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7-2-18 2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七课解答
山东潍坊马志琴四圣心源
第17天作业:
1、说一说六经病六气的偏盛偏虚?为什么?
答: 肝木藏血,而华皮肤,水土温燥,乙木荣达,则五气调和,色不偏见,其一色偏呈者,一藏堙郁,而木气不达也。下后土败阳亏,水邪上凌,木郁湿土之中,则见黄色,木郁寒水之内,则见黑色,木气自郁,则见青色。

(2) 一经有一经之性情,经气和平,彼此交济,一经之性情不至偏见。六经之证,六经之性情发现也。仲景为六经写真,知六气也。知六气之变化,则知六经之性情矣。

(3) 凡人一藏之气偏盛,则一藏之志偏见,而一藏之声偏发。颠病者,安静而多悲恐,肺肾之气旺也;狂病者,躁动而多喜怒,肝心之气旺也。肺肾为阴,肝心为阳,二十难曰:重阴者颠,重阳者狂,正此义也。

(4) 凡一脏之气偏盛,则一脏之志偏见,悲者燥金之气盛,恐者寒水之气盛,忧思者湿土之气盛也。

所以,我理解六气偏见的主要理解如下:

(1)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我们在理解六气偏见之前,还是复习一下我们的最基本思路“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六气本是一气,只是在周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已,木生,火长,土化,金收,水藏,然后又是木生以后就周而复始!

(2) 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某一气的偏盛,必然是与它相克的那一气的偏虚。
因为金克木与木克土,若木气太盛,则金与木必然虚,所以说“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其它各气之盛,也是相对其对应相克之气之虚。以六气之性,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

(3) 究之一气之偏盛,亦缘于虚。
“厥阴能生,则阳气左升而木荣,其风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其它各气也是如此。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

(4) 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广义的土与狭义的土。回顾一下,土是什么?
土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广义的土,就是中气、一气的土。在“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时候,是将一气分为四个部分的,土是广义的土,是四象之母。在“土合四象,是谓五行”的时候,是将一气分为五个部分,土是侠义的土,专指生长化收藏的“化”那部分的一气。

土易湿而不易燥。土的特性是湿气,作为一气中的土气(湿气)阶段,其发展的下一阶段是金收之后的燥气。土之湿气能不能发展到下一阶段的燥气,是一气周流能不能继续顺利运转的关键之一。而土分戊土与己土,足太阴戊土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经以燥金从化到手阳明大肠经,所以湿气为土的本气、燥气只是从化到金气的化气,所以土的燥气一定是不容易敌得过湿气的。

土湿则土气困塞,一气周流运转不畅。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生意盘塞,但能贼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狭义的土湿,则广义的土(一气)则周流不动了。

湿为阴,燥为阳。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太阴土燥,则肝血枯而胆火炎,未尝不病。但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

(5) 六气偏见的应用在于诊病与治病上。例如上面所说:下后土败阳亏,水邪上凌,木郁湿土之中,则见黄色,木郁寒水之内,则见黑色,木气自郁,则见青色。又说:颠病者,安静而多悲恐,肺肾之气旺也;狂病者,躁动而多喜怒,肝心之气旺也。六气偏见的原理就可以指导我们诊病与治病了。
2、土为四维之中气,具体说一说木火金水是如何生长收藏的?
答: 谁能将此文翻译成白话文01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行。喜怒不节,寒暑过渡,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瘟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动笔咳嗽。


3、为什么一切内外感伤杂病皆因为土湿?
答: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平人六气调和,故一气不至独见,病则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见。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以六气之性,实则克其所胜而侮其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一气之偏盛,亦缘于虚土为四维之中气,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阴易盛而阳易衰。故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自解:偏盛,以彼虚而生克失其承制,亦因中气衰而升降失序也。扶阳抑阴根源在于湿为本气燥为化气而燥气不敌湿气。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2-18 22:31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