃气之功。
清半夏偏于化痰,
姜半夏兼有温中之效,
法半夏兼有调和脾胃之力。

水之药
阴阳之理,彼此互根,阴降化水,肾水之中,已胎阳气,此为一身之阳根。仿玄武安定北水,保阳根之药物皆可为水之药。

附子
回阳救逆
雄壮悍烈之性,
斩关夺门之气。
通行十二经,
主六腑沉寒,
回三阴厥逆。

熟地黄
补五脏真阴,
填精益骨髓。

木之药
春风鼓动,初阳平地起,生意萌达,阳升则天明。法青龙坐镇左木,助其腾升之药皆可为木之药。

桂枝
善解风邪,最调木气。
既能升肝木,又能以升助胆木降,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达木妙药。

芍药
入肝家以酸收木,
入胆腑以寒泻火,
是一味以泄甲木相火敛胆木木气见长的药。

人参
补益良药,
入戊土而益胃气,
走己土而助脾阳。
大补肺中元气,
扶木助阳奇功,
清阳补肝温气,
生津止渴除热。

当归
滋其阴血而润肝,
助其温阳而升木。
血滞能通,
血虚能补,
血枯能润,
血乱能抚,
盖其辛温能行气分,
使气调而血和也。

火之药
少阴君火升天,万物欣荣,一派豪气冲天。然而凡事不能太过,过则不吉,师朱雀守护上火,镇火清阳的药物皆可为火之药。

玄参
滋补心阴、退无根火、清上焦热、滋下焦火。
黄老称枢机之剂,通过滋补心阴,令水火重新相交,圆运动不停滞。

金之药
金收水藏,水藏阳秘,上清而下温,精固而神宁。从白虎坐镇右金,助其敛降之药皆可为金之药。

五味子
敛辛金而止咳,
收庚金而住泄。
一物而三善备焉,
收敛金气,金气降肃,位于上的阳气下收,肾水闭藏阳气而阳根得养,阳根充实,生气蓬勃,虚劳自解。

麦冬
清凉润泽,凉金泻热,生津除烦,泽枯润燥。
微寒能泻肺火,火退则金清,金旺则水生,阴得水养,则火降心宁而精益。

六气致病,各有特点,只有了解六气致病特点,才能读懂六气治则。

足太阳虽以寒化,而易病热。手少阴虽以热化,最易病寒,厥阴原以风化,风盛者固多,少阳虽以火化,但火败者非少,金性本燥,而手太阴从土化湿者常有七八,足阳明从金化燥者,未必二三。
辩证论治,灵活运用,理虽一般,病有先后。

木为水火之中气,
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
治厥阴风木法
桂枝苓胶汤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桂枝苓胶汤就是桂枝汤加茯苓阿胶当归组成的。
用桂枝汤补中土而升发肝木之郁,
加茯苓去土之内湿,
用阿胶润金之外燥。
下寒而上热。
上热加黄芩,
下寒加干姜、附子。

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
治少阴君火法
黄连丹皮汤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用黄连泻南生地补北,
白芍、丹皮清少阳三焦相火。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
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
治少阳相火法
柴胡芍药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白芍
柴胡芍药汤就是小柴胡汤加白芍组成。
肝随脾升,
胆随胃降,
用人参、半夏、生姜、大枣补中土,
人参升己土而半夏降戊土,
柴胡升乙木而黄芩、白芍降甲木。

少阴君火在于水火不济,
少阳相火在于左右升降失调。
虽然责在中土,但治法各异。

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也;
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
阴易盛而阳易衰,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治太阴湿土法,
以补土燥湿利水为主。
术甘苓泽汤
甘草 茯苓 白术 泽泻
甘草补中土,
茯苓、白术燥湿,
泽泻利水渗湿。

太阴性湿,阳明性燥,
燥湿调停,在乎中气。
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
然而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
所以土湿者多,土燥者少。
治阳明燥金法,
以养阴润燥,降戊土为主。
百合五味汤
百合 石膏 麦冬 五味
百合五味汤治上焦之燥为主,
百合润手阳明大肠金之燥,
麦冬润足阳明胃土之燥,
石膏降阳明,
五味敛阴润燥。

太阳病则寒盛,太阳寒盛者,火土之虚也。
治太阳寒水法,
以补火生土为主,土能制水,土旺则水不寒。
苓甘姜附汤
甘草 茯苓 干姜 附子
以附子补坎中之阳,干姜、甘草补阳土,茯苓渗湿
然而足太阳虽以寒化,而最易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
从而形成湿热证。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善医行学员:钟风鸣


             2017.03.06.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3-6 22:00

发表于 2017-3-6 2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