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0352

失眠的中医适宜技术

高山流水1 于 2020-4-10 15:48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0 15: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1 于 2020-4-10 18:42 编辑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或睡眠时间不足,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的病证,亦称“失眠”、“不得卧"。其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主症: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甚则彻夜不眠。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胆、胃等脏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是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心神不宁,或阴跷脉、阳跷脉功能失衡,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不寐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贫血等多种疾病中。兼症:兼见情绪不宁,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满,舌红,脉弦,为肝火扰心;心悸健忘,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脉细弱,为心脾两虚: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为心肾不交:多梦易惊,心悸胆怯,善惊多恐,多疑善虑,舌淡,脉弦细,为心胆气虚;院闷隐气,暖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膩,脉滑数,为脾胃不和。
  
一     :体针常用的穴位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照海,申脉,间谷,夹脊穴,定神针。刺激俞募穴,以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功能状态的平衡;内关为特效穴,可以再加两针变成心三灵
 
二      :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
  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2)、皮肤针弹刺讲究手法,本法应由专业人员施行。
  (3)、失眠症的针灸治疗应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减轻工作压力等相结合。

三:艾灸:1、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失眠艾炙什么穴位?身柱穴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艾炙身柱穴可以调解人的神经系统,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
  2、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艾炙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失眠艾炙什么穴位?现代研究认为,艾炙气海穴可防治失眠症、神经衰弱等。
  3、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失眠艾炙什么穴位?艾炙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等有防治作用。
  4、太冲(俞木穴)。
  太冲在行间上2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失眠艾炙什么穴位?太冲是治疗失眠的最佳穴位。
  以上就是失眠艾炙什么穴位的介绍。除了用艾炙治疗失眠外,将洗干净的艾叶装入枕头制成药枕,其香味也能助人入眠。艾炙虽可治疗失眠,但只能改善一时的症状,要想彻底治愈还须配合针灸耳针治疗。
四:耳穴: 耳穴压丸
  取 穴: 常用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 作:♂♀♂
  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注意事项:♂
  (1)、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2)、据著者经验体会,关键在于睡前半小时按压,如能配合用温热的水浸足10-15分钟或**双足心3-5分钟,效果更好。
  (3)、本法可由医生定好穴区后,嘱家属自行贴压。【耳穴埋针】
  取 穴:常用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备用穴:胃、肝、枕、脾。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耳穴刺血: 刺血
  取 穴♂
  常用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操 作:
  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五:中药治疗:1:心脾血亏
  [主证]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体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象细弱。
  [治疗]补养心脾以生血气。
  [方药]
  归脾汤为主,养血以宁心神,健脾以畅化源。
  不效,可与养心汤同用,方中五味子、柏子仁有助于宁神养心。
  如兼见脘闷纳呆,舌苔滑腻者,乃脾阳失运,湿痰内生,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肉桂等(肉桂对脉涩者尤为相宜),温运脾阳而化内湿,然后再用前法调补。
  二:阴亏火旺
  [主证]
  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或有梦遗、健忘、心悸、腰酸等证。
  [治疗]壮水制火,滋阴清热。
  [方药]
  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随证选用。
  三方同为清热安神之剂,黄连阿胶汤重在滋阴清火,适用于阴虚火旺及热病后之心烦失眠;
  朱砂安神丸亦以黄连为主,方义相似,作丸便于常服;
  天王补心丹重在滋阴养血,对阴虚而火不太旺者最宜。
  由于肝火偏盛的,可用琥珀多寐丸,方以羚羊、琥珀为主,有清肝安神之功。
  三;心胆气虚
  [主证]
  心悸多梦,时易惊醒,舌色淡,脉象弦细。
  [治疗]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
  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随证选用。
  前方以人参益气,龙齿镇惊为主。后者重用枣仁,酸能养肝,肝与胆相为表里,养肝亦所以补胆之不足;知母能清胆而宁神。
  证情较重者,二方可以同用。
  四:胃中不和
  [主证]
  失眠,脘闷嗳气,腹中不舒,苔腻脉滑。或大便不爽,脘腹胀痛。
  [治疗]
  消导和胃为主,佐以化痰清热
  [方药]
  先用保和汤以消导积滞。
  如食滞已化,而胃气不和,不能成寐者,可用半夏秫米汤以和胃安神。
  如兼见痰多胸闷,目眩口苦,脉滑数者,乃痰热内阻,可用温胆汤以化痰清热;
  如心烦,舌尖红绛,热象较著者,再加山栀、黄连以清火宁神。

    六:法很多,这就说下温胆汤根据各型进行加减治疗:处方:姜半夏15,竹茹10,枳实20,陈皮12,茯苓15,甘草8,干姜6大枣5枚为基础进行加减,如疏肝理气和胃(四逆汤,小柴胡,半夏沭米汤等)。加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的。加酸枣仁,柏子仁的天王补心。心火心肾不交的加朱砂安神丸,莲子芯,芩连葛根等进行加减,气虚的加党参黄芪白术等。肝热的加栀子丹皮黄芩。阴虚的加山萸肉,熟地,枸杞子,五味子,何首乌等。引火归元加,肉桂,牛膝等。安神的一些中药,磁石,枣仁,合欢花,夜交藤,牡蛎,龙齿,龙骨,远志,合欢皮,铁落,珍珠,琥珀,枣仁,柏子仁等等。
特别注意了。我这写个处方,大家看是用于哪个型的病人的?李李XX;依靠安定方可入睡,且烘热汗出,月经已停经1年余,大小便正常,舌淡苔黄腻,脉滑。
淡黄芩10克,川黄连5克,广陈皮10克,法半夏20克,生枳实10克,白茯苓10克,淡竹茹10克,炙甘草5克,生姜片10克,大红枣30克,酸枣仁50克,紫油桂5克,炙鳖甲20克,7剂,水煎服,日1剂。请大家回答下了。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1-3-6 08:26

 楼主| 发表于 2020-4-10 17:4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同学答对啦

点评

权治萍 老师可以给我一副中药治疗:心脾血亏处方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08:2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6 08:2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可以给我一副中药治疗:心脾血亏处方吗?。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