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并发症,因病程长,易复发,常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导致其休息及生活困难,影响学习,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随着健康新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心理行为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生活质量的研究。目前,在儿童鼻窦炎的研究中多局限于疾病的研究,而忽视了该病造成患儿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生活质量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可成为一些特定的疾病疗效评估的一部分,也可起到指导治疗的作用。现就鼻窦炎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综述如下。
1 儿童鼻窦炎的分类
儿童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其病因、症状及诊断治疗方面均与成人不尽相同。儿童鼻窦炎依据临床症状可大致分为3种类型[1]。(1)急性鼻窦炎:症状≤3~4周。(2)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指药物治疗3~4周有效,但每年有3~4次急性发作。(3)慢性鼻窦炎:指连续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和体征仍旧存在者,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持续3个月以上。还有人认为:复发性急性鼻窦炎的定义是,急性鼻窦炎的多次发作,发作间歇期的症状完全缓解[2]。
2 儿童鼻窦炎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鼻窦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华儿科学会2000~2002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区儿童鼻窦炎致病菌的调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急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厌氧菌是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3]。变态反应因素在儿童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远远超过成人。变态反应造成的黏膜水肿是鼻窦炎发病的主要病因。黏膜水肿可以导致狭窄的窦口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组织缺氧、纤毛活动减弱,为病原菌定植提供了基础环境,功能紊乱产生恶性循环[4]。
全身伴随疾病和局部伴随性疾病,如机体免疫功能缺陷、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HIV感染等,都可以造成鼻窦反复感染。局部伴随疾病,如腺样体肥大、下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罗振云[5]等人认为儿童鼻窦炎与腺样体肥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和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造成腺样体迅速增生肥大[6],加速鼻阻塞,阻碍鼻腔引流;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吴彩霄[7]等报道108例儿童鼻窦炎CT扫描证实伴有腺样体肥大41例。慢性鼻窦炎可能通过炎症的直接蔓延,或者炎症分泌物间接刺激咽鼓管咽口黏膜,使咽鼓管口发生形态和功能改变,从而引起中耳负压,使气导听阈提高。上呼吸道感染时中耳黏膜与鼻腔、鼻窦均处于炎症状态,鼻炎、鼻窦炎和中耳炎是儿童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慢性鼻窦炎是咽鼓管功能不良和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之一。陈福权[8]等人研究了218例鼻窦炎患者发现鼓室导抗图异常。认为处理慢性鼻窦炎患者时应注意进行中耳的检测,及时发现中耳功能异常,并及时处理,避免出现严重的分泌性中耳炎而难以治愈。黄赛瑜[9]等人研究认为:儿童鼻窦炎不是一个孤立的疾病,常伴有腺样体病变、变应性疾病、慢性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和哮喘。
3 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特征
儿童鼻窦炎的症状与成人不同,Parsons回顾性分析了200例儿童鼻窦炎患者的症状,指出儿童鼻窦炎共有7大症状:(1)持续性鼻漏。(2)慢性鼻阻塞。(3)后鼻孔漏。(4)咳嗽:通常在睡眠及起床时较重。(5)呼吸有臭味。(6)头痛。(7)行为改变。另外体征上可表现为:鼻黏膜充血、鼻腔中有脓性引流或后鼻孔漏、鼻息肉和(或)面及眶周肿胀。慢性鼻窦炎在幼儿主要以鼻塞、流鼻涕及咳嗽为主。鼻窦炎常造成白天也会咳嗽,同时鼻窦炎也会使支气管收缩及咳嗽症状加剧[10]。儿童急性与急性复发性鼻窦炎症状较明显,慢性鼻窦炎症状较轻,无症状者接近50%,儿童鼻腔和鼻窦黏膜对炎症的反应程度比成人明显,对适当的药物治疗反应迅速,药物治疗常常收到良好的效果。
4 鼻窦炎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及各种传染病。儿童在出生时,钩突、漏斗、半月裂和筛泡虽已经发育完成,且窦口鼻道复合体,亦与成人基本一致,但相对狭窄,一旦出现各种诱因,更易引起阻塞,导致鼻窦正常功能紊乱,并加重黏膜病变,使纤毛功能受损和分泌物淤滞等。这些病理学的变化又反过来加重感染。所以鼻窦炎为儿童常见易发疾病。其病程与临床表现与成年人不同。如婴儿及学龄前儿童,由于自己不会擤鼻涕,所以分泌物往往聚集在鼻腔、鼻窦,甚至倒流至咽部,从而引起严重的鼻塞而张口呼吸,导致颌面部发育障碍。使上颌前牙排列不齐,呈现腺样体面容[11]。若同时存在腺样体肥大则导致睡眠时打鼾、拒食及呼吸困难。若鼻窦炎影响咽鼓管时,还可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从而使正在处于学习语言阶段的婴幼儿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此外,儿童鼻窦炎容易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力差、易疲劳、头痛及头晕。以上情况可能会引起儿童的睡眠障碍、学习障碍,以及各种社会活动障碍。而且由于这些障碍,导致儿童因为不能和同龄人完全融合而感到孤独、失望、悲伤或愤怒,这些损害可能导致一些行为上的异常。为了对儿童鼻窦炎有完整的评价,必须对该病相关的身体、社会及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评价,从而也可对治疗进行指导,来改善生活质量。例如,对儿童鼻窦炎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的争论。传统观点是尽量避免手术,以免影响小儿颌面和牙胚发育,但孟昭君[12]报道的86例患儿保守治疗无效,经手术及术后换药综合治疗,患儿头痛缓解率达95%,鼻堵缓解79.1%,脓涕消除74.4%,术后症状完全缓解者60例,部分缓解者22例,总治愈率95.4%。但对许多低龄慢性鼻窦炎儿童长期随访观察证明,经过合理和恰当的药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13]。因此目前对低龄儿童慢性鼻窦炎多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如何认定保守治疗无效至今尚无统一标准。生活质量评估可作为一个量化的标准来判断疗效,也可以作为手术适应证的标准之一。
儿童鼻窦炎术后是否采用鼻内镜随访以及随访多长时间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国外一些学者不主张儿童术后鼻内镜检查,其理由是术后鼻内镜检查对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国内学者[14]则认为术后随访是有必要的。儿童术后鼻内镜近期随访应不少于3个月,但是全麻下手术,一方面对技术和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增加经济支出,并且由于家长对麻醉的恐惧,通常也不愿意选择全麻,造成手术和综合治疗缺陷明显,难以完整进行[15]。如果对术后随访的儿童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就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术后随访复查的必要性。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全面评估人的健康状态与疾病治疗的效果评定,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活动等诸方面进行,对治疗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当需要在两种治疗方法中做出选择时,特别是任何一个选择可能关系着远期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等问题,量化的生活质量评估可以帮助医师或家属做出选择。它还可以有助于了解例如间断或持续治疗造成的生活质量的区别。目前针对儿童鼻窦炎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尚缺乏专一、完整的测量,在生活质量调查中除了以上涉及到的鼻窦炎相关症状,情绪影响及活动限制等方面以外,特别针对儿童学习行为能力、家庭经济支付能力以及未来学习生活的前瞻性影响,对其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分享到: |
|
|
|
|
共 5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1-28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