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善医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请使用中文)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41|回复: 12

村医宋海兵:执著“行走”16年(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8 10: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宋海兵经常要上门给病人看病
2.jpg
出诊离不了三样:药箱、药篮和电动车
3.jpg
这样的路,宋海兵每天都要走很多次
2月25日8点多,怀仁县海北头乡下海子村卫生所唯一的医生宋海兵正在整理药箱、药篮,准备去邻村上海子村出诊。当天7点起床后,他就已经在本村跑了一个小时,先后给5个人看了病。于宋海兵而言,乡村医生没有上下班时间。
  当天从早到晚,他一共看了11个病人。这11个病人中,除了两个人来卫生所看病,其他人都是打个电话,然后在家里等着他上门看病。过去的16年里,宋海兵一直奔波在附近几个村子的路上,随叫随到,而他和病人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看病方式。
  “村里都是治好了病再给钱,有些孤寡老人实在没钱就欠着。明知道给不了钱也要治,总不能不管吧。人家只要有了钱肯定会给我的。”“人心都是热的,乡亲们虽然不善于表达,却会把对你的感激记在心里。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我感到温暖,我怎么舍得离开?” 宋海兵
  短短几年骑坏三辆电动车
  宋海兵出诊的装备离不了三样:药箱、药篮和电动车。
  看起来还很新的药箱,提手已经坏了,宋海兵就用一根输液管来代替。“才用了两个月就成了这样,不耐用,还是篮子结实。”他说。
  事实上,这个结实的药篮,只不过是上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用塑料条手工编织成的篮子。用了30多年,篮子提手处的塑料条已经磨成了塑料丝。
  最“寒碜”的是电动车:车灯破了个大口子,车筐是用输液管拴在车身上的,左边的挡风板早已消失,右边的也满是划痕……“他呀,放着好好的马路不走,偏要走小路,说是怕耽误病人。颠来颠去的,有时候太急了还摔几跤,再好的车也经不住这样折腾,这辆车才买了一年半。”宋海兵的妻子管松青说,这已经是宋海兵的第四辆电动车,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骑坏了三辆电动车。
  面对妻子的数落,宋海兵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辩解道:“走公路也费车。再说,现在可比以前好多了。”
  提起以前,宋海兵最担心的是下雨。“我们这一片大部分是黏土,下一场大雨十天半个月都干不了。那时候骑的是自行车,走不出多远车轮与挡泥板中间就卡满了泥,蹬都蹬不动,只能停下来捡个树枝往出掏,有时候实在骑不动,就推着车或者扛着车走。我身体好,不怕累,就怕去得晚了耽误病人。”
  说完话,宋海兵就拉着记者去上海子村出诊。那段路确实不好走,小坑连着大坑。一路上,电动车不停地嘎吱嘎吱作响。
  曾经连着三天没睡个囫囵觉
  病人的家到了,宋海兵停好车,提着药箱、药篮就往里走。
  得病的是家里8岁的小女儿,腮腺炎。宋海兵问了病情,拿出液体加好药,用绳子拴在墙上早已钉好的钉子上。小女孩紧张地看着针头,显得很害怕,却没有哭闹。扎完针后,她很有经验地说:“贵平叔(宋海兵乳名叫贵平)扎针时,只要不乱动就不疼。”设定好输液器流量,宋海兵没有吃女主人准备的水果,转身就赶往第二个病人家。
  第二个病人叫张国文,上呼吸道感染。明知道宋海兵不抽烟,张国文还是很客气地拆开一包香烟递了上去:“老二 (宋海兵在家排行老二),抽哥一根烟吧。”宋海兵连连推辞,下了炕正要走,张国文的父亲张佃吉这时回来了。老人拉着宋海兵的手,不住地夸:“贵平是个好医生啊……”“你天天就这样出诊?太辛苦了吧!”记者问。“这只是正常情况。病人生病又不看时间天气,什么时候都可能有人叫,有人叫就不能不去。”宋海兵说,“村里人有了病都是先撑着,实在撑不住才来找我。特殊的时候来找我,肯定是有大病急病,我怎么能不去?”
  说到这里,宋海兵便向记者讲起了他最辛苦的一段出诊经历:
  2008年8月中旬的一天,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宋海兵刚睡着就被敲门声吵醒了。敲门的是同村魏佛有的家属,魏佛有晚上一直拉肚子,后来疼得开始在炕上打滚,家属只好来找宋海兵。宋海兵以经验判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就先备上一些药,披了件衣服跟着来人往魏佛有家跑。宋海兵担心魏佛有严重脱水有生命危险,在输液的时候,始终陪旁边。输完液,宋海兵回到卫生所一看时间,已经快凌晨5点了,补了两个小时觉,他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工作。
  这一天晚上,宋海兵想早点休息补补觉。可是刚过凌晨,他又被叫了起来。这一次患者是唐小军,得了急性阑尾炎,同样需要输液、陪侍,忙完后已经凌晨6点多,连补觉的时间都没有了。没有病人的时候,宋海兵就在床上眯一会,有人来看病就用冷水洗把脸,然后继续工作。
  第三天晚上,宋海兵还是没能睡个好觉。天刚黑,他就被叫到武海义家,此时武海义已经因急性肠炎严重脱水,还出现了痉挛的症状。宋海兵马上给武海义挂上输液瓶,一直忙到凌晨4点多。早上7点的时候,已经有人来看病,妻子管松青不得不把他叫醒。“那时候年轻,现在可熬不住了。”宋海兵说,在他的印象里,这三天出诊经历记得最清,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一个乡村医生的收费原则
  从上海子村回到卫生所后,宋海兵还没缓过劲儿来,就有个跛脚老人进来量血压。听说记者正在采访宋海兵,老人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贵平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却欠了他快3000块的药费。”宋海兵连忙安慰:“说啥呢,你家的情况我又不是不知道,你要有钱能不给我吗?”
  老人名叫武太,今年65岁。2004年11月的一天,晚上10点多,武太突发脑血栓,宋海兵赶到他家的时候,他已经手脚麻木,出现了偏瘫的症状。宋海兵一边急救,一边让武太的家人联系汽车,随后连夜将其送到怀仁县中医院。在医院住了20多天,武太的命保住了,可偏瘫却留下了后遗症,右腿用不上力。此后,他只能干简单的农活,靠妻子种田养活全家。
  因为患了脑血栓,武太需要经常来卫生所测血压、买降压药,每隔一个月还要输液疏通血管。“8年多啊,贵平一直没跟我要过钱,有钱我就给,没钱就挂到账上。现在,欠的药钱都快3000块了,可他连个脸色都没摆过。”说完了事情经过,武太从衣服内兜掏出一张皱巴巴的50元,要递给宋海兵,宋海兵推了半天,拗不过老人,才收下了。
  武太走后,宋海兵聊起了自己的收费原则:“村里都是治好了病再给钱,有些孤寡老人实在没钱就欠着。明知道给不了钱也要治,总不能不管吧。人家只要有了钱肯定会给我的。”因为欠账太多,宋海兵的小诊所曾在2003年差点就支持不下去了:“连进药的钱都没有,跟亲戚朋友借了2000多块钱才撑下来。”2004年,他的小诊所成了农村合作医疗定点门诊,每个月能得到国家的500元补助,日子才好过起来。后来,随着新农合的普及,乡亲们看病可以报销,欠账的人也越来越少。
  从部队卫生员到乡村医生
  之所以选择当一名乡村医生,宋海兵说这跟他之前的入伍经历不无关系。
  1984年,18岁的宋海兵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了卫生队。一开始,宋海兵很想不通:“还没看清楚战斗机是啥样呢,就被派到成都空军首届卫生训练班学习了一年。本来以为是出去当空军的,却成了医生,让我咋和家人、乡亲们交代?”
  直到第二年回乡探亲,宋海兵才知道一个小小的卫生员对自己的家乡有多大的作用。听说他是部队的卫生员,乡亲们纷纷上门求助。半个多月的探亲假,他一直在给乡亲们看病,几乎没有时间探亲。“那时候路不好走,去县城坐车也要40多分钟,乡亲们有个小病只能吃几片药瞎糊弄,只有熬成大病才会去医院。我学了点医术,在家乡可比开战斗机重要多了!”正是这次回乡,让宋海兵爱上了当医生的工作,回到部队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后来的每次探亲,宋海兵都会成为临时乡村医生,义务为乡亲们看病。
  1998年转业后,宋海兵被分配到怀仁县化轻公司,他考虑了五六天,最后决定回到村里开个小诊所。“去了化轻公司是正式工,留在村里只能单干,大家都说,连傻子都知道我该怎么选择。结果我却做出了傻子都不会做的决定。”宋海兵说,“做出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我知道乡亲们很缺医生;另一方面,爹妈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都出去14年了,想在家里陪他们几年,尽点孝心。”
  过了16年,宋海兵依然留在这个小村庄。“人心都是热的,乡亲们虽然不善于表达,却会把对你的感激记在心里。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让我感到温暖,我怎么舍得离开?”
  最令宋海兵感动的是,去年9月父亲去世的时候,不仅全村的人都来吊唁、安慰、帮忙,而且还有不少外村人专门赶过来。“后来出诊时,还有不少人埋怨我不通知他们。”
  现在,宋海兵似乎对眼下的生活很满足,“卫生所的情况不是越来越好了吗?”管松青也一样:“我当年嫁给他就是因为他善良,所以我支持他做的这一切。等到他退休了,我们盼着能去县城享享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28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非要在病人加里治疗呢?难道这些病人都是行走不便的么?万一在治疗中发生迟发性过敏,医生怎么办,不可否认,村医是可敬的,但是平心而论,现在的医疗环境,还是尽量不要在患者家里进行治疗,尤其是输液!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发表于 2013-2-28 19: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里想着村民,村民就想着你!
发表于 2013-3-1 08: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这些病人都是行走不便的么?现在的医疗环境,还是尽量不要在患者家里进行治疗,尤其是输液!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发表于 2013-3-1 08: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翱翔 发表于 2013-2-28 12:52
为什么非要在病人加里治疗呢?难道这些病人都是行走不便的么?万一在治疗中发生迟发性过敏,医生怎么办,不 ...

村医还是少出诊为好!尤其是输液,精神可贵,但这种方法不可取!
发表于 2013-3-1 22: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主要是习惯问题,没办法呀。
发表于 2013-3-2 08: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看破 于 2013-3-2 08:30 编辑

我们这里也是这样的,主要是习惯问题,加上还有3无人员.无证行医黑诊所的压力,竞争大,没办法
发表于 2013-3-3 15: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2405032 发表于 2013-3-1 08:14
村医还是少出诊为好!尤其是输液,精神可贵,但这种方法不可取!

这方面真是为难村医,上面不让在村民家输液,又让巡诊。
发表于 2013-3-13 17: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村医的苦衷。
发表于 2013-3-20 23: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医生的经历,我相信每一个村医都有体味,不过他放着正式工不做,偏要做村医,并且还很满足于现状,这样的人天底下难寻哦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shanyixing.com.cn ( 京ICP备19002974号-1  

GMT+8, 2024-11-24 00:39 , Processed in 0.0683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