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435

痛经的针灸治疗处方

高山流水1 于 2020-3-29 13:16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13: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1 于 2020-5-17 20:30 编辑

1; 公孙 列缺 中极 太冲
  直刺公孙(双)0.5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5分钟行手法1次。肝气郁滞型,治则为疏肝理气止痛,用泻法施针。公孙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任,可理气活血,调理冲任达到行瘀止痛功效;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沟通胞宫,上二穴合用,太冲为肝经原穴,有舒肝解郁,调理气血作用。中极属任脉经穴,通于胞宫,可调理冲任,疏通胞脉。
2:三阴交 阴陵泉
    用重泻手法。气滞血癌型,故重泻脾经之三阴交、阴陵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我们可以加上合谷太冲足三里组成化瘤针法。
3:气海 关元 血海 三阴交 行间
 气海、关元采用三进一退法补之,使针感向小腹部两旁扩散,下达阴部。血海、三阴交、行间施以平补平泻法,并在针柄上裹艾绒进行温针灸。每于月经后1周开始治疗,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寒湿凝滞型,治则为温经化瘀,利湿止痛。气海、关元均属任脉,前者为任脉之脉气所发,元气之海,有通调下焦之功;后者为小肠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类经图翼》谓:“此穴处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这说明它所处部位的重要。上穴通过针刺与艾灸,能起到温经散寒,祛瘀通络和调冲任的作用。血海为足太阴脾经治血症的要穴,有破血止痛之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三脉交会处,佐以足厥阴肝经荣穴行间,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之功。根据“寒则温之”的原则,重灸气海、关元,胞宫得暖,寒凝得散,而痛经自愈。
4:合谷 三阴交
   平补平泻,留针15分钟。
寒气凝滞型,治则为温经化瘀止痛。因左侧主血,右侧主气。右合谷配左三阴交可补气和血,而寒自散。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主血分。故2穴相配可调和气血,通经止痛。
5:气海 天枢 足三里。气海用3寸长毫针先直刺1.5—2寸,上下徐徐提插3—5次后,再将针提至皮下,向中极方向透刺2—2.5寸,按上法徐徐提插3—5次,有强烈的沉胀感后留针15—30分钟;天枢针1.5—2寸,刮针手法,留针时间同气海;足三里针1.5—2寸,提插捻转手法,持续行针至腹痛减轻后或消失后留针。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理气祛瘀,扶正止痛。气海为气之海,呼吸之根,藏精之所,为下焦之要穴,针之可益真脏,回生气,温下元,振肾阳;天枢乃大肠之募穴,能分理水谷,糟粕,清导一切滞浊,与气海相配,取气海振下焦之阳,取天枢调理肠胃之气,以利运化。足三里可健脾强胃,益气血生化之源。
6:气海 关元 三阴交
  气海、关元二穴,针下2寸深,有麻感下行至会阴部,再继续施热补手法,有酸热感扩散至小腹部,患者自觉胀痛感减轻,再刺三阴交1.5寸深,用提插捻转手法,以押手压住穴下,今感传到两股内,针下腹痛以减轻为有效。
气滞血瘀型,治则为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本方取气海以通调冲任二脉,蒸动气化,宣通涩滞,调理气机以帅血行;取关元且用热法,以温补下元,可敬寒活血;配三阴交可疏肝脾肾三经之气,以活血通滞,更利调经,且是三阴皆循行过少腹,尤是循经远位必取之穴。然本证之治,实则行气调气为主,活血为次,欲通经调气,以手法调节控制感传至为重要,如气至病所,其效立见。
7:承浆 大椎
 承浆向下斜刺5分,持有酸、麻、胀、重针感后,快速提插捻转约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提插捻转1次。大椎将针刺入皮肤至皮下后,向深部缓慢进针3分深,使针感向背部下方放射。如属寒凝血癌或虚证痛经,可在此穴用l寸长的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每次3壮。
痛经病位主要在胞宫,和冲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任脉主一身之阴脉,起于胞中,行于腹部正中,与足三阴经交会,主一身之阴,为“阴脉之海”。月经为阴血所化生,任脉之阴血滋养胞宫,与冲脉相互资助,才能保证女子正常的月经来潮,正如《素问。上古天真》日“任脉通……月事以时下。”故任脉受病,胞宫失养,则易发生疼痛,晋。王叔和《脉经。卷二》论述任脉疾病有“动苦少腹绕脐丫横骨,阴中切痛。”故选任脉之承浆,可以调冲任,补阴血不足。加之大椎是手足三阴经和督脉之交会穴,可以总汇一身之阳,调整全身诸阳之气,推动气血运行。二穴合用有振奋阳气,滋养胞宫之功,使胞宫内气血运行通畅,冲任调和则无疼痛之虞。
8:主穴:十七椎下 三阴交 气海          配穴:太冲 足三里 合谷 血海 地机 次髎 膈俞 肝俞 中脘[操作]  先针椎下或次谬,平补平泻或泻法,捻转半分钟至1分钟起针。气海平补平泻,针感达前阴为宜,留针,在针旁加艾条灸。下肢穴,虚补实泻,用间歇行针,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痛甚者日可2次。或配合耳针子宫点揿针留之,每天按压数次,每次约30—40下。经前1周即要针刺,隔日1次,行经期可每日1—2次。平时每周针1次。连续3个月为1个疗程。痛经,为经脉阻滞或经脉枯涩而致,总治则为疏通经脉。十七椎为经外奇穴,有调经的作用,所在部位为督脉循行部,可通调阳经之气。气海为任脉穴,可调一身元气,与十七椎相配则尽调一身阴阳经气,调和阴阳之偏胜偏衰。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三阴经之气,而调补肝、脾、肾。太冲、足三里可通气滞,合谷、血海可通血脉;地机、次髎温中通经;膈俞、肝俞、中皖补益气血。各穴合用则可治各型痛经。
治疗痛经的办法很多,再如八髎,下髎下的两针,九宫针,消痞针,七星,五行针等等。我们结合中药进行辨证进行针药并施方能获得更好疗效。
     用董氏穴止痛经,门金(陷谷)透涌泉,妇科穴,还巢穴,火主(太冲),一般左脚右手,或者是右脚左手等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0-11-27 09:58

发表于 2020-4-1 19:4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多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