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4-6-16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和配伍表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 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此外,本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含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此外,氟喹诺酮类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

8.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9.抑制肠道菌群的药物可抑制柳氮磺吡啶在肠道中的分解,从而影响5-氨基水杨酸的游离,有降效的可能,尤以各种广谱抗菌药物为甚。

10.呋喃妥因与萘啶酸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呋喃唑酮有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抑制苯丙胺等药物的代谢而导致血压升高;使用本品期间,食用含多量酪胺的食物,也可有类似反应。
1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物、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蛋白质合成抑制药)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12.克林霉素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也不宜组成复杂的输液。

13.四环素类避免与抗酸药、钙盐、铁盐及其他含重金属离子的药物配伍,以防发生络合反应,阻滞四环素类的吸收。牛奶也有类似的作用。
14.磺胺类不宜与含对氨苯甲酰基的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丁卡因等)合用,以免降效。

15.多粘菌素B与其他有肾毒性或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不可配伍,以防意外。

16.对氨基水杨酸钠忌与水杨酸类同服,以免胃肠道反应加重及导致胃溃疡。此外,本品可干扰利福平的吸收,同时应用应间隔6-8小时。

17.酮康唑和异曲康唑的吸收和胃液的分泌密切相关,因此不宜与抗酸药、抗胆碱药

18.多沙普仑禁与碱性药合用;慎与拟交感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

19.吗啡禁与氯丙嗪注射液合用。哌替啶不宜与异丙嗪多次合用,以免发生呼吸抑制;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合用可引起兴奋、高热、出汗、神志不清。芬太尼也有此反应。

20.阿司匹林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能是胃肠道出血加剧,应禁止配伍;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使后者的浓度明显降低,也不宜合用;与碱性药配伍,可促进本品的排泄而降低疗效,不宜合用。

21.抗抑郁药不宜与MAOI合用。因二者作用相似,均有抗抑郁作用,合用时必须减量应用。另外,也不宜与拟肾上腺素类药物合用。抗抑郁药可增强拟肾上腺素药的升压作用。

22.曲马朵忌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二者作用相悖,相互抵消。

23.左旋多巴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麻黄碱、利血平及拟肾上腺素药合用。卡比多巴不宜和金刚烷胺、苯扎托品、丙环定及苯海索合用。

24.溴隐亭忌与降压药、吩噻嗪类或H2受体阻滞剂合用。

25. 卡马西平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合用时,可加速卡马西平的代谢,使其浓度降低;而烟酰胺、抗抑郁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烟肼、西咪替丁等药均可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升高,使之易出现毒性反应。此外,抗躁狂药锂盐、抗精神病药硫利达嗪与卡马西平合用时,易致本品出现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卡马西平也可减弱抗凝血药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与口服避孕药合用时,可发生阴道大出血及避孕失败。故合用时应特别注意。

26.丙戊酸钠可抑制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氯硝西泮的代谢,易使其中毒,故在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27. 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因此可使双香豆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睾丸酮、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药、氯丙嗪、氯霉素、多西环素、灰黄霉素、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及苯妥英钠等药合用时代谢加速疗效降低;也可使在体内活化的药物作用增加,如环磷酰胺等。其他的肝药酶诱导剂(如:别嘌呤醇、乙胺碘呋酮、氯霉素、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右丙氧芬、地尔硫卓、乙醇(急性中毒时)、红霉素、丙米嗪、异烟肼、酮康唑、美托洛尔、甲硝唑、咪康唑、去甲替林、口服避孕药、羟保泰松、奋乃静、保泰松、伯氨喹、普萘洛尔、奎尼丁、丙戊酸钠、磺吡酮、磺胺药、硫利达嗪、甲氧苄啶、维拉帕米等)也有此反应。而肝药酶抑制剂(如: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为最)、卡马西平、乙醇(慢性酒精中毒者)、氨鲁米特、灰黄霉素、氨甲丙酯、苯妥英、格鲁米特、利福平、磺吡酮(某些情况下起酶抑作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恰好相反。

28.普萘洛尔不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否则,作用减弱。

29.噻吗洛尔滴眼时可被吸收而产生全身作用,故不宜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合用。

30.维拉帕米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否则,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停搏。

31.在应用强心甙期间,忌用钙注射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其类似药物。因这些药物可增加其毒性。此外,利血平可增加其对心脏的毒性,也应警惕。由于这类药物脂溶性高,主要在肝脏代谢,故在和肝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应注意调整剂量。

32.像去甲肾上腺素这类以强碱弱酸盐形式应用的药物,避免和碱性药物配伍,否则,会产生沉淀。

33.乙酰半胱氨酸能增加金制剂的排泄;减弱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类的抗菌活性,故不宜合用。必要时可间隔4小时交替使用。

34.可待因类中枢镇痛药与中枢抑制药合用,可产生相加作用。

35.右美沙芬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致高烧、昏迷,甚至死亡。

36.麻黄碱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血压过高。

37.酮替芬与口服降糖药合用,少数患者可见血小板减少,故二者不宜合用。

38.西咪替丁不宜与抗酸剂、甲氧氯普胺合用,如必须合用,应间隔1小时。此外,也不宜与茶碱、苯二氮卓类安定药、地高辛、奎尼丁、咖啡因、华法林类抗凝药、卡托普利及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

39.酶类助消化药不宜与抗酸剂合用,否则,使其活性降低。

40.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不宜与抗胆碱药合用,作用相互抵消。

41.思密达可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如必须合用时,应在服用本品前1小时服用其他药物。
42.铁剂不宜与含钙、磷酸盐类、鞣酸的药物及抗酸剂和浓茶合用,否则,可形成沉淀,影响其吸收;与四环素类合用,可相互影响吸收。


补充: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 2007-09-11 20:08分类 药物 配伍药物 配伍使用结果
青霉素类 青霉素钠、钾盐;氨苄西林类;阿莫西林类 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除外)、多黏菌类 效果增强
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庆大霉素、利巴韦林、培氟沙星 相互拮抗或疗效相抵或产生副作用,应分别使用、间隔给药
维生素C、维生素B、罗红霉素、Vc多聚磷酸酯、磺胺类、氨茶碱、高锰酸钾、盐酸氯丙嗪、B族维生素、过氧化氢 沉淀、分解、失败
头孢菌素类 “头孢”系列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疗效、毒性增强
青霉素类、洁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 相互拮抗或疗效相抵或产生副作用,应分别使用、间隔给药
维生素C、维生素B、磺胺类、罗红霉素、氨茶碱、氯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盐酸强力霉素 沉淀、分解、失败
强利尿药、含钙制剂 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呋等头孢类药物配伍会增加毒副作用
氨基糖苷类 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核糖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新霉素、巴龙霉素、链霉素等 抗生素类 本品应尽量避免与抗生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大多数本类药物与大多数抗生素联用会增加毒性或降低疗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洁霉素类、TMP 疗效增强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硼砂 疗效增强,但毒性也同时增强
Vc、Vb 疗效减弱
氨基糖苷同类药物、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毒性增强
大观霉素 氯霉素、四环素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其他抗菌药物 不可同时使用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北里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乙酰螺旋霉素、阿齐霉素 洁霉素类、麦迪素霉、螺旋霉素、阿司匹林 降低疗效
青霉素类、无机盐类、四环素类 沉淀、降低疗效
碱性物质 增强稳定性、增强疗效
酸性物质 不稳定、易分解失效
四环素类 土霉素、四环素(盐酸四环素)、金霉素(盐酸金霉素)、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脱氧土霉素)、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甲氧苄啶、三黄粉 稳效
含钙、镁、铝、铁的中药如石类、壳贝类、骨类、矾类、脂类等,含碱类,含鞣质的中成药、含消化酶的中药如神曲、麦芽、豆鼓等,含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硼砂等 不宜同用,如确需联用应至少间隔2小时
其他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不宜与绝大多数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氯霉素类 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 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 毒性增强
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氯丙嗪、洁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维生素B类、铁类制剂、免疫制剂、环林酰胺、利福平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
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氨茶碱等) 分解、失效
喹诺酮类 砒哌酸、“沙星”系列 青霉素类、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 疗效增强
洁霉素类、氨茶碱、金属离子(如钙、镁、铝、铁等) 沉淀、失效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呋喃类、罗红霉素、利福平 疗效降低
头孢菌素类 毒性增强
磺胺类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噻唑 青霉素类 沉淀、分解、失效
头孢菌素类 疗效降低
氯霉素类、罗红霉素 毒性增强
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疗效增强
磺胺嘧啶 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利卡多因、林可霉素、普鲁卡因、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红霉素 配伍后疗效降低或抵消或产生沉淀
抗菌增效剂 二甲氧苄啶、甲氧苄啶(三甲氧苄啶、TMP) 参照磺胺药物的配伍说明 参照磺胺药物的配伍说明
磺胺类、四环素类、红霉素、庆大霉素、黏菌素 疗效增强
青霉素类 沉淀、分解、失效
其他抗菌药物 与许多抗菌药物用可起增效或协同作用,其作用明显程度不一,使用时可摸索规律。但并不是与任何药物合用都有增效、协同作用,不可盲目合用
洁霉素类 盐酸林可霉素(盐酸洁霉素)、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氯洁霉素) 氨基糖苷类 协同作用
大环内酯类、氯霉素 疗效降低
喹诺酮类 沉淀、失效
多黏菌素类 多黏菌素 磺胺类、甲氧苄啶、利福平 疗效增强
杆菌肽 青霉素类、链霉素、新霉素、金霉素、多黏菌素 协同作用、疗效增强
喹乙醇、吉他霉素、恩拉霉素 拮抗作用,疗效抵消,禁止并用
恩拉霉素 四环素、吉他霉素、杆菌肽
抗病毒类 利巴韦林、金刚烷胺、阿糖腺苷、阿昔洛韦、吗啉胍、干扰素 抗菌类 无明显禁忌,无协同、增效作用。合用时主要用于防治病毒感染后再引起继发性细菌类感染,但有可能增加毒性,应防止滥用
其他药物 无明显禁忌记载
抗寄生虫药 苯并咪唑类(达唑类) 长期使用 易产生耐药性
联合使用 易产生交叉耐药性并可能增加毒性,一般情况下应避免同时使用
其它抗寄生虫药 长期使用 此类药物一般毒性较强,应避免长期使用
同类药物 毒性增强,应间隔用药,确需同用应减低用量
其他药物 容易增加毒性或产生拮抗,应尽量避免合用
助消化与健胃药 乳酶生 酊剂、抗菌剂、鞣酸蛋白、铋制剂 疗效减弱
胃蛋白酶 中药 许多中药能降低胃蛋白酶的疗效,应避免合用,确需与中药合用时应注意观察效果
强酸、碱性、重金属盐、鞣酸溶液及高温 沉淀或灭活、失效
干酵母 磺胺类 拮抗、降低疗效
稀盐酸、稀醋酸 碱类、盐类、有机酸及洋地黄 沉淀、失效
人工盐 酸类 中和、疗效减弱
胰酶 强酸、碱性、重金属盐溶液及高温 沉淀或灭活、失效
碳酸氢钠(小苏打) 镁盐、钙盐、鞣酸类、生物碱类等 疗效降低或分解或沉淀或失效
酸性溶液 中和失效
平喘药 茶碱类(氨茶碱) 其它茶碱类、洁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盐酸氯丙嗪、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呋喃妥因、利福平 毒副作用增强或失效
药物酸碱度 酸性药物可增加氨茶碱排泄、碱性药物可减少氨茶碱排泄
维生素类 所有维生素 长期使用、大剂量使用 易中毒甚至致死
B族维生素 碱性溶液 沉淀、破坏、失效
氧化剂、还原剂、高温 分解、失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洁霉素类、氯霉素类 灭活、失效
C族维生素 碱性溶液、氧化剂 氧化、破坏、失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多黏菌素、氨基糖苷类、洁霉素类、氯霉素类 灭活、失效
消毒防腐类 漂白粉 酸类 分解、失效
酒精(乙醇) 氯化剂、无机盐等 氧化、失效
硼酸 碱性物质、鞣酸 疗效降低
碘类制剂 氨水、铵盐类 生成爆炸性的碘化氮
重金属盐 沉淀、失效
生物碱类 析出生物碱沉淀
淀粉类 溶液变蓝
龙胆紫 疗效减弱
挥发油 分解、失效
高锰酸钾 氨及其制剂 沉淀
甘油、酒精(乙醇) 失效
过氧化氢(双氧水) 碘类制剂、高锰酸钾、碱类、药用炭 分解、失效
过氧乙酸 碱类如氢氧化钠、氨溶液等 中和失效
碱类(生石灰、氢氧化钠等) 酸性溶液 中和失效
氨溶液 酸性溶液 中和失效
碘类溶液 生成爆炸性的碘化氮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27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7-20 14:18

发表于 2014-6-16 12: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16 12: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 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
     mEq/L×1/化合价=mmol/L
   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

2.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脱水性质血 Na+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
等渗性脱水 130~150
高渗性脱水 >150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
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
休克早期800~1200ml/(m2·d);
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
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3.补铁计算
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x0.238+贮存铁量[ mg]
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
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
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

4.电解质补充计算
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
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 ×0.6

   (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0.6
克数=----------------------------------------------------------
      1g电解质所含mmol数


5.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6.药物输液速度计算
(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
液体量(ml)   滴速(gtt/min)  时间(h)
 500      30        4
 500      40        3
 500      60        2
(2)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
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
                   60(min)

                每min滴数×60(min)
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


7.肌酐清除率计算
(1)Cockcroft公式:
Ccr=(140-年龄)×体重(k g)/[72×Scr(mg/dl) ] 或
Ccr=[(140-年龄)×体重(k g)]/[0.818×Scr(umol/L)]
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0.85
(2)简化MDRD公式:
GFR(ml/min1.73m2)=186×(Sc)-1.154×(年龄)-0.203×(0.742女性)
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
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
Ccr=-------------------------------------------------------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
8.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 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SA=0.0061H+0.0128W-0.1529

9.血气分析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碱中毒。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10.糖尿病饮食计算
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4.2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
劳动强度 消瘦(千卡/公斤) 正常(千卡/公斤) 肥胖中体力劳动 40 35 30
重体力劳动 45~50 40 35
发表于 2014-6-16 18: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16 19: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8: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战士 发表于 2014-6-16 12:47
. 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0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6-17 19: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