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合性手术理论
针刀松解术是一种通过针眼进行松解的闭合性手术。要完成没有切口的闭合性手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创立闭合性手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针刀医学关于闭合性手术的基本理论有8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细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动态解剖学、体表定位学、闭合性手术的进针方法、闭合性手术的手术入路、闭合性手术的手术方法及闭合性手术的工具—针刀。
二、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㈠、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动态平衡失调
动态平衡失调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受损的软组织不能完成其自身的生理功能,就成为动态平衡失调。
㈡、软组织损伤的的病理变化过程
软组织损伤的的病理过程有4个方面,即粘连、瘢痕、挛缩、堵塞。它们既是一个生理概念,又是一个病例概念。当急性软组织损伤后人体通过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进行自我修复时,它们是一个生理概念;但如果粘连、瘢痕等影响了人体生理功能时,它就变成了导致人体疾病的病理因素了。
㈢、针刀医学关于骨质增生新的病因病理学理论
针刀医学通过临床研究提出了骨质增生是因为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对骨关节产生了异常应力,人体为了对抗这种异常应力,在骨关节周围所形成的的骨化物。所以,骨质增生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分为3个阶段:即硬化、钙化和骨化。
㈣、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症的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针刀医学通过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及骨质增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研究,提出了动态平衡失调是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根本病因,通过针刀松解恢复动态平衡及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促进体液回流,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生物电能,并促进局部微循环,使疾病得以治愈。
但针刀手术是通过什么方式调节动态平衡和力平衡怎样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促进体液回流?一种疾病的针刀治疗点如何把握?多少个治疗点是正确的?目前均没有统一的认识。怎样提高针刀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这就涉及到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病理构架的问题。通过针刀医学临床研究,我们提出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的病理构架理论
⑴、网眼理论,以及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
1、网眼理论的物质基础—弓弦力学系统
运动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而力是人类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元素。人生活在地球上,首先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要维持人体的正常姿势,包括卧姿、坐姿、站姿,就必须形成与重力相适应的解剖结构。其次、人体为了生存所做的运动和劳动,都受到各种力的影响。人类为了自身的力学平衡需要,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类似弓箭形状的力学系统,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静态弓弦力学系统:弓:骨骼
弦:关节囊、韧带、筋膜
弓弦力学系统 动态弓弦力学系统:弓:骨骼
弦:骨骼肌
辅 助 装 置:软骨、副骨和滑囊等
弓弦力学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脊—肢弓弦力学系统
①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单关节弓弦力学系统包括静态弓弦力学单元、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和辅助装置。
静态弓弦力学单元:以骨骼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为弦,构成一个完整的弓弦力学单元。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作用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关节囊及韧带在骨面的附着处称为弓弦结合部。
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包括一个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结构和超关节附着的骨骼肌。动态弓弦力学单元的作用是骨骼肌收缩,带动关节使之产生主动位移。骨骼肌在骨的附着处也称为弓弦结合部。一个关节的动态弓弦力学单元称之为一个运动单元。
②脊柱弓弦力学系统:脊柱弓弦力学系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维持人体的直立状态,而扩大脊柱的活动范围所形成的独立的弓弦力学系统。这个弓弦力学系统包括颈段、胸段、腰骶段。颈段是以枕骨寰椎后结节、第2~7颈椎棘突为弓,附着于以上骨面的软组织为弦的弓弦力学系统。胸段是以第1~12胸椎椎体为弓,附着于胸椎椎体及胸廓的软组织为弦的弓弦力学系统。腰骶段是以腰1~骶5椎棘突为弓,附着于以上骨面的软组织为弦的弓弦力学系统。
③脊—肢弓弦力学系统:脊—肢弓弦力学系统需要脊—肢多个运动单元联合协调,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不同的运动功能。从形态学上看,其形状类似斜拉桥拉索连接的多个弓弦力学系统。桥塔相当于脊柱骨,桥墩相当于肢带骨,斜拉桥的拉索相当于连接脊—肢的软组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人体弓弦力学系统是由以关节为主的单个运动单元通过肌肉的连接,形成了类似斜拉桥拉索连接的弓弦力学系统。由于人体骨关节周围软组织起止点的不同,在同一部位的骨骼上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肌肉、韧带的起止点。
起止于同一部位的肌肉、韧带可止于不同的骨骼,起于不同骨骼的多条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也可止于同一骨骼。这样,人体内就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立体弓弦力学系统,各部分的弓弦力学单元相互交叉,保证弓和弦的完整性。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弓箭的力学方式。
第二、弓弦力学系统组成部分的慢性损伤,必然引起弓弦组成部分的受力异常。在弓弦力学系统中,应力集中的部分首先是弓弦结合部即软组织的起止点,其次是弦及软组织的行径路线,最后是弓即关节。这就是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其次才是软组织行径路线的损伤,最后是骨关节本身的损伤如骨质增生,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第三、人体的弓弦力学系统是物理学的力学成分在人体骨关节与软组织间的具体表现形式。弓弦力学系统的创立阐明了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等临床疑难杂症的病理机制和疾病的病理构架,为针刀治愈困扰全人类健康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骨质增生症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2、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
网眼理论是指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中,最初是对原始病变点的修复,随着病情发展,损伤软组织在自我代偿和自我修复过程中,按照静态和动态弓弦力学单元的结构特点形成的粘连、瘢痕、挛缩,从而形成了一个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
它的临床意义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理过程是以点—线—面的形式所形成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它的病理构架形成的形态学基础是人体弓弦力学系统。软组织损伤后,该软组织起止点即弓弦结合部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就会影响在此处附着的其它软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行径路线即弦的走形路线向周围发展辐射,最终在损伤组织内部、损伤组织周围、损伤部位与相邻组织之间形成立体网状的粘连瘢痕。
综上所述,网眼理论是以人体弓弦力学系统为基础,通过对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病因病理学认识和总结所提出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整体病理构架理论,网眼理论将中医宏观整体的理念与西医围观局部的方法结合起来。既从整体上去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又从具体的病变点对疾病进行量化分析,对于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症的整体思路、确定针刀治疗的部位、针刀疗程以及针刀术后手法操作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㈤、对经络理论的新探索
针刀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庞大的电生理线路干道。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物质载体是金属微量元素所组成的极细小的金属元素链。人体内的电生理线路干线相当于古代医家发现的十二经脉,加上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这二十条较大的干线是人体内电生理线路系统的主要干线,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及针刀治疗均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㈥、针刀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
1、力学因素是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质增生的根本原因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软组织受到异常应力后,人体通过粘连、瘢痕、挛缩去对抗这种应力过程中影响了软组织的生理功能,从而引发临床表现;骨质增生是骨关节周围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后,在软组织起止点形成粘连、瘢痕、挛缩和阻塞,造成骨关节周围的应力集中,人体为了对抗这种异常应力所形成的骨化组织。换言之,骨质增生是慢性软组织损伤在骨关节周围的特殊表现方式。
2、重新认识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和转归
⑴、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各种损伤都是外因,人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⑵、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转归:针刀医学提出在保证人体组织器官完整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的健康。针刀治疗就是以此为前提,针刀治疗不切除人体内任何组织器官,而是通过松解粘连,切开瘢痕,调节软组织的力学状态,帮助人体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最终恢复人体的动态平衡。
三、针刀治疗目的与治疗原则
针刀治疗的目的:就是在不切除人体组织、器官的前提下,恢复人体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包括软组织(如筋膜、腱膜、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内脏器官等)的动态平衡和骨关节的力平衡。
针刀治疗疾病原则:针刀为主,手法为辅,康复理疗,配合药物。
四、针刀操作步骤
㈠、针刀手术常用麻醉方法
1、局部浸润麻醉:选用1%利多卡因,一次总量不超过300mg。适用于单一的,局限性慢性软组织损伤病人及部分骨质增生病人。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2、神经组织麻醉: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关节强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的针刀整体松解。
3、全麻: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所引起的脊—肢联合畸形的针刀整体松解。
㈡、四步进针规程
1、定点:在确定病变部位和该处的解剖结构后,在进针部位用龙胆紫溶液或用记号笔做一记号,局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洞巾。
2、定向:刀口线方向始终与重要血管、神经走形方向一致,将刀刃压在进针点上。
3、加压分离:在完成第2步后,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托住针体,稍加压力,不使其刺破皮肤,在进针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这样浅层的神经血管就会被分离在刀刃两侧。
4、刺入:完成第3步,继续加压,针刀穿过皮肤。此时进针点出凹陷基本消失,浅层的神经血管即膨起在针体两侧,然后依据针刀手术入路,实施针刀刀法。
㈢、针刀闭合性手术常用针刀刀法
1、纵行疏通法: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走形一致,针刀体以皮肤为圆心,刀刃端在体内做纵向的弧形运动。主要以刀刃及接近刀锋的部分刀体为作用部位。其运动距离以厘米为单位。
2、横行剥离法:横行剥离法是在纵行疏通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刀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走形一致,针刀体以皮肤为圆心,刀刃端在体内做横向的弧形运动。横行剥离使粘连、瘢痕等组织在纵向松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其松解度,其运动距离以厘米为单位,范围根据病情而定。纵行疏通法和横行剥离法针刀手术操作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刀法。临床上常将纵行疏通法和横行剥离法相结合使用,简称纵疏横剥法,纵疏横剥1次为1刀。
3、提插切开剥离法:刀口线与重要神经血管走形方向一致,刀刃到达病变部位以后,切开了第1刀,然后将针刀提至病变组织外,再向下插入,切开了第2刀,一般提插3~5刀为宜。适用于病变部位深在,其它刀法操作困难的病变点松解。
4、铲剥法:针刀到达骨面,刀刃沿骨面或者骨嵴切开与骨面连接的软组织称为铲剥法。铲剥法适用于骨质表面及骨质边缘软组织,如肌肉起止点、韧带及筋膜的骨附着点的病变。
五、针刀闭合性手术意外情况处理
㈠、晕针:
1、发生原因
⑴、精神因素:恐惧、精神过于紧张。
⑵、体位因素:坐位针刀治疗时晕针发生率较高。卧位针刀治疗时晕针发生率较低。
2、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泛恶,重者针刀术后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乌紫,大小便失禁,脉细微。
3、处理方法
⑴、立即停止治疗,迅速拔出针刀,用创可贴保护针眼。
⑵、扶患者去枕平卧,抬高双下肢,松开衣带,盖上薄被,打开门窗。
⑶、症轻者静卧片刻,或给予温开水送服即可恢复。
⑷、症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点按或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穴。必要时温灸关元、气海,一般2~3分钟即可恢复。
⑸、如果上述处理仍不能使患者苏醒,可考虑吸氧或做人工呼吸,静脉推注50%葡萄糖10ml,或采用其它急救措施。
㈡、断针
1、发生原因
⑴、针刀反复多次使用,在应力集中处易发生疲劳性断裂。
⑵、针具维护不当发生锈蚀,操作前又疏于检查。
2、临床表现
针体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
3、处理方法
⑴、保持原来体位,以免使针体残端向肌肉深层陷入。
⑵、必须采用外科手术探查取出。手术宜就地进行,不宜搬动移位。必要时须借助X线定位。
㈢、其它意外情况
如血肿、重要神经血管损伤、血气胸等,详见相关病重针刀治疗的注意事项。
六、针刀手术后康复方法
针刀术后48~72小时,应用针灸、药物离子导入、热疗等理疗方法疏通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针刀术后的康复,针刀术后康复操调节全身的弓弦力学系统,恢复人体生理力平衡。
七、常用针刀刀具
㈠、直形针刀:
主要用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压痛点的治疗。
⑴、I型齐口刃:针刀体直径1mm,刀刃0.8mm,根据针刀体长度不同分为4钟型号。主要用于表浅部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⑵、II型齐口刃:针刀体直径3mm,刀刃0.8mm,根据针刀体长度不同分为4钟型号。主要用于深层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⑶、斜面针刀:用于缩窄性腱鞘炎的治疗。
㈡、弧形针刀:
主要用于骨关节周围软组织附着部位病变,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
⑴、I型弧形针刀:针刀体直径1mm,刀刃1mm,根据针刀体长度不同分为3钟型号。用于小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⑵、II型弧形针刀:针刀体直径3mm,刀刃1mm,根据针刀体长度和刀刃的不同分为6钟型号。用于中、大关节病变,如关节强直,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⑶、III型弧形针刀:针刀体直径4mm,刀刃2.5mm,根据针刀体长度和刀刃的不同分为6钟型号。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
|
|
|
|
共 6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11-23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