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伴有脑、心脏、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是冠心病、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据调查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约为30%。对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而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独立性疾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80—90%;对在某些疾病中作为一种症状而出现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仅占10—20%。 目前,我国及大多数国家对成人的高血压已有一个基本的统一诊断标准,即在未服降压药情况下18岁以上成年人的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同时,需经过3次以上非同日的测量均为这个血压值者,就可诊断为高血压。(当收缩压小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或等于60毫米汞柱则可诊断为低血压。)血压小于130/85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者称“高正常血压”。理想的血压值是小于120/80毫米汞柱。高血压病大多数患者病情发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见血压增高,或时高时底。若病情发展,则血压持续升高,伴头痛、头晕、头胀、目眩、耳鸣、失眠等症状。若再发展,则会伴有更加严重的病症出现。 我国人群高血压水平状况一般可分为三级: 一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之间,若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舒张压小于9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若收缩期小于140,而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则为舒张期高血压。 二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100—109毫米汞柱之间。 三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8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10毫米汞柱者,为三级高血压。 临床上为了便于判断病情轻重和有利于治疗,高血压可以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缓进型又分一、二、三期: 一期高血压:血压达到诊断高血压的水平,临床无心、脑、肾的并发症。 二期高血压:血压达到诊断高血压的水平,并具有下列之一项者:1、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2、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三期高血压:血压达到诊断高血压的水平,并具有下列之一项者:1、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2、左心衰;3、肾功能衰竭;4、眼底出血或渗出,视神经盘水肿有或无。 急进型高血压是介于缓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其特点是病情一开始即为急剧进展,患者血压持续在200/130毫米汞柱以上,伴有重度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障碍,容易导致尿毒症、心力衰竭和脑出血,预后不良。 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其次与年龄、职业、环境等因素也有密切联系。此外,家族性高血压史、肥胖、高脂血症、高钠饮食、饮酒、吸烟等因素的影响,也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增高。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首先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其次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有无合并症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降血压药物,根据不同药理作用机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利尿剂:是使用最早的一线降压药物之一,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寿比山)等。 2、 B—受体阻滞剂:也为一线降压药物,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等。 3、 钙拮抗剂:是最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有尼群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硝苯地平(心痛定)、非洛地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近十来年广泛应用的新型、安全、有效的降压药,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 5、 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持久而平稳,有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 6、 周围血管扩张剂:能使小动脉扩张,外周总阻力降低,以使血压下降,有肼苯达嗪、双肼屈嗪、硝普钠等。 7、 复合制剂:可根据医生的经验及患者的用药反应适当选用。目前国内常用的复合制剂有,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降压0号)、复方罗布麻片、珍菊降压片等。 总之,各类降压药均有自己的降压机制及其特点,也各有一定的副作用,对患者必须量体裁衣,合理选择用药是治病的关键。现在临床多主张联合用药,既能提高疗效,减少每种药的剂量,又能减轻副作用,使血压平稳下降。 对一期高血压患者,症状不明显者行非药物治疗,如降低体重,限烟戒酒,限盐限脂,体育锻炼等方法治疗。症状明显者,除非药物疗法外,尚可用镇静剂,如安定片5毫克,每晚一次。良好的休息,能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大多患者经镇静休息后,再配合药物治疗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对二期高血压患者,开始可按上述方法治疗,若疗效不显著时,采用多种小剂量降压药联合应用,如氢氯噻嗪,初始每日12.5—25毫克;利血平,每日0.25—0.5毫克;肼苯哒嗪,每次10—20毫克,一日两次。 对三期高血压患者,因出现合并症较多,治疗较为复杂,必须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化联合用药。一般可选用硝苯地平(5—10毫克,一日两次)、卡托普利(25—50毫克,一日两次)、美托洛尔(50毫克,一日一次)等联合应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各种合并症应同时积极进行相应治疗。 对有各种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也应选择性的应用降压药。如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患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再加钙拮抗剂,不宜用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宜选用钙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并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宜选用钙拮抗剂。 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一个特点,就是舒张压仅在90毫米汞柱以下,而收缩压多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值(也即脉压)较大,这种高血压属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因多见于老年人,故又叫做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当然,老年人也多见舒张压和收缩压都高的“收缩期及舒张期高血压”。老年高血压一般进展缓慢,很少是急进型的,治疗应选择钙拮抗剂,如尼群地平、氨氯地平之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之类;以及利尿剂,如吲达帕胺(寿比山)之类等,单用或联合应用。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逐渐加量,缓慢降压,不断调节,以最小剂量达到最合适的效果。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另一个特点,就是收缩压小于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却在90毫米汞柱以上。由于收缩压不怎么高,而舒张压却明显的高,使脉压减小,这种以舒张压显著升高的高血压类型叫做舒张期高血压。当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若遇到外周阻力血管(主要指管径非常细小的小动脉及微动脉)口径小,造成外周阻力增大时,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因此减慢,心室舒张时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所以导致舒张压升高。舒张压的高低,反映了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治疗应选择B—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普萘洛尔(心得安)之类;周围血管扩张剂,如肼苯达嗪、硝普钠之类,;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滞剂,如厄贝沙坦、缬沙坦之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之类;体重指数高者还可选用钙拮抗剂,如非洛地平(波依定)、氨氯地平(络活喜)之类。 中青年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治疗。因为随着血压的升高,常会伴有血脂的异常,糖耐量的减低,体重的增加,这些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由于年龄的逐渐增长,动脉血管会不断出现硬化,弹性降低,慢慢会转化为“收缩期及舒张期高血压”,或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时,有专家推荐出一个理想的降压目标,即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应降至小于140/90毫米汞柱,小于或等于138/83毫米汞柱更为理想。轻度患者以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为好。中青年应降至130/85毫米汞柱,老年患者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为宜,单纯收缩压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而收缩压相应的增高,可能心血管出现必要的代偿功能,这时如果降压过度,重要脏器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不畅,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特别是有冠状动脉硬化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血压降得过低,可引起血栓形成、心绞痛发作或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外国资料提出,伴有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将舒张压降低到85毫米汞柱,已到危险下限。这个危险下限值得引以为戒。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有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年龄大有并发症的患者容易在早晨血压升得过高、过快,这对心、脑血管极为不利,很有可能在此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中风、甚至卒死。因此,高血压患者早晨起床后的一段时间属于危险期。为了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清晨不致骤升,夜间不致过低,建议患者清晨6点多起床时服药,最好服用降压效果能持续维持24小时的长效降压药。并特别注意起床、下地、活动时动作务必缓慢、平稳,防止跌碰和昏倒。夜间服降压药会导致本来处于低谷状态的血压降得更低,有诱发脑梗、心梗的可能,故应尽量避免夜间服降压药。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的眩晕、头痛范畴,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血管意外时,则归属中风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及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一般可分为四个证型:1、肝阳上亢型,以头痛头胀、心急易怒为主症,用天麻钩藤饮(《医学中衷参西录》方)酌加夏枯草、野菊花、珍珠母等治疗;2、阴虚阳亢型,以眩晕、头痛、耳鸣、腰痠为主症,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方)酌加葛根、白菊花、杜仲等治疗;3、阴阳两虚型,以眩晕、健忘、气短、失眠为主症,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酌加女贞子、淫羊藿、龟板等治疗;4、痰热瘀阻型,以头重、眩晕、胸闷、肢麻为主症,用温胆汤(《千金方》方)加黄芩、毛冬青、钩藤等治疗。以上各型里若兼有内风(肢麻、震颤)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兼有血瘀者加活血化瘀药,兼有痰阻者加豁痰利气药。经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下列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可对症选用:天麻、地龙、黄芩、白芍、丹皮、夏枯草、石决明、牛膝、钩藤、葛根、龙胆草、杜仲、桑寄生、防己、益母草等。用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必须经医师临症望闻问切,测量血压,辩证分型,病证结合,因人制宜,随症加减,不能生搬硬套,对号入座。 最后,博主要真诚劝慰中老年患者朋友,被确诊患了高血压病之后,不要精神紧张,忧心忡忡,过分担心继发某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应当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泰然处之。大量事实证明,高血压病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精神情绪的调摄和饮食起居的忌宜,认真坚持科学合理用药,高血压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也会避免和延迟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和正常人一样保证生活质量,带病延年,康乐长寿。 |
共 1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10-3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