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末敷涌泉穴治小儿口角流涎小儿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是指唾液不自主地流出口外的一种征象。本病常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尤以周岁小儿为多见。我们在临床上偶尔碰到,用生南星研末,每次取10?g,用醋调敷双侧涌泉穴,纱布包扎,12?h后取去,一般3次~7次即愈。为推广应用这一简便有效的方法,我们曾请儿科陈光祖医师临床观察。因生南星有毒,处方超过常规剂量,药房一般拒绝配给,决定由内病外治室负责提供药源,结果系统观察十余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本方据查证首载于《阎孝忠集效方》,《本草纲目》、《串雅外编》等书均有收载,解放以后的中医期刊常有治验报道。使用时注意对由口疮引起的流涎无效,3岁以上的儿童流涎,可能由面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以及呆小病引起,应详细检查,鉴别诊断,对症施药。
3.2胡椒末填脐治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多由消化不良或受凉引起。1973年笔者在西藏工作时,曾听到一位病员讲述他孙女久泻,经中西药物治疗,花钱不少,结果还是无效,最后他自己在《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上找到江苏省仪征县青山公社乌山大队介绍的一张处方,用胡椒末(黑白均可)填满患儿肚脐眼,再贴暖脐膏药,并以宽布带固定24?h,试用2次,结果痊愈。听后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从此我就注意收集应用这些简便有效的方法。小儿腹泻中医辨证可分伤食、寒湿、湿热、脾虚等多种类型。胡椒温中散寒,适宜于寒湿型泄泻。我们在临床上如患儿兼受风寒,则用藿香正气水将胡椒末调糊涂脐;如脾胃虚寒或久泻不愈者,则加丁香、肉桂末,或加五倍子末填脐,常可收到预期疗效。“暖脐膏药”药店少见,可用伤湿止痛膏代替,或用防治皮肤过敏的“肤疾宁贴膏”。
3.3治小儿遗尿的辨证施治“龙倍散”是我院的协定处方,系由古籍治疗遗尿的“龙骨散”和治疗遗精的“独圣散”两张名方复合而成。我们在临床治疗小儿遗尿数百例,疗效显著,曾在《中国农村医学》1984年第四期和《大众医学》1991年第十一期上介绍。具体治疗方法为:将煅龙骨、五倍子等份为末,每晚取少许,以水调成糊状,涂满脐眼,并以肤疾宁贴膏贴紧,1?d~2?d换药1次,1个月为1疗程。此药收敛固涩,对小儿遗尿用之一般均能奏效。若久治不愈,需详细辨证;如年龄较大、面白、怯冷,属下元虚冷、脾肾阳虚者,则宜用温肾助阳的葱硫饼治疗。方法为:用硫黄适量,以鲜葱白7个,共捣烂,做成饼状,每晚睡前将脐眼洗净,然后把药饼敷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次晨除去,1个月为1疗程。其他如为蛲虫引起的则应驱虫,如检查有属实质性疾病,如隐性脊柱裂、大脑发育不全等引起的,则非一般疗法所能取效。
3.4穴位发泡治痛经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因畏服煎药而来内病外治门诊求治也不少。我们应用发泡膏贴治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疼获效后,又用于肋软骨炎、肝区疼痛、胃脘痛,也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因此选择关元、中极发泡试用于痛经,结果屡试不爽。为了系统观察疗效,乃与我院妇科施亚萍医师合作,由我们提供发泡膏,请他们临床使用。在门诊随机治疗82例,分证型统计疗效。结果:显效5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有效率达90 24%。疗效以寒凝及气血瘀滞型为佳,曾总结撰文发表于《北京中医》1990年第五期。具体使用方法:月经来潮前5天,在关元穴发泡一个,月经始行或前一天再于中极穴发泡一个。一般贴后当月少腹疼痛即明显减轻,如法连续治疗3个月即可痊愈,且不复发。此法简便易行,深受患者欢迎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9-1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