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2-4 18: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洋大夫社区医院奇遇记
  • Normal Standard
  • 2014年 1月 28日
[size=1.4em]
有着15年英国家庭医生经历的56岁英籍华人谢吉伯扎根中国,希望将英国医疗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家庭医生理念植入中国。回国后的8年中,谢吉伯感觉像“经历了一场奇遇”,他试图改变中国基层医疗的现状但屡遭“碰壁”。
奇遇一:“倒过来”的看病方法
谢吉伯想提醒身边的中国医生,无论何种疗法,开药都是最后一步,但在中国的社区医院,最后一步变成了第一步,倒过来了。
在第一次坐诊的时候,谢吉伯突然感觉“不会看病了”。
来社区看病的患者80%都是来开药的,而且还带着空药盒递给医生。医生开处方、拿药递给患者,患者离开。这让谢吉伯觉得不可思议。
“我很惊奇。这不是家庭医生该干的。”谢吉伯说,在英国到社区医院开药的病人,大多是慢性病病人,处方就在电脑里存着,喝茶时,护士让医生签一下就完事,不会浪费医生看病的时间重复抄方子。
他带外国同行来参观中国的社区医院,他们都摇头,觉得这样的医生没有价值,缺乏成就感,宁可改行。
病人拿药盒子过来,谢吉伯会先凭药判断对方得的是什么病,他谨慎地谈论药盒上标注的治疗范围,借此寻找进一步诊断的机会。
但更多的病人直接说,“让你开药就开药,问那么多干吗?”
奇遇二:感冒了就去打点滴
谢吉伯认为,有了病一定要去最好的医院打点滴,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医改开始时,将医疗交给市场后形成的病态。
有一次,有两个孩子患了感冒,妈妈们准备带他们去北京儿童医院打点滴。
谢吉伯告诉两个妈妈,能通过护理降温就不要吃药,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要去打点滴,他在英国行医时,20%的患者是儿童,他从没给一个儿童打过点滴,“去医院打点滴,说明病很重了。”
一个妈妈听了他的建议,给孩子擦酒精,多喝水。另一个妈妈心急如焚地抱着孩子去了儿童医院。过了一天,两个孩子的感冒都好了。
后来,第一个妈妈说,谢大夫的方法管用,下次孩子感冒,还是先给他护理,尽量不去医院;第二个说,花了1000多块钱,孩子病好了,下次生病得早点去医院打点滴。
奇遇三:居民对雕牌肥皂的兴趣比对社区医生强
谢吉伯说在英国,看病是需要病人提前跟医生预约的,但在中国当社区医生,有时还要想方设法吸引病人来社区医院。
北京一些区县给基层社区卫生站下任务,每月必须办一场健康讲座或某种疾病筛查义诊。但社区医院把通知贴满小区,来者寥寥。
“为完成任务,社区医生会发小礼物吸引居民参与。”谢吉伯说,社区医生总结的经验,最能吸引居民的是雕牌肥皂、牙膏。
奇遇四:对免费医疗不买账
糖尿病人的脚会开裂,难愈合,15%的病人会为此截肢。2009年,谢吉伯就在社区门口竖了个牌子,上写“英国大夫,免费查脚”。但是他没想到对于这种好心,有些病人不买账。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得不花很多时间来说服患者接受检查。为让患者放心,他将自编的糖尿病人如何剪脚指甲、护理足部打印出来,发给患者。
“中国的病人有个特点,他意识到危机了,就会听医生的,但前提是,医生得想办法让病人接受检查。”谢吉伯说,持续的努力让部分患者改变了看法,开始相信社区医生。
奇遇五:“下海”医生又回到体制内
“三甲医院的医生都是三甲吗?”谢吉伯说,现在中国的医疗问题中最要命的是居民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医生,只能找可以信任的牌子,居民不信社区医院,信协和医院,到了协和医院,又去找主任医生。”
他在开办诊所时,一名社区医院的年轻医生随他“下海”了,这名医生在社区医院年薪6万至8万元,谢吉伯给她开出至少高一倍的年薪,但1年后,这名医生还是回到了体制内。
在社区医院的医生,在谢吉伯看来很多都是优秀的,高学历,只是没能挤进三甲医院,“我常给他们打气,说我们要动起来,去努力。”
奇遇六:数字上的成绩
“政府似乎更喜欢数字。” 谢吉伯,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北京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截至2013年11月底,累计签约413.3万户,892.7万人。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4253.87万人次,比2012年同期增长18.3%,占全市的23.57%。
“如果你留意官方数字,会发现每年去社区医院就诊的病人都在大幅度增加。”但这些数字并未让谢吉伯轻松,相反,他愈发困惑。
“政府推行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意思很明确,是想让基层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医疗行为,但并没有看到去大医院的病人少了。”谢吉伯说,如果去社区医院的病人多了,去大医院的病人降下来,这才合理,但现在是两边都多。
由于社区医院可报销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以前去药店买药的居民现在宁愿到社区医院买药,“这部分人群可能也在客观上造成社区医院流量的增加。”
他发现,虽然社区医院可报销的药品名录逐年增加,但很多来社区医院看病的居民还是无法拿到需要的药品,4种药缺两种,这是常见的,结果患者只能是再跑去大医院排队挂号买药。
最年来,政府在着力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各区县让下辖的社区医院和居民签约。
“官方对数字是有预期的,比如今年签约是100万,明年是200万。”谢吉伯说,他见到过个别社区医院的签约文书上,填写的电话是一长串的“0”。
(环球医学编辑:吴星)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2-5 11:56

发表于 2014-2-4 2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5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