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做养生灸,正气存内不生病
1.养生灸没有定式,按需取穴最重要
取穴:关元、气海一定要灸,其他穴按需要选择。
效用:艾灸关元穴,可以壮元阳固虚脱、培补元气、延年益寿;艾灸气海穴,可以生发阳气、回阳益阴、抗衰防疾。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
前面我讲了很多艾灸治病的例子和方法,其实用艾灸来防病养身同样具有神奇的效果。现代人与自然隔绝,得不到自然之气的补充,更容易出现体虚气弱的毛病。要是学会了用艾灸养生的法子,给自己补补阳气、调调正气,对生活和工作都是有益的。我常教我的病人用养生灸来调理身体,我自己也常常做,感觉虽然上了岁数也不老,整天接待病人也不觉得累。
养生灸自古就有,在很多中医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药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著人。”就是说在江浙、四川游览时,常常在身上灸两三处,可以起到预防瘟疫、疟疾等疾病的作用。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认为这和艾灸补阳气、调正气脱不了关系。
中医常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人的正气不正了,或者正气不足了,不能克制邪气,人就会生病。所以,不调正气怎么行?而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阳气又尤为重要。《黄帝内经》说:“六十阳气大衰,九窍不利,上实下虚,泣涕皆出矣。”这个年龄的老年人生命的动力大大减少,就算没病,也会觉得没精神、不舒服,所以要补阳气。
我的病人很多,我教他们养生灸的时候,每个人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人消化不好,想调调脾胃;有的人身体羸弱,想补肾壮阳;有的人易感风寒,想提高免疫力……对于不同的需要当然要用不同的方法,但有的方法也能适合所有人用。我总结,关元和气海两个穴位是养生灸一定要灸到的。关元就是丹田,是藏精的地方,而气海顾名思义,是“气的海洋”。这两个穴位可以说是全身阳气之源。艾灸这里,可以让灸火的热力和艾绒的药力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充沛,就能像书里说的“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古代对于养生灸的讲究很多,比如古人说灸气海应该在立春前后五天,灸关元应该在立秋前后五天。而且必须是直接灸,一两年一次,一次灸360壮。我主张艾灸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可以用温和灸来代替直接灸,不用发灸疮,一般人也容易接受。但是因为温和灸的效果不如直接灸,所以灸的次数就要增加,可以每周1~2次,身体虚弱的人可以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除了关元和气海,还有很多穴位可以用来做养生灸,取什么穴主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身体虚弱的人可以灸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主纳谷,灸这里能升阳益胃,补益先后天之气;脾胃不调、形体消瘦的人可以灸中脘,中脘是胃之募穴,专门针对食谷不香、饮食不化等脾胃虚亏的问题。我在那里列了一个表,把身体状况对应的养生穴位总结了一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我想强调一点,养生灸是很随意的,并没有一定的定式,也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时间要求,一切都要看自己的感受。而且人的身体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养生灸也不能一成不变,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驱寒邪可以预防办公室综合征
取穴: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涌泉。
功效:驱寒补阳,调理脾胃,预防受寒引起的颈椎病。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钟,每周1~2次,长期坚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壮,半小时左右。
我有一个感觉,现在的人越来越怕冷。不仅女人这样,男人也是。我治疗过的女病人中,大多数都有手脚发凉、多穿不暖的通病,而男病人多有身体僵硬、自汗、畏生冷食物的症状。这些都是寒气入体的表现。寒气进入人体的途径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寒从口入、寒从脚入和寒从(体)表入。第一个好理解,就是饮食不当,多冷饮,多生食。第二个和第三个主要与穿衣和生活习惯有关,比如现在家家都有空调、电扇,夏季贪图凉快把温度定得过低,寒气重,聚在地表,就容易从血管丰富、脂肪层薄的足底侵入人体;而露在外边的脖子、腰、肘、膝,也成了经常着凉的位置。我知道很多上班族中午休息的时候贪方便,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别小看这一会儿,大多数人的颈椎病就是从这儿来的,千万要注意。
不久前,一个自称“小李”的网友因为老公着凉咨询过我类似的问题。她介绍说,她老公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待在大功率空调房里,近两年有自汗、畏寒、易感风邪的现象,生活中不能吃寒凉的食物,吃了就不舒服,且常感觉牙齿凉。这都是久寒入络导致的,是非常典型的“空调病”。
小李给她老公刮了一段时间的痧,刚开始效果不错,两三次以后就没什么效果了。我分析,这不是刮痧没起到作用,而是因为寒气入体时间过久,有点根深蒂固,不容易清除。这个时候,刮痧也好,艾灸也好,都要坚持下去才能见效。说白了,就是慢功夫。要想快,可以针灸同步。就是在针灸的时候,在针上套一个艾灸管,这样整个针体都是热的,也叫温针灸。用这种方法,针刺和艾灸的作用可以同步,迅速起到驱逐寒邪的效果。
不过针灸对普通病人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没关系,咱们可以用温和灸的办法来代替。这是养生灸的一种实际应用,在艾灸关元、气海的同时,加涌泉、足三里、中脘、大椎等穴就行。
空调病是寒气重造成的阳虚,所以先要从扶阳做起。关元固阳,是重点灸的穴位。俗话说,“寒从足下生”,而艾灸涌泉、足三里可以驱除下肢的寒气,并且可以调理脾胃;艾灸中脘可以和胃健脾,解决冷食胃痛、消化不良的问题;艾灸大椎可以驱除颈部的寒气,预防颈椎病。像小李老公这样寒气重的人,开始时应该每天都艾灸15~20分钟。等寒气逐渐排出,感觉明显改善时,再改为隔天1次或每周2次,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时调整。
艾灸大椎还有个办法,就是用隔姜灸。用大的老姜片和艾炷,每次3~5壮,大约半个小时。老姜的热性和艾灸的阳性相配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上班族和经常上网的人都应该试试。
虽然使用养生灸可以驱寒气,预防现代的时髦病,但我始终认为这只是应对的办法。如果可以多加一件衣服、少喝一口冰啤酒、把空调的温度提高2℃,寒气就可以少一些。什么办法都不用也健健康康的,不比任何灵丹妙药都强吗?
3.增强免疫力,别人感冒我没事儿
取穴:关元、中脘、足三里、神阙。
功效:温经祛病,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传染病。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或者在神阙穴做隔姜灸或隔蒜灸,每次灸5~8炷。
这半年来,我上网总能看见各种关于甲流的消息,一会儿流行,一会儿变异,说法很多,弄得人心惶惶的。有很多病人和朋友问我怎么能预防甲流,说实话,我真说不好。但我想增强自身免疫力总是没错的。不仅对于甲流,对于所有的传染病都是这样。身体的免疫力强,就像穿上了一副盔甲,外面的病毒细菌就进不来了。
一般来说,久病体弱和小孩子的免疫力比较弱,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成人忍耐力好,可以用很多方法增强免疫力,但小孩子不一样,方法的局限性很大,一些作用太剧烈的方法根本不敢用。我也是奶奶辈的人,知道这种感觉。小外孙有病的时候跟着着急,可是很多办法不能用。我就常常给小外孙艾灸,用温和灸治病,总是屡屡见效。所以我建议家里有小孩子的父母可以用艾灸的办法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能提高免疫力的穴位很多,比如关元、中脘、足三里、神阙等等。这些穴位的效果都是遍及全身的,是调整身体的整体状态。关元、中脘、足三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这里主要说说神阙穴。
神阙穴很好找,就在肚脐的正中。神阙也叫气合,是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一般气血、经络会合、交叉的地方都非常重要。这个穴位用起来有讲究,《证治准绳》中说“按脐为神阙穴,禁针之所”,所以这里只能用艾灸、敷贴等外治法。而且,古时有“神阙之灸,须填细盐,然后灸之以多为良,若灸之三五百壮”的说法。这是灸法中的隔盐灸,能达到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的目的。
现在我们给神阙穴艾灸不用这么麻烦,用温和灸就可以。每天灸1~2次,每次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可以取得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如果想要加强效果,或者身体耐受力好,可以用隔姜灸或隔蒜灸。姜要选老姜,蒜要选独头蒜,这样效果好。把老姜或独头蒜切成3毫米厚的片,用牙签扎几个透气用的孔,然后放上艾炷,贴在肚脐上。等到有烧灼感的时候,把姜蒜片稍稍抬起来,或是换一个艾炷,这样连续灸5~8炷就可以了。艾灸结束后,还要用毛巾擦一下肚脐周围,以免姜蒜的汁液刺激皮肤。
神阙是一个养生穴,不仅可以艾灸,一些脐疗的办法也是对这里起作用。老年人如果害怕肚子着凉伤肠胃,可以用干的艾草做成小包放在肚子上,也能起到驱寒保健的作用。养生的办法很多,形式也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发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4.调理肠胃,给自己一个好胃口
取穴:神阙,中脘,气海,百会,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
功效:调理脾胃、扶正祛邪,对伤食(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灸法:温和灸,每次每穴10分钟左右,长期坚持。艾灸5个俞穴可以使用三眼艾灸盒,灸10~15分钟。
2006年十一的时候,我和女儿带着外孙去孩子的奶奶家。爷爷奶奶见了孙子非常高兴,准备了一大桌零食欢迎孩子,山楂片、苹果、葡萄、西瓜、薯片、花生米、瓜子,还有各种饮料,真是应有尽有。孩子才16个月,不懂事,给什么吃什么。结果因为吃了太多杂七杂八的食物,晚上孩子就又吐又泄的,全家人心疼得不得了。我判断孩子是伤食了,是吃得太多不消化导致的,老人、小孩和脾胃弱的人最容易发生。
孩子折腾了三四天,直到我们回到北京女儿家,也没有起色。这时孩子已经有口渴、发热、尿量减少等脱水的症状了。我马上让孩子限制饮食,同时多喝水。我想给孩子针灸,但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同意。他们觉得小孩子怕疼,不能针灸,这其实是个误区。我觉得与其带孩子去打点滴、吃西药,不如试试不吃药的中医绿色疗法。我征得女儿的同意,瞒着孩子的爷爷奶奶,给孩子针灸了双侧的足三里(不留针)。然后趁着孩子睡着了,用温和灸的办法艾灸了神阙、中脘、气海等穴及整个腹部,又灸了头顶的百会和腿上的足三里。
我的治疗目的,一是调脾胃,让伤食的脾胃回归正常;二是从整体状态入手,提升孩子的抗病能力。我着重艾灸的足三里,它是足阳明胃经的主穴之一,也是老牌的保健穴位,有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针灸或按摩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都有效,尤其是缓解急性胃痛效果更好,对糖尿病、高血压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这个穴位有病时可以用来治病,没病时可以用来强身,是老少皆宜的,多少岁都可以灸。
我每天给孩子灸1~2次,没让他吃一粒药。没过几天,孩子的伤食就好了。现在我女儿还经常给孩子灸足三里,胃肠病再也没犯过。
除了伤食,胃炎、肠炎、便秘、腹泻这些胃肠问题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尤其现在的中年人工作压力大、用脑多,更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问题。《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七情与脏腑关联的描述,其中就说“思伤脾”,说明“思”和脾胃(也就是消化)的关系最密切。我在治病时就常遇到这类的病人。脾胃的病治疗只是很小的一方面,更多的还需要平时的保健。吃温暖、易消化的食物,经常做做养生灸、按摩按摩腹部,这都有好处。
做脾胃的养生灸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中脘、足三里、内关、天枢等。这些穴位很多我在前面都提到过,有些是对全身都起作用的,有的是专门调理脾胃的。艾灸调理脾胃有一个好处,它是双向的,比如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这就是绿色疗法的益处。
除了这些通用的穴位,我还想介绍一下背部的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这5个俞穴。这几个穴位都在背部的膀胱经上,是相应脏腑水湿之气外输膀胱经的部位。艾灸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膀胱经水气的外排,对脾胃大有好处。这几个穴位在一条线上,艾灸时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买个三眼艾灸盒,可以将这5个穴位同时艾灸,10~15分钟,一次搞定。用这个方法配合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的艾灸,有功效加倍的作用。
5.升阳气,补肾虚,艾灸救治命门火衰
取穴:命门,肾俞,太溪,复溜。
功效:温煦、激发、推动肾的功能。
灸法:每天1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长期坚持。
中医上有个名词,叫“命门火衰”。简单点理解,就是肾阳虚,是因为元气虚弱或肾精损耗导致的。这样的人精神萎靡、面色晃白、腰酸肢冷、小便不利,给人感觉病怏怏的,去医院检查又找不出什么病,有点像常说的“亚健康”。但是如果命门火衰比较严重,就会影响到生殖系统。我治疗过几个阳痿的病人,他们都是40多岁,病因大同小异,都是房事不节制导致的肾精损耗太剧。这对男人来说可是大问题。
给他们治疗其实比较简单,如果没有精神因素的影响,肾虚只要补肾就可以了。我给他们治疗都用了同一种方法:温和灸命门、肾俞和太溪,每天1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命门就是生命之门,人体的先天之气就蕴藏在这里。它对各脏腑有温煦、激发、推动的作用,就像炉灶下的一把火,火力旺,炉灶才有热气。艾灸本来就有纯阳的效力,在命门艾灸,不亚于是“火上浇油”。而肾俞益肾助阳、太溪生气,这都是补肾的常用穴位,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
一提到肾虚,有人就会想到男性,但实际上女性肾虚一点儿也不罕见。我在临床上就医治过很多肾虚的女性。她们都有总想跑卫生间、发枯或脱发、有黑眼圈、虚胖怕冷、腹泻、失眠、月经不调等等表现,严重的甚至有宫寒不孕。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补肾同样重要。平时可以做养生灸,针对补肾的穴位重点施灸,对升阳气、补肾虚很有帮助。
对于女性补肾,我推荐复溜这个穴位。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它是肾经的母穴,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复溜在太溪直上2寸,对于治疗血瘀、妇科炎症,以及因流产留下的后遗症很有效。而且,复溜这个穴位可以用作检验肾虚的按钮。如果按压复溜感觉到很酸很疼,就说明有肾虚的情况,需要艾灸了。等到艾灸一段时间,复溜不酸不疼了,就说明肾虚的毛病治好了。
6.精力不足是阳虚,艾灸让你每天都精力充沛
取穴:合谷,复溜,督脉。
功效:艾灸合谷和复溜可以缓解多汗;艾灸督脉,可以激发一身之阳气。
灸法:艾灸合谷、复溜每次15分钟,每周3~4次。隔姜灸督脉,沿着督脉从颈部贴到臀部,从头、尾、中间三个地方点燃,让艾炷自然燃烧。
俗话说“春困秋乏”,就是指到了特定的季节人容易累。不过,我看现在很多人是每天都很累。一些三四十岁的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整天抱怨精力不足、体质下降。这怪不得别人,都是自己惹的祸。我遇到过一个32岁的病人,他没什么明显的疾病,就是全身不舒服,比如脾胃功能差、食欲不振、精力不济,而且多梦、头多汗。他说自己做什么都没精神,见人也不想说话,就是想睡觉。我一问,原来他是个商人,平时工作忙、应酬多、运动少,现代人的通病他一个不少。才30多岁就把身体的本钱折腾差不多了,难怪体质这么弱。
我判断这个病人体质属于阳虚。怎么看出来的呢?很简单,看出汗。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意思是说汗为津液所化。津液和阳气是互相依存的,汗多就会造成津液亏损,进而损耗阳气。人体阳气少,生命的动力不足,干什么都没精神也就不奇怪了。
我教了他两个办法。一个是艾灸合谷和复溜穴,这个法子是治疗多汗的。多汗多与肾虚有关,而肾“虚则补其母”。复溜是肾经上的母穴,对补肾很有效。十年前我就用这个办法治好过一个半边脸总出汗的老师。每次艾灸的时间不用太长,15分钟左右就行了。每周可以灸3~4次。
第二个方法是隔姜灸督脉。督脉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总管一身阳气,所以也有“阳脉之海”的称呼。把老姜切成3毫米左右厚的大片,沿着督脉从颈部贴到臀部,然后摆上一个个小艾炷,从头、尾、中间三个地方点燃,让艾炷自然燃烧。这个办法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阳气在身体循环。阳气足了,人就精神了。
他回去照我说的灸了一个多月。后来他打电话告诉我效果不错,不出汗了,精神也好了。可是最近一个星期,生意上的应酬又多了起来,经常请客喝酒,又和客户谈判很费心神,刚好转的身体状况又不好了。
我告诉他,不出汗了,合谷和复溜可以不灸了,但隔姜灸必须坚持。脾胃不好可以加灸中脘和足三里。不过,这都是补救的办法,根本还在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应该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都有好处。如果还照着现在这种情况过日子,和健康就是南辕北辙,再好的养生办法也保不了健康。
7.肥胖也是因为脾胃不调,艾灸关元、中脘有助减肥
取穴:中脘,关元。
功效:减肥,尤其是下半身肥胖。
灸法:温和灸,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现在很多按摩院、美容院都推出了艾灸减肥瘦身的业务,这种方法可不可行,有没有效果?以前就有不少网友、病友询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一直都是很肯定地告诉她们:艾灸不可以减肥。为什么呢?因为我一直都使用保健灸,每周1~2次,遇到不舒服的时候就增加艾灸的次数和部位。我坚持这样做已经很多年了,但我还是胖,一点儿也没瘦下来。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艾灸对减肥是没有帮助的。
可是,前不久连续有五六名病人告诉我,她们在治病的时候发现自己瘦了下来。比如,一位在河北保定的病人说,她原本是用艾灸治疗妇科病和腰椎病,没想到小腹的赘肉消下去了,身材苗条了很多;还有一位病人是治疗痛经的,她也告诉我自从艾灸后,苗条了很多,尤其是“那种虚胖好像没有了,肌肉变得很瓷实”。
类似的回馈越来越多,我也就慢慢相信艾灸对减肥确实有帮助。但是,原理在哪里呢?艾灸哪些穴位可以减肥呢?都说“实践出真知”,于是我开始研究她们的病例,希望可以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
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询问,我发现她们坚持艾灸的时间都在两三个月以上,时间比较长。而我给自己艾灸每周只有1~2次,时间短,所以可能没有什么效果。看来想要用艾灸减肥,也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获得胜利。
我还发现,这些患者都不是故意减肥,而是在治疗其他疾病的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她们艾灸的部位,发现都艾灸了腹部的中脘和关元这两个穴位,这应该就是令她们收获意外之喜的源头。
(配图,中脘与关元穴位图。配图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中脘这个穴位在治疗脾胃疾病的时候经常用到,因为中脘是胃的募穴,也是任脉、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等经的交会穴,对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等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说,中脘是一个调治脾胃的万能穴位。而肥胖就是脾胃不调惹的祸。中医经络理论认为,肥胖是由于经络失控,脾、胃、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人体无法正常排除废弃物,脂肪也无法正常燃烧,于是脂膏就蓄积在了身体里。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比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中就有“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和“肥人多痰多湿,多气虚”的说法。
常灸中脘穴可以帮助调整食欲,使食欲趋于平衡的关系。记得我在给我的一个好友针灸减肥的时候她说过:“你给我针灸后,我的食欲大减,有点看见好吃的也不动心的感觉,好像不饿了。”这就是艾灸减肥的作用之一。
不能艾灸的时候,也可以用按摩中脘穴的办法。仰卧并采取手指点按的方式,点按50~100次,同时配合用手掌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揉50~100次。同样有效。
关元穴则是小肠的募穴,也是任脉、足三阴等经的交会穴。艾灸关元除了可以治疗多种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外,还对太胖(肥胖)有效。我觉得艾灸关元穴能很快消失脂肪,可能是因为艾灸的热力融化了脂肪。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处理肥肉都是用热锅烧开烤油,会看到肥肉很快变成油。而艾灸时,腹部的皮下脂肪也会遇热而融化,会有部分脂肪遇热分解成稀释的状态,脂肪通过其他途径从体内排出,这样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了。
前两天,我又在网上遇到一位代女儿咨询减肥的母亲。她的女儿今年二十多岁,身高165厘米,体重60公斤。肥胖的时间比较长了,有9年,主要是臀部、大小腿这些下半身部位肥胖。睡眠较好,排便软,每天1~2次。我分析她女儿这种状况是因为阳虚阴盛,脾胃不和导致能量不足,于是建议她给女儿艾灸。艾灸的具体方法是:使用温和灸灸中脘、关元两穴,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
除了艾灸之外,我还建议她女儿要多运动,少吃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由于这个女儿肥胖的时间比较长了,所以调理的时间也要久一些。根据其他病友的经验,大概三个月见效。希望她可以坚持下来,重新让花季女孩拥有美丽。
8.美容先养肺,排出水湿才有窈窕身材
取穴:肺俞,肾俞。
功效:排肾和肺的水湿,滋养毛发,有助调节体形。
灸法:温和灸,每次1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
有不少女性朋友咨询我艾灸美容的问题。这方面我接触得比较少,没什么经验。但是在我治病的过程中,确实听到不少病人有艾灸之后皱纹变少、皮肤变好的回馈。比如我曾经为一位女病人治疗近视,艾灸了20天左右,她反映不仅视力有明显的提高,原来眼角细小的皱纹也消失了。还有,一些治疗黄褐斑的病人也反映,治疗之后皮肤色泽和肤质都比有斑之前更好了。这都是治病带来的意外收获,也说明艾灸对整个身体的调理作用。
我查了书,也上网找了一些文章,发现对于全身美容比较好的穴位有两个:肺俞和肾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脏的湿热水气外输到膀胱经。中医讲“肺主皮毛”,说明肺和皮肤、毛发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据,气血的滋养不够,皮毛也要随之受到影响,所以美容首先要养肺。
肺俞这个穴位在背部,具体的位置是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很多人不会找第三胸椎,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先找第7颈椎。低头摇头,有一块骨头隆起并且随着头摇动,这就是第7颈椎。向下摸索3块骨头就是第3胸椎了。1.5寸大概是两指宽,比量一下就行了。
肾俞的作用是把肾脏的寒湿水气外输膀胱经,可以益肾助阳、强腰利水。水湿是女人的大敌,会让身体臃肿,失去曲线。排水湿对体形的改变最明显,现在哪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有苗条的曲线、窈窕的身材,灸肾俞最有帮助。这个穴位不太好找,医学的说法是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直白点说,这个穴位在肋骨最下缘再略往下的水平线上,和肺俞在一条垂直线上。找不太准也没关系,用艾灸把附近的部位都灸一下就可以了。肺俞和肾俞这两个穴位自己不好灸,可以让家人帮忙,或者用单眼艾灸盒更好。
至于灸法,和其他的养生灸没什么不同,也是每次10~15分钟。关键还是那句话,“贵在坚持”。
除了全身调理,有的人对面部美容的要求比较高。我碰到过一个网友,她为了消去黑眼圈和减少脸上的皱纹,自己尝试着组合了一些穴位。其中为了消黑眼圈,艾灸了攒竹、晴明、鱼腰、承泣、球后、瞳子髎这六个眼周的穴位;为了减少皱纹艾灸了百合、太阳、四白、大迎、人迎、膻中等总共二十多个穴位。一次艾灸下来要将近2个小时,灸完口渴,她就喝菊花茶解渴。她问我这样做行不行?我很佩服她的毅力,但是我觉得她艾灸的穴位过多,时间也太长了。艾灸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口渴之类的症状。
我查了些资料,她选择的穴位基本正确,美容院就是这样美容艾灸的。但我建议她精简一下穴位,选择关元、气海、肺俞等作用全身的要穴来灸。也可以将美容灸和养生灸结合起来用。还有,眼周的穴位最好还是按摩为主。古代对于眼周的穴位是禁止艾灸的,虽然现在通过手法和器械的改进可以对眼周艾灸了,但禁忌仍然很多。自己没把握的时候,还是用按摩等方法来代替艾灸比较好。
至于艾灸之后口渴,最好是喝红糖水或白开水。红糖水可以补气血,白开水没有任何添加剂,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菊花是味苦性微寒的药物,有清火的作用,可能会减弱艾灸的效果。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6-12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