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5-2-15 18: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我的同学(黄--)把我带到这个论坛,能认识这么多老师、同道很高兴;其次,感谢过去讲课的各位老师,从讲课中和大家的讨论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再次,感谢张苍主任,让我能有这个机会能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是规矩,进了论坛必须讲课,挺好的,言必行、行必果。
我今天和大家讲的题目是:甘温除热法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体会。我是1990年毕业后到我们县中医院,抄了一年的方,后来就干西医儿科,在病房,后来又到了针灸科。为何如此,就是因为我当时没有什么病人,中医没有什么病人,因为人家不养闲人啊。特长、师承啊我都没有,想师承没机会。特长没有专科,就是当中医。我的爱好就是爱阅读、看书。我想,带着问题看书收获是最大的。比方说,白天看了病人,晚上翻书,这样记得是最好的,记条文,这样又记得深刻又记得快。
比如说,2002年我们和其他科室的几个同事开了个股份制医院,我负责内儿科的工作。我曾看过一个病人,小孩,当时找到我的时候,面部全肿的特别厉害,孩子母亲叙述说得的肾病综合征,北京张家口等地看了很久,找了很多大夫,吃了很多药,也借了好多的钱,十几万。看这个小孩,肿的那么厉害,蜷在那不敢说话,这么小,挺厉害,估计我看不了。不过病人想新开的医院,医生都挺出名的,就是慕名而来的,我一看第一反应,就是五苓散证,面部浮肿,脸色晄白,脉沉细微。就用了五苓散加黄芪30g,开了三付药看看吧,让药房不要收诊费了,很可怜的。没想到,三天后有个小孩喊我阿姨时,说吃了三付药后,肿消了,孩子母亲就要我给看,肾病不是我的专业,我怎么看那么重的病呢。没办法,我就查书、查资料以及上学时的笔记,当时是张—老师带的我儿科,在肾病病区跟了有三个月,原则就是“清活利凉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凉血、还有就是补肾。后来就治疗开药,有时发热等,记得给用过六味地黄汤、五苓散,补脾的东西,陆续吃了一年半的中药,彻底治愈了,现在很好,上高中了。所以没有师承吧,看书各家谁都可以是我的老师。我觉得也很好,没有门户之见,看哪个老师好,我就用谁的方子。读书读累了我就看文史类的书籍,什么都看,古典文学史记、诗经、离骚啊,扩宽我的知识面,对自己帮助很大,有时候临床上也有帮助,用起来很好。还有,我爱看古代医家的序,对于他们自己的介绍觉得很有意思。比方说,张仲景的序,长沙太守,每到初一、十五给人看病,就想起他特别忙碌的那种感觉。还有就是比方黄元御吧,因为小时候得病,被人治瞎了眼,从此自己学习。还有就是孙思邈等,这些人在我心里想着都是活灵活现的。还有就是李东垣,今天讲的这个甘温除热法,东垣老人,就是我们河北正定的,家中很富有,母亲得病治不了,后来就发奋的学医,他特别让我感动的就是,他自己虽然非常富有,但是医德很高,为了让弟子罗天益能学到东西继承下去,给他钱,让他能安心学习不要担心家里的生活。这些医家的高尚医德都激励着我,而且这些医家都很有学识,经史子集都通晓,想写诗就写诗,想看病就看病,性格也特别鲜明,我觉得挺好的,我很敬佩他们。再者,临床上,学中医当家常便饭,其他看书帮助调节生活很好,也让人思考。
比方说,手足心发热吧,不是只有一个病机,有肾阴虚、血虚、肝郁、小儿食积都会出现手足心发热。一般肾阴虚的以男子成年多见,血虚肝郁的多见于女性,食积发热多见于小儿,临床上通过辨证确实也是如此。再比如说,气虚饮证和痰饮的鉴别,临床上感觉都有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目眩,好像是都有气虚,其实饮证痰饮,比如苓桂术甘汤也出现这种表现,临床上怎么鉴别气虚还是痰饮呢,思考了很久,饮证的气短乏力等伴有胸胁支满,嗜睡,因为湿阻阳气加上湿阻日久致阳气也虚了,特爱睡觉,大便溏泄也是痰饮体质的一个表现,溏泄没有什么臭味。还有就是,痰饮的人,尤其女性,容易出现小腹胀,又硬又胀,其实不是脂肪,大部分是水饮,给她用苓桂术甘汤或者苓桂甘枣汤,根据临床治疗小腹就可以治扁了,就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胀了,也没那么气短乏力、头晕目眩了。另外,二者脉象不一,气虚的人脉沉细而微,痰饮的人脉一般弦有时候滑,微和沉细就不太明显。所以没有师承,书籍、网络是我们的老师,再者病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从病人身上学到很多方子。比如, 半夏泻心汤我就是和病人学的,病人当时就是感觉胃内不适,有时候胀、时热时冷,想吃冷的也不敢吃,大便有时候也不正常,当时给他开了个平胃散之类的,没什么效果。后来,病人说自己吃的一个方子,从书上看的,拿过来我看一下就是半夏泻心汤原方,后来就是体会此方临床如何应用,就是用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利,看看条文,基本就是讲这个。掌握临床上怎么用,痞满、寒热错杂,用辛开苦降的办法,采用此方临床就是特别好。再有就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这个方子,书上附子120g、干姜100g、炙甘草60g,我也从来不敢用,后来听说一个病人自己觉得腰以下冷,自己从书上找了方子附子120g、干姜100g、炙甘草80g,自己煮了吃效果很好的。我就觉得这个可以用,就给我一个亲属用,两个腿、双足、腰以下冷,乏力明显,一看就给了四逆汤,如前所述的剂量,结果特别管用,按照煎服法,吃了6付基本全部症状消失,人也变得精神了。再者,就是自己亲身实践了,我是阳虚体质,喝过四逆汤,附子60g、干姜40g、炙甘草40g,感觉附子喝了以后浑身发麻,上着班,麻了几个小时,效果也很好。自己也尝过生半夏,对喉咙的刺激特别厉害,含一会生姜就解了。
下面说一下,小儿的生理特点,就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就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四个生理病理特点就决定小儿疾患挺好治的,如果下药对证了,因其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所以疗效特别明显。另外,小儿常见病,一般就是两队脏腑的病,一对是肺与大肠、一对是脾与胃,这两对脏腑调整好了,小儿基本常见病能治疗百分之八九十吧,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尤其肺脏本身就娇嫩,容易感邪,另外就是脾常不足,消化不良。反正现在小儿一出生就喂得特别足,喂奶粉也喂得很及时,家长生怕小儿吃不饱,这样伤脾,所以这儿脾常不足太常见了。

点评

新疆-张玉香 收益了,谢谢!  发表于 2015-2-15 22:07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5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2-21 20:11

发表于 2015-2-17 11: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2-21 14: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老师太有才了希望看到来老师更多的文章。
发表于 2015-2-21 17: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了,真是经典呢
发表于 2015-2-21 2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