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4 灸大夫 收藏,稍后阅读
导读:
三伏天做艾灸,胜过吃千年人参!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说的就是“节气灸”。
昨夜,潇湘君看了某灸友的博客文章,“每月初十五不适合艾灸的探讨”。一位资深艾灸师说,月圆日(月亮最圆的那天)不适合艾灸,效果特差,非常难于感受到灸感,灸力不往身体里进。看来,艾灸的时间还是有讲究的,正所谓,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否则,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
今天,潇湘君就来和灸友们聊聊“节气灸”,聊聊在特定时令节气进行艾灸,让艾灸效果发挥最佳。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节气灸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占有特殊地位。
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是节气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时令节气是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应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节气灸,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有两个方面:
1.由于节气前后气温变化较大,一个人如果有旧患或宿疾,其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就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据医学统计,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因为当外界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2.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干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节气灸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的典范。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这样,当外界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一般而言,每一段时序各有不同的主气,比如:“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人与自然相应,人体内在的阴阳自然也要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消长的转折时期,人与此相应,也会表现出阴阳变动更为明显甚至剧烈之势,如果人体内在的自稳功能不能对此作出适当反应,及时调整机体阴阳,使之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相适应,就会出现阴阳失衡的疾病状态。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动荡之时,正是久病、年老、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假若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调节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则有助于防病保健。节气灸的目的是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它是从整体角度全面综合考虑人与环境的联系,以及环境特殊变化与人的气血阴阳关系的。它不仅仅只是一种特异性的对某种疾病有预防作用的方法,更是一种兼顾全身整体机能调节的扶正固本方法。当机体的元阳充盛,整体调节能力就会明显提高,依“天序”阴阳变化而显露的疾病端倪就会被机体自身的应变和抵抗能力消灭于萌芽之中。节气做“督灸”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通过对人体背部整条督脉的艾灸,调动整个身体的阳气来对身体症状进行调理,效果尤其显著。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节气灸除应季应用以外,还有一种是遵循“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反季节的防治思路。比如夏季“三伏”天进行艾炷灸,贴敷肺腧、大椎等穴,防治冬季易发的哮喘、“慢支”等病。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春夏季多旺,秋冬季多敛。久病易伤阳,冬季之时,本不旺之阳受自然界影响更加虚衰,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纷纷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若反季节在夏季利用节气灸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温元阳、化宿疾、平衡阴阳、消除病根的目的。因此临床上许多在冬季加重或诱发的慢性疾病,如果能提前在夏季治疗,往往可获特效。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10-7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