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发作性突发性剧痛,因其疼痛剧烈,
又称为“痛性痉挛( ticdoulourcux)。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
性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1.6。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痛中最为常见的
类型,但其患病率在我国至今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据英国报道大约
为155/1000000人。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或症状性两大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
继发于肿瘤、脱髓鞘等明确病变的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大约只
有i%~5%发现有脑肿瘤存在,其中以听神经瘤最为多见。原发性三叉神经
痛的病因至今尚无十分满意的解释。目前普遍认为三叉神经痛主要是由于血管
压迫所致;一些病理学家和口腔科医师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牙齿脱落及
慢性感染所致;也有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性可能有中枢机制的参与,三
叉神经的逆行活动可能改变了三叉神经核的电生理活动方式。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征:
l.发作性 三叉神经痛为发作性“闪电”或“触电”样疼痛,每次持续
数秒钟到数分钟, 一般为20 -- 30秒。有时患者可能诉说其疼痛为持续性的,
但当患者安静不动时,他会感到这种所谓的“持续”中疼痛有短暂的减轻。
2.触发性 面部特别是口周区的轻度触觉刺激即可诱发三叉神经痛。说
话、咀嚼、刷牙、洗脸均可诱发疼痛的出现和加重,严重者微风或身体运动亦
可成为诱发因素。一般在疼痛发作后有2 --3分钟的不应期。
3.间歇性 在三叉神经痛频繁发作期间,大多数有数周到数月的间歇期。
Rushton等报道155例三叉神经痛中.50%有1个月以上的间歇期,24%的间
歇期在12个月以上。一般说来,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间歇期愈来愈短。
4.单侧性 几乎所有的三叉神经痛均在单侧发生,以右侧居多,大约占
61%。少数患者在病程中可再出现另一侧的三叉神经痛。双侧同时发生者极为
罕见,仪占0. 5%。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第Ⅱ、第Ⅲ对脑神经的分布区,发生
在第1支分布区的极少见。
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些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以
在其分布Ⅸ区域发现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有的甚至出现角膜反射迟钝,但
发作停止后这些体征即消失。如果发现这些体征持续存在,应考虑为继发性三
叉神经痛,必要时可行头颅CT、MRI及DSA等检查,以寻找其病因。
6.三叉神经痛对卡马西平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良好,这一特点也可作
为三叉神经痛与其他面部疼痛如牙源性疼痛、非典型面部痛和颞颌关节紊乱的
鉴别要点之一。
【诊断要点】
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为:
l.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1)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2)疼痛为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3)疼痛程度严重。
(4)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5)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对于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时行头颅
平片、cT和(或)MRI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药物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以卡马西平为首选药
物,如果无效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可选择其他抗癫痫药物,也可选择抗
痉挛药物如力奥来素(巴氯芬)或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匹莫奇特。
1.抗癫痫药物
(l)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tegretol):也称酰胺米嗪或氨基甲酰环氮
己三稀。现已被公认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用法:宜饭后服用,通常
由lOOmg每日2次开始,以后每日增加lOOmg,直至疼痛缓解或消失(可增
至200—400mg.每订3次).用此有效量持续2~3周,然后逐渐减少,找出
最小有效量(lOOmg/次,每日2~4次),再以此维持量服用数月。本药孕妇
忌用。其副作用可有思睡、眩晕、药疹、消化障碍、复视、共济失调等,减量
或停药后一般可消失。但长期应用可发生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对此须注意
观察。
(2)苯妥英钠(phenytoin,dilantin):在未开始应用卡马西平之前,苯妥
英钠曾被认为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其治疗效果不如卡马西平,但至
今仍未失去其治疗价值。此药也是一种抗癫痫药物,据认为其药理作用和卡马
西平类似。用法:初服O.lg,每日3次,以后每日增加0.lg.直至疼痛停止
(或至0. 2g,每日3次).继续应用2~3周,然后(或出现中毒症状时)逐渐
减量,还应以最小有效量维持在疼痛停止后数月。其主要副作用为共济失调
(头晕、步态不稳等)、视力障碍、齿龈增生及白细胞减少等。如本药与氯丙嗪
(目前不单独应用)合用,则治疗效果尤佳,每次可配服氯丙嗪25-- 50mg,作
为维持量的最小有效量,有时可减至每日苯妥英钠0. 05 --0. lg和氯丙嗪25-
50mg。
(3)氯硝西泮:系苯二氮卓类抗癫痫药物,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开始剂量为0. 5mg,3次/天,以后每3天增加o.5~lmg,直至疼痛缓解。但
其不良反应较重,主要为嗜睡和步态不稳。
(4)丙戊酸钠:可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常用剂量为600~1200mg。服
用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5)加巴喷丁(gabapentin):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目前临床
研究表明它对三叉神经痛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加巴喷丁的起始剂量为
300mg/d,以后逐渐增量至疼痛控制,一股用量为1200mg/d,最大可至
24OOmg/d。
(6)拉莫三嗪(lamotrigine):拉莫三嗪是一新型抗癫痫药物,目前也有
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报道,但目前其临床研究资料不多,仍有待进一步验
证。
(7)托吡酯(topiramate):商品名为妥泰,可试用于治疗三义神经痛,但
正式应用临床前还必须大宗病例的临床试验验证。
2.抗痉挛药物beclofen是一种肌肉松弛药及抗痉挛药,也可用于三叉神
经痛的治疗。目前国内市场有两种商品药即脊舒和力奥来素。baclofen既可在
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无效时单独使用,也可与它们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
果。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初剂量可用5mg,3次/天;3天后改
为lOmg,3次/天;以后每3天增加一次剂量,每日总剂量增加15mg.最大
剂量为40--80mg/d。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昏及疲乏。
3.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匹莫奇特( pimozide)是一种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主要用于抗精神病治疗,三义神经痛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常用口服
剂量为4-- 12mg/d。Lench等应用匹莫奇特治疗三叉神经痛48例,疼痛总分
数下降78%。不良反应有疲劳、双手震颤、记忆力减退、睡眠中出现不自主
动作,以及轻度帕金森病表现。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3%,但一般均较轻
微,减量或加用小剂量比哌立登(biperiden)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4.维生素 为了促进神经修复,可给予B族维生索,如维生素B1、B6及
B12治疗。大剂量的维生素B12不仅有促进神经修复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
作用。
(二)神经阻滞治疗
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对于下
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下颌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分布区疼痛者,
可行上颌神经阻滞术。对于三叉神经任何一支或多支疼痛者,均可选行半月
神经节药物或射频毁损术,治疗成在影像学没备的引导和定位下进行,以保
证疗效和防止并发症。具体方法与适应证、禁忌证参阅《临床疼痛诊疗操作
规范》。
(三)手术治疗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明显副作用者,应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
多采用的手术为微血管减压术。具体参阅《临床疼痛诊疗操作规范》。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3-12-9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