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医行关于如何大道至简去学习中医(四圣心源)的几点思考(二)
谈到如何去学习好中医,这是一个中医教育的问题,必须圆满地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技术,两者是二而一,一而二。
理论解决认识问题,技术解决实践问题。
没有理论,技术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变化运用,而没有技术的体现,我们又怎么叫人去相信理论。
如果从中医治病的角度来阐述以上两个方面,那么,技术实际上就是望、闻、问、切的这个诊断过程,以及其他一些包括操作性治疗手段在内的过程。
而理论则体现在将诊断的素材进行综合思维,最后得出适宜于病证的方药和其他治疗的过程。
上述两个方面,就象鱼与水的关系,没有理论之水,何以养育技术之鱼,没有技术之鱼,理论之水又何以体现其意义。
现在中医院校最令人感到忧虑,最令人感到前途渺茫的,就是鱼水已经分离。
国家照搬了西医院校的那套方法,有基础部与临床部之分,改为大学的则分为基础医学院与临床医学院。老一辈的中医家没有什么临床与理论之分,当然的理论家就是当然的临床家,而中青年的这一辈老师,理论临床已然泾渭分明。搞基础理论的对临床没有深究,更谈不上丰富的经验,而搞临床的,由于忙于诊务及应付西医,对于经典亦少问津。如此理论何以深入?临证怎么提高?
更有甚者,搞中医的对于望、闻、问、切、神、圣、工、巧,别说掌握一二成,就是相信也难以做到。上课的时候只能照本宣科,当学生问到什么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什么叫做“切而知之谓之巧”时,又不肯承认是自身没有掌握,反以古人夸大其辞搪塞之。大家都知名师高徒之理,象这样的师,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徒呢?不得而知。
传统的佛教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可以用三个字来归纳它的修行过程,这就是信、愿、行。
信是一切的基础,是成就一切功德之母。
没有信,什么都谈不上;
有了信,相信这个学问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有愿望去把握它。
信心坚定了,又加上有这方面的意愿,剩下的就是怎么去达到这个愿望的具体操作与实践,这就是行。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这三个字也适合于世间的一切学问,当然也包括中医。要学好中医,首先还是一个信。没有信,根本不相信它能够治好病,那怎么谈得上有一个学习的愿望呢?没有愿望,怎么去学中医?所以还是要先解决一个信的问题。但是,我们凭什么去信呢?要产生这个信,除了这个理论的圆融自成让我们生信,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它的行,是行让我们生信。我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小病,亦能治大病,更能治未病,我们甚至经历了这个过程,这样的“行”很容易让我们生信。学生从何处看到这些行呢?自然是从老师那里,而老师要看到这个行,就得靠自身的实践了。
因此,学生的信是从老师生,老师的信是从自生。前面我们所谈到的忧虑,关键就在于学生已不能从老师那里生信,而老师亦不能自生信。学校几年的学习,大都是为了应付。无信何能生愿?无愿何能生行?但是我们的善医行学员都是村医,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理论和技术都有,只是层次不一样,有纯西医的,零基础中医,所以我们善医行首先要考虑建立一种学习的思维逻辑模式去指导大家学习,就像全息易像平衡针灸、留置针法一样的大道至简去指导理论学习和临床具体应用,就可以突破这个学习中医难的瓶颈,也许就可以打造出我们善医行中医四圣门的学习特色!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7-10-4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