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小小的牙痛常常能把人折腾得寝食难安、坐卧不宁。过去不少人是能忍则忍,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实在忍不了的干脆一拔了之,以为从此高枕无忧。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牙病发生率的上升,牙齿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就此,笔者于近日走访了省口腔医院修复科专家吴凤鸣主任。
牙痛不是病?
人们通常认为牙痛不是病。吴主任结合她在口腔修复及牙齿美容方面20多年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纠正了这一认识误区。她说,口齿疾病的发病率极高,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患有不同程度的口齿疾病。蛀牙、牙周发炎、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是较常见的口齿疾病症状,都会引起牙痛。尤其是龋病,因为发病率极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牙病最忌久拖不治。吴主任介绍说,小的龋洞往往一次即可完成治疗,痛苦不大,但如果任其发展,继而引发牙髓病、根尖周病时不仅需要多次治疗还时常伴有剧痛和局部肿胀,吃苦不小。少数慢性根尖周炎、牙周炎等作为病灶,细菌借此通过血液侵害其它器官,还会引发例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而残牙烂根如不及时治疗,锐尖刺破颊或舌粘膜,会引起溃疡甚至发生癌变。即使拔除后,缺牙处也不可任其自然不加修复。否则,时间一长,缺齿两边的牙会向空缺处倾斜,引起缺牙旁边的牙食物嵌塞,易导致龋病和牙周病。
护牙在平时
防患于未然必须将口腔保健做在平时。以龋病和牙周病为例,吴主任具体介绍了预防这两种口腔常见病的方法。这两种病的发生都与牙菌斑有关,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面上吸附有大量细菌的一种粘着性较强的胶样物质,一般饭后8小时左右就会形成,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肉眼不可见,日常漱口也不能将它消除,只有通过有效彻底的刷牙才能去除”。因此,她建议选用刷毛较软的牙刷和磨料细致的牙膏,或使用牙菌斑显示剂在刷牙前检测牙菌斑。
此外,吴主任也谈到了日常饮食习惯对预防口腔疾病的影响。她建议多食用有助于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的纤维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饮食应粗细搭配,尽量少吃零食和糖果等甜食。
在牙颌畸形的早期预防中,她认为母亲正确的哺乳姿势,纠正儿童舌舔牙、咬嘴唇、吮指头、啃笔头等不良习惯可将许多牙颌畸形消灭在萌牙阶段。基于此,定期的口腔监护及洁齿就成为了一种必要。儿童3岁左右就可进行专门的口腔检查,接受口腔卫生指导,而成人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为宜。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关爱牙健康更要对自己体贴入“微”。 |
|
|
|
|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5-5-23 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