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痛塞鼻散(锭)治偏头痛1978年10月的一天,我院会计顾仿同志患了十余年的偏头痛又发,前来询问有无简易的外治方法,我当即采用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川芎,白芷,复入《鱼孚溪外治方选》治脑风头痛不可忍的远志,再加入芳香宣窍的冰片,共研细末,制成“头痛塞鼻散”。嘱取少许,以绢包裹,塞入鼻孔。结果,5?min后头痛即止,患者喜出望外,我们也因此而增强使用外治法的信心。嗣后临床试用多人均有效验,乃在1982年第二期《中医杂志》上介绍,1983年~1986年相继得到河南、四川、黑龙江、广东同道们重复验证有效的报道。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于1985年将其处方剂量进行了调整,选取地道药材,规范炮制方法,采用鼻嗅吸纸型锭剂,制成“头痛塞鼻锭”,与原散剂在临床作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疗效无明显差异。中国药科大学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本品具有镇痛活性,能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其临床疗效找到了科学依据。此药由散剂改制成锭剂,不仅使用舒适、清洁、携带方便,而且可以批量生产,正待开发成新药。
2.2宁嗽贴膏治咳嗽既往我们就知道,民间有用蒜泥敷足心治疗小儿百日咳的验方,亦治大人久咳,未引起重视。偶然的机会,看到1984年10月27日的《文汇报》刊载的一篇“大蒜趣闻”,说是“英国医生莉德,根据老妪的祖传秘方,近20年间,用蒜泥敷足心治疗小儿百日咳,每例必效。”当时正好我院有一护士的爱人周某,感冒后剧咳不已,嘱采用此法治疗,结果敷药当夜即不咳,以后又在临床试用十多人,均有不同的效果,但不如首例的效果那么明显。由于皮肤耐受性不一,敷药的时间长短不易掌握,因此有的患者足心起了水泡,影响步履。为克服这一不良的副作用,我们按照中医理论,选用止咳化痰的杏仁、半夏、白芥子等中药研成细末,用30%二甲基亚砜适量调成软膏以替代,名曰“宁嗽软膏”。用法:每晚取如蚕豆瓣大一块,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贴双侧涌泉穴,临床治疗外感咳嗽154例,有效率达到88 96%。由于软膏行走时外溢,污染鞋袜,被迫再作剂型改革,吸取贴膏制备方法,将以上药研成粗末,用乙醇作溶媒,提取有效成分,请卫生材料厂按规定的工艺流程,制成4?cm×4?cm的药物胶布,定名为“宁嗽贴膏”,作为科研课题。临床观察表明,其有效率为96 2%,与软膏组对比,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对各疗程组和对不同辨证分型组的咳嗽均有效果,且可治百日咳。贴膏剂不仅使用方便,价格亦较低廉,无任何副作用,特别适宜儿童使用,因此受到家长的欢迎。我们想如能改制成透皮控释剂(TTS)则更加理想。
2.3发泡膏穴贴治咳喘发泡疗法在民间流传已有1600余年,由于其治疗病种多、疗效好,至今仍然盛行不衰,50年代我们曾用斑蝥发泡膏治疗关节炎取得良好效果,曾撰短文在1961年《江苏中医》第一期上发表。众所周知,中药当中能使皮肤发泡的药物很多,如毛茛、威灵仙根、巴豆、大蒜、白芥子、斑蝥等。我们为了使用便利,选择了不受季节限制的干品。从辨证角度曾以斑蝥治痹痛,以生白芥子治咳喘,分别制剂,后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主要作用在于“发泡”,为便于制剂和使用,遂将两药合二为一,以30%二甲基亚砜调制成“发泡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咳喘病中使用的疗效较好,不仅病发时可控制症状,也可作为“冬病夏治”。由于穴位贴治面积小、痛苦少,较之化脓灸或被广泛使用的张氏冷哮方易被患者接受。我们发泡膏的组成是斑蝥和白芥子等份。咳喘分三组穴贴治,第一组穴:天突、定喘、肺俞;第二组穴:身柱、大杼、膻中、命门;第三组穴:肾俞、足三里、身柱。发作时以一、二组交替贴治,缓解期或作“冬病夏治”,以一、三组交替贴治。痰多者加丰隆,脾虚者加脾俞,每周贴1次,4次为1疗程,必要时隔1周再贴1疗程。我们曾系统观察264例,结果:临床控制103例,显效73例,好转7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 21%。观察结果表明,发泡膏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喘息型气管炎为好(P<0 05);从各年龄组分析,51岁以上的患者效果较差;证型与疗效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病程长短于近期疗效似无影响。曾撰文发表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年第一期。由于我们在药物优选、剂型改革及剂量掌握等方面的改进,提高了发泡膏的疗效,减少了副作用,同时参照灸治原理,扩大了治疗病种,因此发泡疗法成为我院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
2.4骨痛熨药治痹证风寒湿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药外治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因而疗效快捷,深受患者欢迎。我们将具有祛风除湿,温经通络之生川乌、生草乌、白芥子、制乳香、制没药、独活等研末,制成“骨痛熨药”,根据病情加味,如寒痹加细辛、桂枝;关节肿胀加生白芥子、川芎;伴骨质增生者加威灵仙等。临床使用,效果满意。曾在1988年《中国农村医学》第二期上介绍,同道们按法施治,也取得满意效果。其用法为:取适量药末加少许食醋,使之微湿,然后放锅内炒热,用布包乘热熨患处,冷则再炒。由于操作方法比较原始,使用时存有诸多不便。我院理疗科金兰芳医师主动配合,做了几个20?cm×15?cm的布袋,将150?g骨痛熨药装入,使用前在药袋上洒上几滴食醋,置于患处,外加场效应治疗仪。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和感觉,及时调节治疗仪上的强、中、弱开关,改变红外线辐射和磁场强度,以保持最佳治疗参数。每次30?min,1日1次,10次为1疗程。用这一方法增强了温经通络功能,提高了疗效,临床治疗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肩周炎、网球肘等病共62例,经5次~10次治疗。结果:治愈39例,好转23例,有效率100%,患者乐于接受。这一方法曾在1992年5月全国第二届中医外治学术会议上交流。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9-1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