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生理病理』
中医学认为,气是一种极微小的、不断活动的精微物质,它构成并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所谓“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医门法律》),就是这个意思。
气的存在,是通过其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气竭或气的运动停止,生命也就停止。
气的生成与肾、脾胃、肺有关。肾藏先天精气;脾胃从各种饮食物中汲取水谷精气;肺从自然界呼吸空气。故保养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和肺的呼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五方面:
(1) 推动作用:气具有推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血液运行、津液输布、生长发育等作用。如果气虚,推动作用减弱,就可出现脏腑功能低下,血液运行不畅,水液停滞,生长发育迟缓等病变。
(2) 温煦作用:气具有温养全身、维持体温的作用,是热量的来源,正常生理活动的保证。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减弱,就可出现畏寒怕冷,手足欠温,血及津液运行不畅等寒象。
(3) 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如气虚防御作用减弱,就可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罹患疾病。
(4) 固摄作用:气具有控制血、津液等液态物质,防其流失的作用。如气虚固摄作 用减弱,可发生出血不易止,自汗,多尿,流涎,泄泻,滑精等。
(5) 气化作用: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如气化功能失常,可以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也可影响尿、汗和粪便的排泄。
人体的气是在不断运动的。这种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如肺主呼吸功能,呼气是出,吸气是入,宣发是升,清肃是降;脾胃主消化吸收功能,脾的吸收转输为升,胃肠的传化水谷为降;肾在水液代谢中的功能,体现了升、降、出、入四种形式,肾司气化,能开能合,使水液之清者蒸腾于上,使水液之浊者下输膀胱。这种气机的升、降、出、入,对每个脏腑来说,是有所侧重的。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但对机体来说,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则必须协调平衡。如肺气清肃下降,肝气升发条达,从而使气机通畅、气血通调;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共同维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送精微、排泄糟粕的正常运行。所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协调平衡,也是机体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种协调平衡,称为“气机调畅”。而升降出入运动的失调,称“气机失调”,是病理现象。
大致有气滞,气的运行受阻,某些局部阻滞不通,可见闷、胀、痛等;气逆,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可见嗳气、恶心、呕吐、咳嗽、气喘等;气陷,气的下降太过或上升不及,可见胀坠感、脱肛、子宫脱垂等;气脱,气不能内守而外逸,可见大汗如油、二便失禁、昏厥等;气闭,气不能外达而阻闭不通,可见无汗、无尿便、四肢不温,神志不清等。
|
|
|
|
|
共 4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9-24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