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55

浮生正解

安阳王同香 于 2014-1-24 15:17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1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有个网友叫我改一下网名,我问为什么,他说过于老气横秋了。
       于是, 随手改成了浮生1号。这样加了个序号,让人感觉要出个系列似的,父母年过花甲,自然难再出续集了;也颇感觉有点杂交水稻种子味道;更要命的是,在群里,暮雪千山大人竟直呼我1号了。要是常此以往,浮生就没人知道,都管叫我1号了。在学校常听女生私下管厕所叫1号,唯恐联系丰富者会以为我是个女厕偷窥狂了。于是又改了回来。
       浮生这个网名是十几年前起的,那时才二十出头,是有点“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年逾不惑,倒颇感贴切,老气横秋不为过了。
  二十岁是个有梦的年龄,也是个心有余力不足的年龄。相信每个青年都有太多的美丽的梦想,但知识、阅历、经济都无法支撑这些宏伟的梦想,少数的富二代除外。晚上,朋友聚会时,几杯劣质的酒把梦想点燃升华成了理想,仿佛触手可及;白天,父母的唠叨和现实的残酷又把这些理想凝结成了梦想,一切遥不可及。每每都此,自己想想都觉得可笑。过了好些年,这些梦想,几乎没有一个实现了。于是感到,人生就像一板浮在汪洋上的木板,不管你如何努力向一个理想的方向撑划,这个努力在汹涌的洋流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只能随波逐流。遂起了个笔名——浮生。自己用报纸刷表了一通的斗室就成了“浮生阁”,还写了本一直没结尾的小说《浮生》。这都是读了几年书害的,你想那画面,白天背着个出诊箱走门串户,晚上窝住斗室,是不是有几分孔乙己?
     后来偶读了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于是为我这个笔名找了个注足。也是一次理解的升华。把人生的无能为力,烦恼升华为看淡,适从,顺应。凡事,你逆势而为,必然心生烦恼,要是顺势而行,自然是另一番光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于是乎,给自己定了个信条,该走家串户时走家串户,该谈理想时谈理想,不再为理想的遥不可及而苦恼。斗室里贴上了联子“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就这样一个理解一个信条,一晃过去了十几年,到如今一事无成,我还不为虚度光阴而感到羞耻。普希金说过“一件小事可以改变你的一生”,我是深深地理解了——一首小诗也能改变人生。“知足常乐”是古人的名言,是平庸者和懒惰的注脚,要是胸怀大志者还是不以为然为好。
     后来用上了电脑,凡是要昵称账号的,就不加思索地一律填上“浮生”。
  这个网名,也让好些网友疑惑,常有好奇者问来由,我加以整理如下:以后有好奇的就到这来看看,不再赘述。(呵呵,很以为自己是什么名人呢!)" n! |$ R- D! m: n* N
     十几年前电脑上网算是个新鲜事,网友看我“浮生”二字,问我是不是个老头,我说算是吧,尽管现在不是以后也是。_
     老头也会上网?无语吧。现在这种疑惑少了,因为象我这样的早期网虫,现在差不多都快成老头了。
   最多的是问我是不是信佛的,是不是和尚。因为“浮生”颇有几分看破人生的意思。我说是也非也。世人皆以为信佛是看破红尘,与世无争。所以看破红尘的就削发入寺为僧,而寺院多修建在远市的深山。个人很不认同。要是真看破红尘又何必隐于深山,佛经不是说“色即是空,有即是无”吗?还是那句“大隐隐于市”有道理。佛义真正的含义是“行善积德,普度众生”!如何普度,并不是点化芸芸众生去成仙成佛,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让民众过上过上安康的日子。要做到这点,就要大家相互帮助,在别人有危有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能相和尚一样,躲到深山,不劳而获,靠别人的香火钱过自己的安适日子。所以大多和尚念了一辈子经,终是不能成佛的。而我们这些乡医能在如此恶劣的医患条件下守望这片天空,倒有点大隐隐于市,为救民众疾苦,普度众生的佛相。
     最搞笑的是问可不可以理解成"轻浮的人生"。我不知道什么叫轻浮的人生。只理解轻浮二字。本人有时倒真有些想轻浮点,可是小时受的传统教育有点发酵作用。也曾轻浮过,比如现在,为个网名就轻浮到写这么多废话。

  就此打住,看贴的,不防把你的网名来由在此分享一二。
                                                                              ——浮生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1-24 16:46

发表于 2014-1-24 1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