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时间: 2013-03-25 10:17 新华广东快讯微博
【节目导视】
巍巍大别山,崎岖出诊路,村医挑起山村健康重担(同期:随叫随到,他没有半点的怨言);
微薄的收入、尴尬的身份,乡村医生面临后继无人(同期:骑个摩托车四处去跑啊,这个是跟我原来心里的想法是相差很大的)。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村医之困》。
【演播室主持人】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基层,约有110万乡村医生。如今,由于待遇低、身份尴尬、后继无人等等,“村医”这个职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重重困境。今天我们就走进大别山,去看看大山深处的村医们是如何生活和工作的。
【解说】这里是大别山深处的湖北省英山县河东村,山里的夜漆黑一片,唯有村卫生室里的灯光在远处若隐若现,格外显眼。屋子里,小学生赖仕成在父亲的陪伴下打点滴。
【现场】湖北省英山县河东村村医 郑移山
放松点,好,好。
【解说】郑移山是河东村的老村医,随着岁数越来越大,高度近视的眼睛也越来越不灵光。尽管格外仔细,第一针还是打漏了,赖仕成的小手一下子就肿了起来,郑医生不得不再打一针。在旁的父亲尽管有些紧张,但还是宽慰着老村医。
【现场】赖仕成的父亲
没事,没事,为孩子好嘛,这个光线也不好。
【解说】吊瓶一直打到晚上8点多,郑医生才吃晚饭,紧接着他又开始在卫生室整理一天的诊疗记录。快到10点钟,赖仕成的父亲打来电话,孩子高烧39度8,郑医生连忙放下手中的活,骑着摩托车摸黑前往赖仕成家。
看舌苔、量体温,郑医生迅速对孩子进行了初步诊断。
【现场】湖北省英山县河东村村医 郑移山
可以不下(山),等一晚间,等(炎症)稍微小一点一定打两针,这个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是明天还这样呢?)明天这样的话,(体温)再高的话,那就要住院治疗。
【解说】这样的深夜出诊对郑移山来说再平常不过。老郑今年54岁,在村里当医生已经36年。别看老郑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只是早年在卫校有过短暂的学习经历,但因为有着多年的经验,老郑成为乡里乡亲健康的守护神。
在英山县,像老郑这样医护一肩挑的村医共有311人,其中150多人年过五旬。
【解说】在海拔近千米的英山县龙潭畈村,今年60岁的村医唐长恩在山间走村串户式地出诊达40多年。
【同期】湖北省英山县龙潭畈村村医 唐长恩
(平时您出诊多吗?)出诊一般天天都有。(天天都有?)嗯。(一般每天怎么样出去?)出去还不是走,步行。(村里面最远的地方有多远?)那大概是七八里吧,好高的山上,高山上。
【同期】湖北省英山县龙潭畈村民村民 彭善民
随叫随到,他没有半点的怨言。
【解说】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在全国推广。对村医来说,变化之一就是所有的诊疗记录都要在网上进行,对于50多岁的村医们来讲,用电脑操作还真有些勉为其难。
【同期】湖北省英山县河东村村医 郑移山
读的书比较少,原来汉语拼音也没有学,刚开始的时候临时的操作都很难。
【解说】此外,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村医还要承担繁重的基础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这包括每季度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患者以及65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医疗档案,每季度随访一次,并做好记录。
【同期】湖北省英山县河东村村医 郑移山
我的眼睛近视接近1000度,所以写东西眼睛几乎挨着纸了,速度比较慢,像晚上填3到4份(表),那就要忙到十一二点。
【解说】繁重的工作让一些村医身体吃不消。2012年3月16日凌晨一点多,大别山区浠水县官塘村59岁的村医顾光球在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后,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了村卫生室。附近群众赶紧把他送往浠水县医院。凌晨4点多,一瓶吊针还没打完,顾光球便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同期】顾光球的妻子 汪杏花
他一生救过无数次人的生命,这一次他没有抢救过来。
【解说】顾光球生前所在的官塘村卫生室负责洗马镇的3个村子,覆盖村民近4000人。到他去世前一天,他已经完成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1000多份。 正是这些任劳任怨的农村医生成为我国基层卫生的“网底”,而他们当中多数人是从广大农村家喻户晓的“赤脚医生”岗位上走过来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中国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来自医学世家,也有一部分人来自上山下乡的知青,在经过县一级的卫生学校培训后,他们走上了“医者”的岗位。在缺医少药的那个年代,这个群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由于村医技术水平低,后续的培训跟不上,再加上年龄老化,村医这个职业成为整个医疗体系中抵御风险最薄弱的环节。
【同期】浙江省湖州市卫生局医政科教处处长 张帆
从调查情况来看,可以讲农村社区这支(医疗)队伍人才匮乏,年龄、职称、知识整个结构非常不合理。
【同期】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葛明华
人员是非常老化的,50岁以上的人很多,还有学历层次比较低,还有一个是继续教育是比较少的,所以知识的更新是比较少、比较慢,所以对疾病的认识过程、对疾病的处理、测探都不懂。
【解说】人员老化、技术水平落后,这些先天不足使得“村医”这个行当日薄西山,越来越多的老村医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各地相继实施了“大学生村医”计划,然而收入少、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的现实,难以留住年轻人的心。
【同期】大学生村医 李启林
因为本来想考到执业医师以后,本来刚开始下来以后以为就是做门诊,给病人看看病,这样成就感有一点。现在没有什么成就感,每天就是这些事情,看毛病都是很小的小毛病,简单处理一下。而且主要就是很繁杂的慢性病回访啊,上门啊,又骑个摩托车四处去跑啊,这个是跟我原来心里想法是相差很大的。
【解说】与偏低的收入相比,这些年村医们更为关心的还是养老问题。按照国家政策,村医年龄到了60岁就不能再执业,这让干了一辈子的老村医们心里更不是滋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76%的村医没有任何养老保障。
【同期】湖北省英山县龙潭畈村乡村医生 唐长恩
他一个民办老师就说也没搞转正的,退休了还可以得1000多块钱一个月,那像我这个老头是空空一谈了。
【解说】支撑着医疗卫生体系最底端的这些村医,是广大农民的健康守护者,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村医这个职业正在变成一个“冷门”,如何帮助村医解决后顾之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同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刘国恩
政府在市场力量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地方,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医疗卫生这个领域,特别是乡村医疗卫生现状和乡村医生的培训还需要资源,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政府财政的钱要用在刀刃上最佳的地方。
【解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代表恳切呼吁,关注全国110多万乡村医生的现实处境,解决他们的身份和养老问题。其情之殷,其心之切,令人动容。新医改实施3年来,覆盖县、乡、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而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的基础,稳定并壮大村医队伍,提高村医水平,需要倾注更多努力。
【演播室主持人】大别山乡村医生生存现状只是一个缩影。其实,如何将村医面临的各种困难逐步化解,国家也曾出台相应的政策。2011年国务院出台相关规定,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尽管现实与理想之间还有差距,但相信随着医改在实践中不断推进,110万村医的困境也能随之化解。好的,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
|
|
|
|
共 5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3-27 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