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通讯员 马朝霞 夏明慧 “诊室从一间小破房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老百姓从不敢看病到先住院后付费……我从医43年了,农村医疗数这十年变化大。”8月23日,在临清市唐园镇李官寨社区卫生服务站,62岁的乡村医生 张庆云打开了话匣子。 “过去农民得了病,那是‘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 医院抬’。谁家要是有病人必须上医院了,得先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卖卖,再到邻居亲戚家借借,才敢去。”说到以前,张庆云痛心地说,“邻居往往会问‘还有救吗’?因为大家都清楚,不到病重是不会往医院抬的。” 2004年3月,临清市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当年参合41.3万人,参合率达到75.89%。2011年参合52.4万人,参合率达100%。 提到新农合,张庆云非常兴奋:“这可是个大好事,农民总算敢上医院了。以前吃药都是自己掏钱,现在公家给报销,而且报的越来越多。大家再有个头疼脑热的,就赶紧上医院瞅瞅,再也不用忍着了。” 新农合解决的可不只是头疼脑热的事,关键时候“救命”。李官寨村的王继玲,2005年患上脑梗、脑积水等病症,手术费、医药费共花了5万多元,当时给报销了1万多;2010年又因为严重的心脏病,花了7万多元, 住院加上二次补偿共计报销了2万多元。“比起交上去的那10块、20块,我们家得到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听说现在开始实行先住院后交钱,咱们老百姓更不怕住院啦。”她感激地说。如今,王继玲又在申请慢性病证,这是国家2008年开始推行的面向一部分常年服药病人的医疗新政,申请后可到指定医院拿药,长期吃药的钱又能省下不少。 农民敢看病了,医疗条件也在不断改善。2009年,李官寨 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从镇卫生院调来四个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五间房,分为诊疗室、西药房、中药房、检验室和输液室,宽敞明亮,各种器械、基本药物也都配备齐全。在村卫生室的墙上,张贴着新农合的各项管理规定及药物价目表,还有一张贴着五张照片的岗位监督牌。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李官寨村及周边6个村的11000余名村民提供服务。 “我以前给人看病,哪有这条件啊,就是一间又破又小的房子,还有一个药箱子。”张庆云说。 “以前治病,凭的是多年经验,望闻问切,看个头疼脑热的还行,碰到一些急症,就只能用推拿、针灸等办法先缓解症状,再让病人家属赶快往医院送,真感到无能为力。” 谈到以前的从医经历,张大夫有些遗憾,“现在,一般的化验项目,像血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糖随时都能检查,很快就能出结果,方便我们诊断。无论大病还是小病,村民首诊总是到村卫生室。” 2010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以来,临清市还对6类重点人群,如0-6岁儿童、孕产妇等进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张庆云打开电脑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参合家庭的费用补偿网上审批、病种目录、用药目录等条目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说到病人情况,张大夫如数家珍:“目前李 官寨村有1877人,已建立健康档案1689份,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28人,高血压患者169人,糖尿病患者28人。我们对这些重点人群,每季度提供一次免费随访。老百姓都说,现在把健康送到家了!”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2-9-3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