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广东卫视知名主持人王牧笛陪女友去打点滴,因为护士连打四针才找准血管,他发微博称“我也想拿刀砍人”。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事情经过。
王牧笛因女友输液被扎4针 发微博:想拿刀砍人
21日下午,广东卫视主持人王牧笛在其认证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则微博——“小兔皮肤过敏,陪她去打点滴,竟然连打四针才找准血管,我也想拿刀砍人,操!”
该微博发布之后,引来众多网友的热议,认为其作为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发表这样的言论,非常不恰当。
当晚,王牧笛删除了这则微博,并发表公开道歉——“今天下午,陪皮肤过敏的女友在某医院点滴,个别护士不负责任,态度傲慢,连扎四针,眼见手肿了几个大包,还扬长而去。我气愤至极,发出了恶言相向的微博。冷静之后,悔恨万分,作为媒体人,我不应将私人情绪在公众平台宣泄,更不应口出恶言,现向所有医务工作者及网友们诚恳致歉。”
中国医师协会发出公开信 要求主持人下课
王牧笛删除微博、公开道歉的行为,并没有平息这场风波。22日中午,中国医师协会发出公开信,谴责王牧笛的言论。协会称:“王牧笛的言论和素养不适宜担任节目主持人,广东卫视应当责令其下课!”
公开信中,医师协会表示: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是医患双方都期望的,但由于人血管情况和穿刺者的业务水平的原因,“一针见血”并不总能实现,连扎四针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现象。
医师协会表示,针对王牧笛的一篇微博,做出反应绝不是小题大做。如果一个媒体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广东卫视的节目在国内处在较高的水平,王牧笛这样的节目主持人在广东卫视应当是个例。说出这种话的人不仅违反了《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的规定,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违背,这样的人怎么能胜任节目主持人?怎么能让社会舆论有正确导向?”
对于王牧笛21日的公开道歉,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认为“不诚恳”,这样的道歉“是在推卸责任”。
邓利强说,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多次出现恶意伤医事件,作为媒体人本身就应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觉得护士态度傲慢,不负责任,可以向院方投诉。如果觉得医护人员不负责任,就要恶言相向,举刀砍人,那整个医患关系、社会就是一个不理性的环境。”
主持人二度致歉 呼吁医患多沟通理解
23日晚,王牧笛再次通过微博表达歉意。他表示,事发时,自己“用错误的方式表达愤怒,气时口不择言,尽管当晚冷静后删除微博并道歉,但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追悔莫及”。
王牧笛称,微博中自始至终隐去医院名字,也没有提护士姓名,“没有针对任何具体人的想法”。而对于部分网友说他欺负护士,叫嚣的恶意杀医者,王牧笛认为这是上纲上线的指责,“我说气话不该,但也希望不要上纲上线,人为制造矛盾和对立”。
王牧笛表示,作为患者家属,自己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同时作为媒体工作人,此事中忘记了媒体人的身份,尤其在最近医患冲突不断的时间点,加剧了这种矛盾。王牧笛表示,因在个人微博发表错误言论,对广大医务工作者造成了伤害,予以深刻检讨和道歉。希望通过此事,患者及家属能更多地了解医务工作者的处境和遭遇,双方多些理解与沟通。
专家说法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认为,此事件中,王牧笛的微博如果没有实名认证,即使是公开传播的社交平台,其微博的个人属性也是更强的。而一旦实名认证之后,其微博就兼具了个人属性和机构属性。按照新闻从业人员使用微博的规范来说,使用者应当发言审慎,个人微博上面的表达,要避免给单位、职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张志安表示,王牧笛最初的微博内容是比较情绪化和粗俗的。作为一个实名认证的媒体人,在微博上公开表达这样的话语,的确是不妥当的,“但他及时删除、诚恳道歉,应该原谅”。
医师协会的公开信是通过其法律事务部来发布的。张志安认为,一般来说,如果对方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或者对协会有侵权行为,才应当由法律事务部这个身份来发公开信,“就此事来看,由法律事务部发出来有点不妥当”。其次,要求广东卫视责令王牧笛下课的诉求,并不合理。“适不适合节目,是由其供职的媒体来判断。另外,王牧笛做的是财经节目,不是医疗节目,行业性也是有差别的。他在微博上冲动表达就会在节目上冲动表达,这个逻辑也是无法建立的”。张志安表示,很难通过媒体人的一条微博就为其下一个没有正确是非观、价值观的结论。
张志安认为,此事中,更值得注意与反省的是,大众和传媒应该如何更全面、理性地认识医疗行业的问题。目前媒体中很多从业者,对于医疗行业尤其临床医学,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对于医疗行业的生存状态也缺乏了解。对医疗行业的报道存在“极端个案和医患冲突的案例多,深入行业内部、进行剖析和全面呈现的少”的问题。媒体应该倡导全社会理性认识、尊重善待医疗行业。
微博认证为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的张强医生对此事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每个人未来的事业和家庭生活,遇到的不顺和委屈估计要比这个大得多,你也不例外。如何应对?都拿刀解决?”
张强医生认为,此事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应救死扶伤、受人尊重的中国医务群体,为何成了暴力(包括语言暴力)攻击的对象?为何医务群体反复伸冤诉苦,义务献血量是社会平均的12倍,非典时期奋不顾身,也不能改变社会对医疗行业的不信任?为何大部分医务人员对真正砍掉其思想和意志的行为漠视无睹、忍辱求全或集体失声?不回答这些问题,医疗暴力将永远挥之不去”。
我们在关注王牧笛微博的同时,更需关注医疗暴力背后深层的问题。以现在的信息更新速度,或许他的微博和道歉很快就会被人们淡忘,但医患关系紧张问题依旧存在。面对患者的愤怒,是穷追猛打、口诛笔伐,还是痛定思痛,想清对策?王牧笛微博事件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
|
|
|
|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2-25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