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94

病毒性肝炎(三)

bj_xkj 于 2012-6-11 14:28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4: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肝炎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炎和黄疸相鉴别。
7.1    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肝炎,但一般不称为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感染中毒性肝炎:细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感染都可引起肝肿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应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来加以鉴别。
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许多药物对肝脏有程度不同的损害作用,可产生黄疸及肝功能改变。依据有服药史及药物中毒的其他表现如皮疹、发热等变态反应表现及缺乏肝炎的消化系统症状进行鉴别。初次用药至出现肝损害之间有一段潜伏期,再次暴露于同一药物时迅速发生肝损害。
酒精性肝病:长期嗜酒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根据个人史和血清血检查加以鉴别。
寄生虫性肝病:曾到过寄生虫流行区或有感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可从粪便或直肠黏膜活检中寻找虫卵及进行血清学检查加以鉴别。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血清铜及铜蓝蛋白降低,眼角膜边缘可检出K-F环。
7.2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溶血性黄疸:有药物或感染诱因,常有红细胞本身缺陷,有贫血、血红蛋白尿、网织红细胞增多,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尿、便中尿胆原增多。
肝外梗阻性黄疸:胆石症或肿瘤是常见的原因,除有原发症状和体征外,可借助X线及超声波检查予以鉴别。
8  治疗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各临床类型肝炎的治疗重点则有所不同。
8.1    急性肝炎
早期卧床休息,症状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仍需休息1~3个月。饮食宜清淡、有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C,进食少者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及维生素C。药物  适当选择1~2种护肝药物及多种维生素,不宜过多用药。可用中医辨证施治。急性丙型肝炎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8.2   轻度慢性肝炎
活动期患者应以休息为主,静止期可适当活动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不宜过多进食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以避免发生脂肪肝或糖尿病。药物:①一般的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包括维生素类(B族、C、E、K等)、促进解毒功能药物(葡醛内酯、谷胱甘肽等)、促进能量代谢药物( ATP)、促进蛋白质合成药物(肝安、水解蛋白等)以及改善微循环药物(丹参)等可作为辅助治疗。应避免使用过多药物。②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胸腺肽、胸腺素等。③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可用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类抗病毒药,有抗乙肝作用。④中医辨证施治治疗。
8.3  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  
在上述护肝治疗基础上加强治疗:①定期输注人血清白蛋白和血浆。②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如注射白介素-2、自体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回输等。
8.4    重型肝炎
8.4.1  一般和支持疗法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病情。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静脉输入人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8.4.2  对症治疗
出血的防治: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止血剂、输新鲜血或血浆。
肝性脑病的防治:①氨中毒的防治 低蛋白饮食,口服抗生素及酸化肠道,降低血氨。②恢复正常神经递质  应用左旋多巴。维持氨基酸平衡  可滴注六合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③防止脑水肿  及早应用脱水剂。
继发感染的防治: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警惕二重感染的发生。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避免引起血容量降低的各种因素。
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①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②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8.4.3        肝移植  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手段。
9  转诊指征
    若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或出现一些并发症,可能导致出现重症化倾向,应及时转诊。①经10~15 d天的治疗,患者症状不见好转,仍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②总胆红素水平进行性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③出现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10  预防
10.1  控制传染源
肝炎病人应进行隔离。甲型和戊型肝炎按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起病后3周。乙型肝炎应隔离至表面抗原消失。对无症状HBV和HCV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阳性者禁止献血和从事餐饮服务及托幼工作。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也应按病毒携带者进行管理。
10.2  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
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加强医院管理,实行严格消毒和隔离制度,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加强血制品的管理,严格筛查献血员。
10.3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应注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有良好预防作用,我国已将此疫苗列入计划免疫。新生儿分娩后24 h内应接种乙肝疫苗,生后1个月及6个月内再重复接种一次。对危险人群应有重点的进行预防接种乙肝疫苗。
被动免疫:甲型肝炎患者的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丙种球蛋白预防发病。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提高新生儿的保护率,及用于已暴露于HBV的易感者。
病例分析与处理
    通过这一节病毒性肝炎的学习,我们可以对病例1的患者做出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应向患者讲解,该病是一种急性的经消化道传染的疾病,可以完全治愈,不转为慢性,但预后的关键是充分的休息和及时治疗。在治疗上,首先要注意卧床休息、清淡饮食、加强营养。可适当给予保肝药物进行治疗。经治疗1周后,患者不适症状很快缓解,要向患者说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程为2~4个月,虽然患者症状好转,但肝细胞损伤还没有完全恢复,仍需要继续休息和治疗。经过1个月的休息和保肝治疗,患者肝功完全恢复正常后出院。
从病例2,我们不难看出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情发展的过程,最初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肝功能正常。但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免疫平衡可能被打破,出现肝炎的活动,患者表现出慢性肝炎的症状。随着肝细胞反复的炎症和坏死,最终可导致肝硬化的发生。患者如果有劳累、感染等诱因,就可能发生肝损害的加重,甚至发生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该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也是导致肝病进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从这个病例我们还可以看出,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由此,在慢性乙肝的诊治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观察,告诉他要注意定期复查,同时要避免劳累、饮酒等可能加重肝损害的因素。对于已经发生慢性肝炎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诊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一般保肝治疗,或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认为,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对减轻肝纤维化、改善慢性肝炎的预后有较好的效果。对于已经发生肝硬化的患者,早期仍可以采取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到了失代偿期,维持肝脏的功能是治疗的主要目的。同时要防止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该患者近10 d来病情的加重可能与劳累有关,也要注意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可能。该患者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慢性重型肝炎是重型肝炎中预后最差的一种,病死率高,原因是在原有慢性肝损伤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对重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在加强支持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在治疗中,对该患者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常规保肝药物,并给予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等,并给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腹腔感染。但患者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腹水量增多,总胆红素水平逐渐上升,最终出现少尿、无尿,发生了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肝功能衰竭,临床死亡。
课后测试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2.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是怎样传播的?
3.病毒性肝炎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5.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6. 一患者体检发现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
A. 无传染性    B. 具有免疫力    C. 病情比较稳定    D. 乙型肝炎恢复期  
E. 具有传染性
7. 血清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哪项最为敏感和有意义:
A. AST    B. ALT    C. ACP    D. r-GT    E. MAO
8. 18岁女性,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无不适症状和阳性体征,次年5月中旬,因发热数日,无力、恶心、巩膜黄染而入院,化验:ALT 1 580 µ/L、TBIL 68.4 µmol/L、ALB 45.2 g/L、抗-HAVIgM+、HBsAg+、HBeAg+、抗-HBcIgG+,该患者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A. 甲型黄疸型肝炎    B. 乙型病毒携带者    C. 乙型肝炎慢性中度   
D. 乙型肝炎慢性重度亚    E. 亚急性重型肝炎
9.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饮食应为:
A. 清淡饮食    B. 高热量    C. 高蛋白    D. 高脂肪    E. 高碳水化合物
10. 对重症肝炎患者给予“乳果糖”治疗的目的是:
A. 增加肝脏营养    B. 补充能量    C. 减少氨吸收   
D. 减少肝细胞坏死    E. 增加肝细胞再生
测试答案
1. 分为急性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轻度、中度、中度)、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和淤胆型肝炎。
2.粪-口途径为甲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污染食物、水、手等传播媒介经肠道感染。
乙肝传播途径为:①体液传播: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传播。②社区获得性传播、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的肝炎病毒感染及性接触传播和医院内传播。
3.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①其他病毒引起的肝炎 ,②感染中毒性肝炎,③药物引起的肝损害,④酒精性肝病,⑤寄生虫性肝病,⑥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①溶血性黄疸 ,②肝外梗阻性黄疸。  
4. ①早期卧床休息,症状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仍需休息1~3个月。
②饮食宜清淡、有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C,进食少者可静脉滴注
10%葡萄糖及维生素C。
③药物  适当选择1~2种护肝药物及多种维生素,不宜过多用药。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急性丙型肝炎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5.①一般和支持疗法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进食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25%葡萄糖溶液、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静脉输入人血浆白蛋白或新鲜血浆。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②对症治疗
a.出血的防治:有出血倾向者给予止血剂,输新鲜血或血浆。
b.肝性脑病的防治  
氨中毒的防治 低蛋白饮食,口服抗生素及酸化肠道,降低血氨。
恢复正常神经递质  应用左旋多巴。
维持氨基酸平衡  可滴注六合氨基酸,减少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
防止脑水肿  及早应用脱水剂。
c.继发感染的防治  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警惕二重感染的发生。
d.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避免引起血容量降低的各种因素。
e.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  
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
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③肝移植  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主要手段。
6.E  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当HBsAg、HBeAg和抗-HBc同时阳性时,常被称为“大三阳”。
7.B  ALT 是反应肝损伤最敏感的指标。ALT在肝细胞中的浓度是血清中的数千倍,因此肝细胞的损伤可引起血清ALT的明显升高。
8.A
9.A
10.C  乳果糖可在肠道内分解为乳酸和果酸,降低肠道内PH值,因此可以减少氨的吸收,另外乳果糖还有防止便秘的作用。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2-6-11 14:28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