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举例
1、张某,男,63岁。广东人氏
诉:精神不愉快喝了酒,突发性头胀痛,到广州一家医院检查,发现血压达到220/120mmhg,嘱咐吃降压药,为了确诊,又在广东军区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也同样诊为高血压,从此一直服降压药已2年多,现在出现下肢酸胀痛,行动困难,食量大,大便好。听说岳阳李穆医生对高血压颇有研究,2 0 1 0年10月26日特从广东回来就诊。查:脉沉弦滑,舌淡胖大有齿痕,舌体有裂纹,苔薄白而腻。
辨证:肝气犯胃 痰饮上扰
治则:疏肝平胃 散饮降冲
处方:吴芋10 g,黄连10 g,川朴10 g, 石斛10 g,珍珠母30 g, 柴胡10 g, 沙参15 g, 双钩15 g, 木瓜15 g,六汗10 g, 桂枝10 g, 白芍30 g, 草决明15 g, 天麻10 g, 七叶参15 g,牛至15 g。7剂。嘱注意饮食的同时,停服降压药。
第二诊:2 0 10年11月4日
诉:血压高服了10月26号方效果明显,现头昏脑胀已好,只是下肢发热和酸胀。
查:脉右缓滑,左沉细滑,舌淡,苔中厚腻。
处方:吴芋10 g, 黄连10 g, 川朴10 g,石斛10 g,珍珠母30 g, 柴胡10 g, 沙参15 g,双钩15 g, 枣仁15 g, 木瓜15 g, 六汗10 g,桂枝10 g,白芍30 g, 草决明15 g,天麻10 g,七叶参15 g, 牛至15 g,黄柏15 g。10剂
第三诊:2 01 0年11月13日
诉:服第二处方头胀加重,血压自测为180-190 110-110mmhg,没放屁耳鸣。
查:脉沉细缓带花,舌淡苔薄。
处方:柴胡10 g, 郁金15 g,地龙10 g, 天麻10 g, 前胡15 g, 杏仁15 g,姜虫10 g, 青葙子15 g, 草决明30 g, 夏枯草10 g,沙参15 g,牛至15 g, 玫瑰花10 g,石菖蒲10 g,蔓荆子15 g,10剂
第四诊:2 0 10年11月23日
诉:服11月18号方效果好,头昏脑闷已好,血压也稳定在150/90mmhg,查:脉缓滑,舌淡苔中厚腻苔薄黄
处方:白附15 g, 白芷10 g,天麻10 g, 法夏15 g, 陈皮15 g,姜虫10 g,苏梗15 g, 地龙15 g,草决明30 g, 青葙子15 g,双钩15 g,蔓荆子15 g,前胡15 g, 玫瑰花10 g, 牛至15 g。10剂
第五诊:2 0 1 0年12月3日
诉:头昏脑闷血压高服了42剂中药已好服了,停服了所有降压药,人感觉舒服,下肢酸胀也好了。查:脉沉细缓右滑,舌淡,苔薄白腻。
处方:川扑10 g, 石斛15 g,火更15 g,佩兰10 g,萸莲15 g,天麻10 g,太子参10 g, 白芷10 g, 白附15 g,姜虫10 g,地龙15 g,双钩15 g,蔓荆子30 g, 苏梗15 g, 白术15 g,10剂。
第六诊:2 0 1 0年12月13日
诉:服12月8号方有效,现主要是背胀,喝了豆浆后有一股气好似拨火罐样不适
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腻
处方:白附10 g,白芷10 g,天麻10 g,法夏15 g,陈皮10 g,姜虫10 g,萸莲10 g,玫瑰花10 g,地龙15 g,草决明30 g,青葙子15 g,双钩15 g,荆芥15 g,前胡15 g,苏梗15 g,阴行草15 g,牛至15 g,10剂。嘱其注意不吃生气的食物,随访2年,一切正常。
2、郑振宇,男,62岁 银湖小区
诉:经常出现头昏脑闷,胃胀反酸。到市一院看病,被诊为高血压,开了降压药,吃了降压药后出现心慌气促,小便增多,呃气。近来好似踩在棉花上一样,有时双脚还不听使唤,走路还不自主。2 0 11年2月25日前来我所就诊。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腻薄黄。血压90/50mmhg。
辨证:肝气犯胃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冲
处方:柴胡10 g,苏梗15 g,川扑10 g,萸莲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石斛10 g,法夏15 g,陈皮10 g,莱菔子30 g,白附15 g,白芷10 g,秦艽10 g,千里光15 g,凤尾草15 g,5剂。
第二诊:2 0 1 1年3月2号
诉:吃2月25号方后降压药已停服,走路在棉花样飘起来的样,胃胀反酸已明显好转,现又出现手足发麻。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
处方:萸连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川朴10 g,石斛10 g,法夏15 g,陈皮10 g,莱菔子30 g,白附15 g,白芷10 g,川羌6 g,秦艽10 g,千里光15 g,凤尾草15 g,石上柏15 g,苏梗15 g,六汗15 g ,5剂。
第三诊:2 0 1 1年3月7日
诉:胃胀怄气,手足发麻服了10剂中药明显好转,现右上腹有紧握不适。查:脉沉缓,舌淡苔薄。
处方:萸莲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川扑10 g,玄胡15 g,香附15 g,六汗15 g,白附15 g,白芷15 g,法夏15 g,枣皮15 g,苏更15 g,佛手15 g,石上柏15 g,莱菔子30 g,5剂。
随访1年,患者一切正常。
3.3、胃肠型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胃肠型高血压,是由胃肠疾患所致。主要表现是头昏脑闷、血压高,严重者出现头重如裹不适、或胃脘胀、胸闷、气喘心慌,伴有反复性口腔溃疡、耳鸣、手足麻木、燥热、大便不正常、肩颈胀痛、恶心、咽喉有痰粘不适等表现。理化检测可见心电图ST段改变,T波倒置。治疗原则可采用燥湿健脾、芳香开窍、理气和胃为主,代表方剂有保和丸、藿香正气丸、二陈汤、五白醒脾汤、温胆汤、左归饮、风引汤等方药加减。在西药应用上,选用胃动力药,起到降压的效果,如马叮啉等。降压药可适当选用利尿药。在服药的同时,重在饮食调理,精神调节和辨证论治。愈后情况该型高血压容易反复发作。对于胃肠型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常见的有:“痰浊湿阻、脾胃湿热、胸下悸动、肠道湿热、大便秘结、奔豚气”等证。
3.3.1.1.痰浊湿阻
肝火过旺克制脾土,脾胃被克制后,饮食的消化、运输就会发生障碍,造成水湿内生。临床上则表现为头晕目眩,胀重疼痛,心悸胸闷,失眠多梦,不爱吃东西,呕恶痰涎,或见脚部出现浮肿,舌胖大,苔白腻。
水湿夹热,时间长了就会生痰;肝木克脾土太过,久了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痰湿热积滞于血管就会使血管变硬,肝气太旺夹肝阳上亢则交感神经紧张度高而使血管挛缩,两者互相作用共同引起了血压的持续升高。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2-26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