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3-12-18 21: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医患关系紧张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暴力伤医事件也时常占据着媒体报道的头版头条。为此,某记者采访了34位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医患关系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吃不起药、动不起手术并非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患者最不能忍受的是医生和护士发脾气,即服务态度问题。这一点值得医生朋友们思考。

       患者吐槽一:挂号排队时间太长

       11月18日7时,哈市某眼科医院门诊前,当日有专家门诊。两行长长的队伍中,六七十岁的老人占多数。由于还没到上班时间,已经排了一段时间的患者们开始有些焦躁了。队伍前面的一位大姐跟把门的保安“低眉顺眼”地商量道:“大哥,我知道还没到开门的时间,但你看我爸都70多岁的人了,能不能让他先进去坐会儿,站这么长时间老人受不了啊!”后面的几位陪老人看病的家属听了后,随声附和着“是啊,是啊,让老人进去坐会儿吧。”

      保安叹口气说:“这也不能轻易放人进去啊,你说放你进去,放不放他进去?放一个人进去,后面的人一窝蜂的都想进去。我也没啥办法。”半个小时后,排队的人还在增加。保安让几位年岁大的老人先进到门里坐着,陪同的家属仍在外面等着。

      8时大门打开,大伙儿也顾不上挂号的顺序了,前推后拥一股脑地“冲”进了门。此时专家也到了,看到专家,大伙儿似乎更着急了,门前的人挤得越来越多。保安大声喊着:“按顺序来!”但毫无效果。保安拦住了一个往里冲的家属,那人道:“大哥,我天没亮就过来排号了,我妈岁数大了,让她进去吧,行个方便。”保安说:“你就是进去了也看不上,都得按顺序来!眼睛不好的都是岁数大的人,这里都是岁数大的人,我见过太多岁数大的人了。”

患者吐槽二:两小时入院手续办到“崩溃”

      哈市市民张女士有一次在医院“迷路”的经历,本是陪朋友来看急诊,没想到诊断是让朋友立刻住院,朋友行动不便,小张便去办住院手续,“办个住院手续整整花了我两个小时,最后我竟然‘迷路’了。”据小张称,交费窗口不在一个地方,前前后后她大概跑了七八个地方,“前楼,后楼,楼中楼,把我彻底跑蒙圈了。”一直好脾气的小张,在交完所有费用后,跟老公彻底发了顿飚,“很崩溃的感觉。”小张说。

重复性的排队、交费、排号,之后是漫长的等待,是大多数被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的地方。

患者吐槽三:能不能有个‘正常’的态度和礼貌?

       12月4日,哈市市民王女士陪同父亲去某大型综合医院做CT,王女士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一幕:排CT的患者很多,当叫到一位老人的号时,老人走得慢了些,CT室的小护士就不高兴了,“能不能快点?没看见还有这么多人排着吗?”老人的儿子一时气愤跟这位小护士吵了起来。“医护人员能不能考虑一下患者的心情,凭什么这样说话?”王女士说。“凭什么这样说话?你这么跟你家老人说话吗?!”“能不能有个‘正常’的态度和礼貌?”患者们说。

患者吐槽四:医生留给患者做选择题

       哈市某医院妇科。

      “子宫肌瘤,可以保守治疗,也可以手术。”医生说。

       “保守治疗是什么?”患者田女士。

        “保守治疗就是服用药物,1个月后看看能否控制。”医生。

         “那我是保守治疗还是选择手术呢?”田女士。

          “手术也有20%的失败几率。”医生。

       “那你的建议是啥?”田女士。

“       我把治疗方案都告诉你了,还是要你来选择。”医生。

        田女士事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患者,我更希望医生能给我个明确的答案。”

       虽然面对这些患者的吐槽,医务人员也很无奈,但更多时候,是制度导致了这一切。医患双方都是不合理制度的受害者。很多时候,既然无力改变现行制度,何不先从自身做起,改变自身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不利因素、缓和医患矛盾?或许,作为医生的诸位可以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名患者,很多事情就能理解了。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12-19 09:26

发表于 2013-12-19 09: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