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269

艾火重燃普及篇

南充仪陇RDR 于 2017-5-26 21:22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6 21: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艾灸的“补”“泻”“通”手法,很多人听过却不懂操作-艾灸初学者天堂!
艾灸不只是找好穴位就可以了,艾灸的手法也很重要,可补可泻。
因为现在大家基本上都是用艾灸盒、艾灸罐来艾灸,所以大家往往忽略了艾灸手法的补和泻的区分。
今天就给大家提个醒,艾灸的手法有补泻之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介绍用得最多也最方便操作的艾条灸补泻法。
1、艾条灸补法
补法适应症:此法多用调理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气虚证、气脱证、气不摄血证、血虚证、精髓之虚证、心阳暴脱证、中气下陷证、中医虚寒证、脾肾阳虚证、肾不纳气证、肾阳之虚证、冲任虚损证等。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回旋灸(补法):此法也叫回旋开穴法。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顺时针画圈,紧灸慢移,从原点往外慢慢扩大画圆,然后再往回慢慢缩小到原点。顺时针八圈,逆时针八圈,之后用手按压穴位,用意识把热气往里面按。感觉被灸处温暖,舒服。
悬定灸(补法):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定住不动,感觉被灸处温暖,舒服,不至于烫。
寒性体质补法三穴:大椎、太溪、太冲,按顺序各15分钟,连灸10天,效果明显。
如果手拿着艾条灸怕累人,可以用木质的艾灸盒。
2、艾条灸泻法
泻法适应症:多见于治疗疔疮痈疽,犬蛇咬伤之类,可用于调理外感风寒发热、风湿病、外伤瘀血等;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等急性炎症多采用灯火灸。神经性皮炎、带状宽大疱疹、鸡眼等多采用局部灸治。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啄时被灸处感觉烫即移开艾条,等恢复不烫后,再啄下一次。操作要领感觉到烫,但是灸完却又不会起泡,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雀啄灸(泻法):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热性体质泻火三穴:少泽、合谷、足窍阴,按顺序每穴3-5分钟,用雀啄灸,出汗为准。
3、艾条灸通法
通即为疏通之意,适用不寒不热,不虚不实的类型,比如经络比较淤堵的,疼痛的或者无知觉的,痰湿淤等类型。
疏通操作手法,是刚刚上面讲到的回旋灸结合雀啄灸,还有敲打被灸穴位的手法轮流操作。
这里主要说到比较常用的艾条灸的补泄通法,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传承古法艾灸,惠济一方乡邻。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5-26 21:36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艾灸操作的先后顺序】,其实在古代的医书里面都有记载,《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宜慎之”。《千金翼方》说:“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 总的来说,我们施灸的时候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按以上的顺序进行,先阳后阴,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从上后下,可以避免面部哄热、咽干口燥等不适之感。先少后多,主要是使艾柱的火力由弱增强,以使人能易于接受。需要灸多壮者,可先用小艾柱灸起,逐渐更换大艾柱,或者使用小艾柱多壮法代替。
    临床施灸的时候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因病制宜,特殊情况宜灵活掌握,不可以拘泥于此。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