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5

太溪脉法9.10章

佘晓彦 于 2018-2-4 11:23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4 1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课第五天阅读9/10章: 1.任脉-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上行而外出,循曲骨(横骨上毛际陷中),上毛际,至中极(脐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三阴任脉之会),历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三焦募也)、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会足少阴、冲脉于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阙(脐中央)、水分(脐上一寸,当小肠下口),会足太阴于下脘(脐上二寸,当胃下口),历建里(脐上三寸),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脘(脐上五寸)、巨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中间)、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紫宫(华盖下一寸六分)、华盖(璇玑下一寸)、璇玑(天突下一寸)。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舌下,中央)。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龈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二穴)。凡二十七穴。《难经》、《甲乙经》,并无“循面”以下之说。
    任脉之别络,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肤皮痛,虚则痒搔。
    《灵枢经》曰∶“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其侧动脉人迎,足阳明也。2.任脉为病:  《素问》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
    又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又曰∶“上气有音者,治其缺盆中(谓天突穴也,阴维、任脉之会,刺一寸,灸三壮)。”
    《脉经》曰∶寸口,脉来紧细实,长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取关元治之。
    又曰∶“横寸口边,脉丸丸者,任脉也。苦胸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  3.督脉: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系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间。俱绕篡后屏翳穴(前阴、后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阳(在阴尾尻骨两旁,凡二穴)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腧(二十一椎下)、阳关(十六椎下)、命门(十四椎下)、悬枢(十三椎下)、脊中(十一椎下)、中枢(十椎下)、筋缩(九椎下)、至阳(七椎下)、灵台(六椎下)、神道(五椎下)、身柱(三椎下)、陶道(大椎下)、大椎(一椎下),与手足三阳会合,上 哑门(项后入发际五分),会阳维,入系舌本。上至风府(项后入发际一寸,大筋内,宛宛中),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在枕骨上)、强间(百会后三寸)、后顶(百会后一寸半)、上巅,历百会(顶中央旋毛中)、前顶(百会前,一寸半)、囟会(百会前三寸,即囟门)、上星(囟会前一寸),至神庭(囟会前二,直鼻上,入发际五分),为足太阳、督脉之会。循额中至鼻柱,经素髎(鼻准头也)、水沟(即人中)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在唇上端),入龈交(上齿缝中),与任脉、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
    督脉别络,自长强走任脉者,由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会太阳于目眦睛明穴。上额与足厥阴同会于巅。入络于脑,又别自脑下项,循肩胛,与手足太阳、少阳会于大杼,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难经》曰∶“督脉、任脉四尺五寸……合共九尺。”
    《灵枢经》曰∶“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
    张洁古曰∶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任者妊也,为阴脉之妊养。
    王海藏曰∶阴跷、阳跷同起于跟中,乃气并而相连,任脉、督脉同起中极之下,及水沟而相接。
    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源而二岐,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李濒湖曰∶任、督二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故魏伯阳《参同契》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金气亦相须。”崔希范《天元入药镜》云∶“上鹊桥,下鹊桥,天应星,地应潮;归根窍,复命关,贯尾闾,通泥丸。”《大道三章直指》云∶“修丹之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交媾之地,在人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十二经、十五络联辏,虚间一穴,空悬黍珠。医书谓之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生,神化无基也。俞琰注《参同契》云∶“人身血气,往来循环,昼夜不停,医书有任、督二脉,人能通此二脉,则百脉皆通。”《黄庭经》言∶“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天经乃吾身之黄道,呼吸往来于此也。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二物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而药物火候,自有别传。
    王海藏曰∶张平叔言铅乃北方正气,一点初生之真阳,为丹母,其虫为龟,即坎之二阴也,地轴也。一阳为蛇,天根也。阳生于子脏之命门,元气之所系,出入于此,其用在脐下,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通厥阴,分三岐为三车,一念之非,降而为漏,一念之是,守而成铅。升而接离,补而成乾,阴归阳化,是以还元。至虚至静,道法自然,飞升而仙。  4.督脉为病: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生疾,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女子为不孕、癃痔、遗溺、嗌干……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素问》曰∶“督脉……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挟骨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秦越人《难经》曰∶“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王海藏曰∶此病宜用羌活、独活、防风、荆芥、细辛、藳本、黄连、大黄、附子、乌头、苍耳之类。
    张仲景《金匮》云∶脊强者,五痓之总名。其证卒口噤,背反张而瘈疭。诸药不已,可灸身柱、大椎、陶道穴。又曰∶痓家脉,筑筑而弦直上下行。
    王叔和《脉经》曰∶尺寸俱浮,直上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又曰∶脉来中央浮,直上下动者,督脉也。动苦腰背膝寒,大人癫,小儿痫,宜灸顶上三壮。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
第一课第五天作业:1.任脉自哪里起?止于哪里?一共多少穴位?分别是哪些穴位?2.督脉自哪里起?止于哪里?一共多少穴位?分别是哪些穴位?3.任脉是()之()?4.督脉是()之()?5.任脉病都有哪些证?6督脉病都有哪些证?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8-2-4 11:23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