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这个困扰医者几千年的问题,孙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大医精诚。
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为民救世的精诚慈悲,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自古以来行医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奉为圭臬。
孙思邈说,“为医之法不得炫耀声名,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大医精诚,我觉得其实可以倒过来读,“诚”,“精”,“大医”。所谓的“诚”是指高尚的品德,而“精”是指高超的医术。医海博大,“精”可能是我们一辈子专研的事,而“诚”,我觉得是一个医生本就该具有的品德。让我们从“诚”做起,日久变“精”,最后成就“大医”。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大医精诚。 |
|
|
|
|
共 2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2-21 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