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和民族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对中医药诊疗费用的补偿在原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 5%~10%,将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中零自付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普通门诊统筹
湖南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资源十分丰富,历史悠久。医改实施以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中医药参与医改,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为保障群众健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到2011年底,湖南省中医药服务比例占医疗服务总量的28%以上;通过使用中医药治疗,平均节约费用占总费用的20%以上;尤其是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骨科、颈肩腰病、肿瘤等中医药传统优势领域,中医药不仅疗效突出,而且费用相对较低。如浏阳市社港镇卫生院的中医骨科,近3年来收治住院病人3万多人,为老百姓节约医疗费用2000多万元,明显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在保基本上突显优势
为破除中医药参与医改的政策瓶颈,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作为全省医改的配套文件。湖南卫生厅、湖南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经省级药监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国家基本药物和省级增补药品的中药、中成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对中医药诊疗费用的补偿在原报销比例基础上提高 5%~10%。湖南省人社厅、湖南省财政厅出台专门文件,将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中零自付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普通门诊统筹;将中药饮片纳入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联席会议还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和民族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并占省增补目录的43.43%。
由于从政策上扫清了障碍,医院开展中医医疗和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都大为提高,如津市金鱼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开设了4个中医特色科室,中医药服务占总服务的40%左右,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分别比2010年下降43.5元、755元,门诊和住院人数分别增长98%、3.5%,较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在强基层上发挥作用
湖南省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强基层”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势推进。
2009以来全省共完成18所贫困县、民族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启动了23所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项目建设,实施了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中央和地方总投资17.9亿元。争取国家投入2.08亿医改专项资金开展了市县级中医医院民族医院能力建设,大力提升了中医医院诊疗水平。在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启动了急诊科、感染科、制剂室、中药房建设。培训各类基层中医药人才5.8万人次。推广适宜技术23项,适宜技术在全省所有农村和社区实现了100%全覆盖,有效地降低了群众医疗费用。截至2011年底,全省90%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门诊和中药房;72%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以中医药知识为主及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占乡村医生总数的35.3%。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更为便捷。如津市金鱼岭社区明道村卫生室,通过针灸推拿加膏药敷贴,对治疗颈肩腰病疗效独特,许多患者纷纷在此看病,为缓解大医院看病紧张发挥了作用。
在建机制上加强探索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医院管理运行机制,湖南积极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
筹措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同步在全省39所中医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40所中医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在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分别覆盖20%、30%的病房。将攸县、炎陵县中医医院纳入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全省中医药系统开展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各级中医医院通过缩短门诊挂号、划价、收费等窗口等候时间,实行新农合及时结报,实现无假日门诊及门诊导医、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有效提升了中医药行业整体形象,全省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还积极探索推进中医院人事、分配、监管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围绕“四分开”破除“以药补医”和“以西补中”。此外,还分别在湘潭市雨湖区、岳阳市岳阳楼区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探索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
《中国改革报》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2-7-30 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