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576

补阳还五汤

江西萍乡邓绍坤 于 2014-9-24 09:20 发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4 0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梗.补阳还五汤
方剂组成:地龙 10g,红花lOg,桃仁 10g,川芎 10g,赤芍 lOg,归尾10g,黄芪120g,每 日 1剂 ,水煎服,均分 2 次。
脑梗死又称缺血 性脑 卒 中,属于 中医学中风范畴 。中医学认为 ,本病 的发生与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 、劳倦
内伤、积损正衰等因素有 引 。本病或始于气虚、气阴两虚,或 “ 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终则气虚而血瘀,殊
途而同归,故益气活血法为其主要治法。在多年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气血相关理论,我们认为 “气
虚血瘀” 是缺血性中风各期的病理基础。益气 活 血法 是 治疗 中风 病 的基本 治法 ,益气 为 治本之 法 ,活 血为 治标之法 。益气包 括补益 人体肺 、脾 、肾气,使人体气机充沛,功能正常,气血调和,正气 强盛 。活血化瘀 可使经络通畅,脑髓经脉得以濡养 ,气血调畅 ,痰浊、郁火不生,清窍、脑络不受蒙蔽。治宜补气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根据 “ 治病必求其本”
的原则 ,采 用补阳还 五汤为主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 ,取得满意效果。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红花 、桃仁、赤芍、川 芎、当归尾 具有 活血 祛瘀 、抗凝 血 、抗血 小板 聚集 、 降低
血液黏稠度的作用。 补 阳还五汤可以调节脑组织能量代谢而发挥抗缺血作用,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减少脑梗 死体积 。
中风偏瘫
黄芪 60g,地龙 10g,当归10g,川芎6g,赤芍 6g,桃仁 6g, 红花 6g; 气虚血瘀者, 加大黄芪用量, 可用 90~ 120g;阴虚阳亢者,酌加白芍 15g, 天麻 10g, 龟板 20g; 淤血阻络者,可加全虫 6g, 蜈蚣 1条、 丝瓜络 15g; 挟痰者, 酌加胆南星 10g,
天竺黄 10g。
患者,男,62 岁,2008年 12 月初诊,主诉:两周前突发左侧肢体瘫痪,头颅 CT 示脑梗死,在外院对症治疗两周,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院诊治。 证见:神志清、精神差、少气懒言、
体倦乏 力, 左 侧肢体瘫痪,左上肢肌力 0 级 , 左下肢肌力 1级 ,舌质 暗淡有瘀斑 ,脉细涩 。证属气虚血瘀 ,治宜益气活血 ,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处方: 黄芪 100g, 地龙 10g, 当归 10g,川芎 6g,赤芍 6g,桃仁 6g,红花 6g,全虫 6g,鸡血藤 10g,
白花蛇 1 条,每 日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服,连服 1O剂,左侧下肢可抬高 45。,肌力 2 级,又服 10 剂,能扶杖行走,继服上方 20 剂,左上肢肌力 3 级 ,左下肢肌力 4 级 ,能 自己行
走 ,生活 自理 。
中医学认为 :中风是 由于人体阴阳失调 ,气血逆 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喁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 多见于老年人 ,一年 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两季为发病高峰。中风的发生多因正气虚弱,内伤积损,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阴虚则阴不制阳,风阳动越,挟气血痰火上冲于脑,蒙蔽清窍而发病。或因情志过极,化火生风;或因饮食不节,痰浊内生,风痰上扰清窍,阻
塞 脉络 而发病 。中风乃本虚标实 ,上盛下虚之证 ,急性期虽有本虚 , 但 标实更为突出,应以急则治其 标为原则 ,以平肝熄风 、活血通络 、 醒神开窍为 法; 脱 证则应 治本为先 ,急需益气 回阳 、扶正固脱;至于内闭外脱,又当醒神开窍、扶正固本兼用。恢
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治宜扶正祛邪。中风后偏瘫的基本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故本病的治疗应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为大法,阴虚的兼以养阴,挟痰的兼以祛
痰 。补 阳还 五汤 出 自清代 王清 任的 《 医林改错 》 ,此方正是 为
中风气虚血瘀证之专设 ,方中重用黄芪为主药,黄芪补气 ,气为血帅 ,只有 营卫之气 充盛才 能推动血液在脉管 内运行 ,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脉瘀阻;当归补血活血;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地龙通经活络 。诸药合用,使正气得补 ,瘀血得化,脉络畅通
举报 使用道具
| 回复

共 3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4-9-24 20:52

发表于 2014-9-24 1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9-24 2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本版积分规则

本文内容不够精彩,我要自己发布

发布新帖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62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