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煎药器皿的选择
1. 家庭煎药应以砂锅、陶瓷、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铝、铁等易腐蚀材料制成的器具。
煎煮用水
2. 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如自来水、蒸馏水等。煎煮前准备—浸泡
3.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提高中药的治疗作用。
(1)、浸泡方法
药物从医院取回后,在煎煮之前必须浸泡。浸泡前一般无需淘洗,取出一剂中药,(提示:首先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药、后下药、焗服药、溶化药、冲服药、包煎药等,如果有,请将它们取出另作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将会分别介绍。)拆除其他药物的包装,倒入容器中,加水,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5厘米为度,家庭煎药可采用经验加水方法:用手把饮片压着,以水浸过手背即可。
(2)、浸泡时间
药物的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具体时间应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以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物一般浸泡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物一般浸泡30-60分钟。(注意:浸泡的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时间过长会引起部分药物有效成分的酶解或酸败。)
煎煮药物
当药物浸泡好后,倒入锅中,开火煎煮。
(1)、煎药的火候
煎药的火候一般“先武后文”。即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至煎好为止。在药物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药液溢出、煎干或煎糊。
(2)、煎药流程
一剂中药一般需要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结束后,应尽快将药液倒出,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再被药渣所吸附。随后加水适量,继续第二次煎煮,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煎煮完成后,将两次药液合并。
(3)、煎药的时间
煎药时间应从煮沸时算起
汤剂类型 第一次次煎煮时间(分钟) 第二次次煎煮时间(分钟)
解表类、清热类药物 15-20 10-15
一般药物 20-30 15-25
滋补药物 40-60 30-40
煎药时间除考虑汤剂类型外,还应参考药物的质地。花、叶及芳香类药物煎煮时间宜短;根茎、果实、种子类药物煎煮时间宜长;矿石、贝壳、动物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煎煮时间宜更长。提示:在煎煮过程中发现水量不够时,可以适量添加热水,如果出现水已煎干、变焦,则不得加水再煎,只能废弃。
5.特殊药物的煎法
中药饮片的特殊煎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或另炖、冲服、溶化(烊化)、焗服。先煎、后下、包煎、的药物在煎煮前应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1)、先煎药
需要先煎的药物包括两类:第一类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贝壳、动物甲(角)类药物,如:生石膏、段磁石、赭石、石决明、牡蛎、龙骨、龙齿、醋鳖甲、羚羊角骨等,需要先煎10-15分钟;第二类是某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饮片,如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马钱子等,需要先煎30—60分钟。
(2)、后下药
后下药一般为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饮片,如:薄荷、砂仁、豆蔻、木香等;另外,有些久煎后有效成分易破坏的饮片也属于后下药,如钩藤、生大黄等。
将后下药单独浸泡,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即可,加入同时搅拌均匀。
(3)、包煎药
蒲黄、海金沙等颗粒细小的药物煎煮时宜包煎,以免药物漂浮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车前子、葶苈子等富含黏液质的饮片,在煎煮过程中易黏糊锅底,也应包煎;另外,辛夷花、旋复花等富含绒毛的饮片,绒毛容易脱落混入药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应包煎。
将需要包煎的药物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或放入包煎袋中,与其他药物一起浸泡、煎煮即可。
(4)、另煎药或另炖药
一些贵重中药材,如西洋参、高丽参、红参等。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并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所引起的损失,需要单独煎煮或另炖。一般另煎(炖)2个小时即可,再将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合煎,然后将前后所得的药液混匀分次服用。
(5)、冲服药
元明粉、琥珀粉、水牛角浓缩粉、朱砂等是常用的冲服药物。将冲服药的药粉倒入煎好的药液中,充分搅拌后温服。
(6)、烊化(溶化)药
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胶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煎,以免药物黏糊锅底,需要溶(烊)化。待其它药物煎煮至预定量后,去渣,将溶化药加入药液中,用小火煎煮,煎煮过程需不断搅拌,待溶化药物溶解即可。
(7)、焗服药
一些药物质地轻、用量小或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及特殊成份,不宜入锅煎煮,需要焗服。如肉桂、西红花等。将焗服药物置于碗中,趁热倒入煮好的药液,搅匀,加盖焗15-20分钟,隔渣后服用。
6、煎取药量:
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
服用方法:
一般一日1剂。每剂中药的两次煎出药液合并后,分2次服用或遵医嘱。
服药时间:一般宜在饭后30-60分钟服用。如有不明之处,请向就诊医生或药房药师咨询。 |
|
|
|
|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3-22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